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八王议政后老八胤禩下场结局(八贤王夺嫡失败真实历史)

八王议政后老八胤禩下场结局(八贤王夺嫡失败真实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4/1/13 19:36:57

胤禩苦心经营几十年,他妄想扳倒雍正,让弘时当个“傀儡皇帝”,大权掌握他手里。因此,胤禩不仅收买掌控了京畿兵权的隆科多,还利用雍正急于推行新政召集关外旗主“整顿旗务”的时机向雍正发难,此次胤禩都做了充分准备,为什么“逼宫”会不成功呢?

徒有其表败絮其中

八阿哥胤禩,虽然素来有“八贤王”美名,经过多年经营在满朝文武中基础也极好,如果他身在庙堂,心在朝百姓,想必他绝对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一位。

但他掌管户部期间造成国库亏空的局面,之后主动请缨清理刑部冤案,处心积虑诱供肖国兴扳倒太子,百官议举太子,更是遭受康熙打压,并评价他“胤禩处处学朕,但处处又学的不像,其心可诛”!

再后来“死鹰事件”,八阿哥胤禩其实已经名实存亡了。康熙六十大寿时,胤禵为了讨好康熙从西北弄了一块流星石,流星石上面带有天然刻字,上面的字寓意着添福加寿的吉兆,所以特意叫人拿回来进献给父亲康熙作为寿礼。

但被八阿哥胤禩调包后,胤禵的孝心转眼间被换成一只死鹰,直接让胤禵被不孝罪名黑锅。而胤禩这么做,一是想陷害胤禵,让他失宠;二是想制造混乱,有机可乘。其实,康熙知道这是胤禩所为,康熙没有顺他心意而走,只是选择了冷处理,没有查办任何人,稳住了当时的局面。

此后,康熙对胤禩极度厌恶,所以逐渐削夺“八爷党”在朝堂的势力,打压胤禩,使胤禩彻底失去了夺嫡机会。

雍正继位初期,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胤禩被封为总理王大臣,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实权,尤其是兵权。八王议政是胤禩做最后的反击,妄想通过“逼宫”来扳倒雍正,所以拉拢了众多反对新政的大臣,还有关外旗主、掌控了京畿兵权的隆科多、皇三子弘时。

虽说胤禩得到了九门提督隆科多兵马支持,又利用弘时和弘昼假传圣旨,故意混淆视听,让关外旗主暂时得到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控制权,但实际上,到了真正调兵和用兵上,只有皇帝和十三爷胤祥才能调度。

而胤禩当时的想法是,他只想利用这个时间差瞒天过海,协同四位旗主逼迫雍正同意八王议政,尽快交出权力,由此来架空雍正,等到木已成舟,关外旗主就算完成他的使命,胤禩的目的也达到了。

所以胤禩机关算尽,尽管利用隆科多京畿的兵马控制了朝会,但他却忽略了十三爷胤祥这个定海神针,他光借隆科多那点兵权,是无法跟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两营的兵力马相抗衡的,所以,所谓的八王议政根本就闹不起来。

张廷玉犀利的语言攻势

胤禩“逼宫”的阵势气势汹汹,如果没有十三爷最后出现,雍正会留有后手吗?按照当时雍正汗流满面的情况来看,雍正很可能没想到老八会玩这一出,如果十三爷胤祥不出现,或者被老八控制住的话,雍正可能也有后手处理,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那些后手都是雍正最不愿意做的。

好在张廷玉站出来给胤禩他们普及了什么是叫“八王议政”,经过一番犀利的语言攻势之后,胤禩的“逼宫”是闹不起来的。四个旗主之所以会入京帮助胤禩,无非是因为雍正推行新政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在八爷党的煽风点火下,目的是为了让雍正废除新政,恢复他们旗人的特权。

张廷玉站出来普及一下真正的“八王议政”知识,说从努尔哈赤到康熙这一百多年里,大清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八王议政”,其实张廷玉说到这里,四个旗主就已经动摇了,要说论嘴皮子、论墨水,怎么可能是一肚子墨水的张廷玉的对手?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张廷玉一向谨言慎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张廷玉深知胤禩的脾气,对症下药,当胤禩听完张廷玉一席话逼急了,说出张中堂是为了怕失去自己军机要臣职位的时候,张廷玉直接灵魂拷问:“八爷,咱俩同时弃官不做,归隐山林如何?”

潜台词就是,你污蔑我张廷玉看重军机大臣权力,荣华富贵,那好啊八爷,你是个爷们的话,咱们一起辞官,你敢吗?就这一句话,噎着胤禩半天没缓过神儿,只能感叹,关键时刻姜毕竟老的辣,胤禩虽说也是老谋深算,但是和张廷玉比起来还是差那么一点,但就是那么一点,确是分出胜负的关键,可谓是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张廷玉的话已经把四位旗主摆上了台面,逼着他们对朝廷表白,要么和皇帝好好商量,对于双方都有好处,要么就撕破脸跟皇帝死磕到底,坚持恢复八王议政。

再说,四个旗主中最年长的旗主简亲王勒布托,当张廷玉问到他时,连他都承认后金制度没有八王议政的事,只不过睿亲王都罗和其他两位不好对付,所以雍正还特意问了他们,你们还要谈“八王议政”吗?

此时没有一个敢上前来说话,所以胤禩的“逼宫”闹剧,在张廷玉的言语的攻势下,其实已经没有成功的可能了。

人算不如天算的“八贤王”

在张廷玉硬怼“八爷党”后,老八一时半会没缓过来,所以此时的雍正只需要对付四位旗主就可以了,其实只要雍正同意废除新政,四位旗主也就不想闹什么名堂来了,如果最后关头十三爷没有出现的话,雍正可能真的要和四位旗主妥协,同意他们废除新政,恢复旗人长久以来的特权。

这样一来,他们利益没有遭到损害,四位旗主肯定不会再提八王议政了,当胤禩失去了四位旗主的支持后,此时的八爷党就已经师出无名,一败涂地,所有派系党羽都全部溃败,就连最后王牌的隆科多,也都是墙头草一个,随风而倒,一见局势不对立马准备开溜。

然而,四位旗主默认不再提“八王议政”后,胤禟还幻想着扳回局面,于是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继续在那里挑事,这也是雍正说他们“是铁了心自绝于朕,自绝于列祖列宗”的原因。

而此时胤禩还不知道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已被十三爷胤祥拿下,即便四位旗主不替他发声,他也自认为已经胜券在握,所以说话也不含糊,句句诛心,说雍正用人方面就有很多失误,群臣可是敢怒不敢言,诺敏的弄虚作假,年羹在西北贪污挥霍,以至国库空虚,田文镜得罪读书人,以至生员罢考,你说人心怎么能不失?

胤禩认为自己的上半场之所以输,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使得雍正最终登基;但是下半场他自认为不会输,也不可以输,因为他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所有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逼迫雍正退位,保皇三子弘时登基做“傀儡皇帝”。

但当十三爷胤祥押着几位“共管”防务的关外将领进来的时候,他深知自己的未来宏伟蓝图已经化为泡沫。

十三爷的出现,隆科多墙头草,没有兵权的胤禩,这时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所以胤禩、胤禟、胤䄉“逼宫”的画面,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局势了,说话的态度已经到了硬扛的程度,可见已经做到了孤注一掷,不再互相演戏了,所以胤禩卸下了自己身上重负,对四哥说:皇帝四哥,你赢了,你赢了!

因此说,人算不如天算,老八机关算尽,如意算盘打得更是叮当响,但上天再一次眷顾他的皇帝四哥,天道而不违,“逼宫”最终以闹剧失败而告终。

结语

《雍正王朝》中,胤禩上半场失败了,怪自己没充分准备,给雍正得了个便宜,下半场的失败的原因是百密一疏:

其一徒有其表,没有兵权;

其二最后的王牌隆科多是墙头草,一见势不妙就怂了;

其三张廷玉的硬刚攻势,压倒了八爷党的一半气势;

其四主要关键忽略了老十三,即便老十三身体抱恙,还是在弘昼的提醒下破了老八的阴谋,轻轻松松夺回了两营兵权。这也是胤禩“逼宫”的失败几个原因。

标签: 王夺嫡老八胤议政八贤历史结局失败真实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什么喜欢张五哥 (雍正王朝康熙和张五哥对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康熙和张五哥这段对话在《雍正王朝》整部剧中是最温情的一幕,二人看似拉家常,却道出真实情感,因为康熙听多了恭维、颂圣的话,被张五哥的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触动,说要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十三爷行侠仗义,是有名的侠王,康熙还曾封他为“拼命十三郎”,十三爷是康熙众儿子中唯一一个敢跟康熙说真话的人,而在张五哥身

  • 宝日龙梅和康熙是什么关系(康熙对宝日龙梅的感情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宝日龙梅,康熙,结局,关系,感情,什么

    当康熙和宝日龙梅在大草原上临时起意云雨的时候,大阿哥胤褆内心悲伤不已,但也只有眼睁睁看着,继续充当二人的护卫。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深爱的人,俩人完全不顾及大阿哥的感受,最后大阿哥还听到康熙说:“宝日啊,你强暴了朕!”这句话彻底击碎了大阿哥脆弱的心灵,大阿哥只能独自舔舐伤口。更可笑的是,让大阿

  • 清朝时期王爷们是怎么打发时间的(王爷平时生活干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爷们,打发,时期,干什么,清朝,生活,平时,时间,怎么

    清朝是一个集权统治,执政者为了不让那些王爷谋权,于是,便把他们手中的权力夺走,所以这些王爷也就没办法干涉朝政,这样一来,这些王爷就赋闲在家里,整天处一很闲的状态。日子一长,他们就会找各样消遣的娱乐来打发时间,反正朝廷给他们发着俸禄,所以这些王爷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受。 最典型的享受消遣 清朝最幸福

  • 朱元璋的能力是否被高估了(如何评价朱元璋的历史功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功过,高估,历史,评价,能力,是否,如何

    开创统一帝国的平民皇帝,历史上仅有两个半。宋太祖赵匡胤,勉强算半个。赵匡胤的高祖做过幽都县令、曾祖做过御史中丞、祖父做过州刺史,而父亲赵弘殷曾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留典禁军。所以,赵匡胤要算官家子弟。而他开创的北宋,算一代王朝没问题,但算一代帝国就勉强了。然后,符合这个条件的皇帝,只剩下两个。一个是汉高祖

  • 中国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我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抑商,重农,利弊,政策,实行,古代,中国,我国,为什么

    最好采用重农抑商的标准说法。统治者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但这种所谓的重视,完全上升不到“扶”的地步。因为古代国家没有“给予农民福利、助推农业发展”的动机和职能,关键也没有这个能力。个别地区、个别时段以及个别官吏,或许会有,但不具普遍性。同理,抑制商业,也就那么回事。既然没有能力扶助农业,那也没有能力抑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把都城迁到洛阳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文,洛阳,都城,迁都,原因,北魏,根本,为什么

    北魏汉化的巅峰,始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但,盛极则衰。恰恰是迁都洛阳之后,北魏开始走向崩溃边缘。孝文帝之前,北魏一直在进行汉化,并不是到了孝文帝才开始汉化。所谓汉化,实际是胡人部落形态演化到汉人王朝形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部落到王朝,是政治改革;游牧到农耕,是经济改革;野蛮到文明,是文化改

  • 为什么清朝能解决蒙古明朝不能(清朝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古,解决,问题,清朝,彻底,明朝,为什么

    明朝的方式,是附政治前提的经济和军事手段,重点是以利交。清朝的方式,是辅经济帮扶的政治和思想手段,重点是制其心。解决蒙古问题的两种手段,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但明朝的手段,并非全是鸡肋、毫无作用。自俺答封贡之后,蒙古问题基本就算解决了。明朝后期的主要边地问题,是满清,而不是蒙古。清朝的手段,堪称

  • 清朝汉族官僚势力的崛起与影响(清朝时候汉族官员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官僚,官员,势力,地位,崛起,影响,清朝,时候,汉族

    和珅跌倒,不是嘉庆吃饱,而是满人本位主义破产。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族官僚就在酝酿崛起了。当然,满人本位主义不会彻底破产。因为大清皇帝的支柱力量就是八旗子弟,也就是满人。满人和八旗子弟能撑得住场面,大清皇帝也才能稳坐钓鱼台。但是,鸦片战争以后,赶上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逢变局,就一定要唯“才”是举,而不

  • 古代为何规定一斤为十六两(古时候十六两为一斤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规定,由来,古时候,古代,十六,为何

    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这是一个小问题。度量衡是怎么来的,这才是一个大问题。弄懂了小问题,没啥意思。要弄,我们就弄大问题。大问题清楚了,小问题也就清楚了。度量衡非常复杂,而统一度量衡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到今天,你也不能说度量衡统一了。今天通行的度量衡,称为公制。但公制统一全球了吗?并没有,超级大国美国,就

  • 明朝的空印案详细介绍(空印案发生于明代什么年间)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空印案,年间,介绍,发生,详细,明朝,明代,什么

    朱元璋不懂行政流程,昏头昏脑又残酷嗜杀,所以发动了“空印案”。如果这么理解,那就把朱元璋看简单了,也把“空印案”看简单了。朱元璋残酷嗜杀没错,却从不昏头昏脑。古之为官的三种境界,有子产的“不能欺”、有子产的“不能欺”、有西门豹的“不敢欺”。即“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