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五哥为什么要去给十三爷守墓(雍正王朝十三爷救张五哥)

张五哥为什么要去给十三爷守墓(雍正王朝十三爷救张五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13 更新时间:2024/1/23 11:16:03

张五哥是皇宫里的一股清流,比起大臣们的斗争,张五哥是一个最纯净,最真诚,没有心眼的人,这也正是他一直备受皇帝关注的原因。

康熙听惯了阿谀奉承的话语,对人性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遇到老实忠义,不迎逢,直言不讳的张五哥,是他身边难得一位贤良之臣。

当康熙和张五哥散步上时候,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其中张五哥对康熙说的这句话完全就体现了他重情重义和温情的一面。张五哥道:奴才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奴才只知道对皇上说时候说。这显示了他的真性情,他为十三爷守陵是对十三爷的真情体现。

十三爷和张五哥关系深厚

都知道,在康熙朝年间,十三爷于危难中救下险些斩首的张五哥,才保他一命,还由此还捅出了震惊朝野的“宰白鸭”一案,因此张五哥对十三爷的救命之恩,始终怀有感恩,还为十三爷的古道侠肠而感到敬佩和崇拜。

当十三阿哥被囚禁之后,张五哥替他求情,然后康熙赏他天大的面子,因为他被张五哥的话语打动了,十三阿哥胤祥也是个真性情,重感情的人。

雍正继位当晚,张五哥又授命拿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这也是张五哥力所能及为十三爷做的,张五哥和十三爷的关系确实十分深厚,要知道当初十三爷几乎是拼了命去救他,此后,张五哥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尽心尽力帮助十三爷。

即使后来康熙有意无意的“挑拨”,试探张五哥的为人,也并没有让张五哥改变心思,他认定十三爷就是他的救命恩人,其他人都是次要的存在。

十三爷也是格外青睐他,几乎跟他称兄道弟的关系,俩人合作默契,张五哥仍然留在宫内做侍卫,配合十三爷扶持雍正皇帝,稳固皇位。

张五哥和十三爷的性格很相似,都是性情中人,十三爷有古道侠肠,张五哥是忠义之辈,张五哥为了帮助十三爷在宫中步步为营,可以说是耗尽心力。

而张五哥也是在十三爷的保护下“生龙活虎”的,而且张五哥和十三爷很有意思,他们之间还存在另一层关系,十三爷还算得上张五哥的妹夫,因为阿莲是张五哥的妹妹。

张五哥为人善良质朴,连邬思道这个料事如神的谋士,也是很赞赏张五哥的为人。

在邬思道决定“半隐”后,张五哥送别邬思道时,邬思道还暗示他,雍正生性多疑,你是身边侍卫知道的秘密太多,要当心啊,在必要时,一定要找机会远离宫墙。

张五哥在宫门十几年,看多了皇家的骨肉相残,要不是有十三爷在,早就有退意了,其他人的存在对他来说都是次要的。

张五哥看得比较透亮

雍正继位后,张五哥还是继续当护卫,也算是两朝御前侍卫了,对于一个半路出家的御前侍卫,十三爷在时,还能护张五哥周全,但十三爷这一死,张五哥在宫内就不再有比十三爷更亲近的人了。

张五哥也和雍正也有江夏镇之缘,应该会被雍正当自己人,呵呵,宫廷的斗争多可怕啊,连十三爷是雍正最亲的人,堪是铁杆兄弟,都对雍正有所有保留,何况是张五哥呢?

记得有一个情节,雍正发现,自从他当皇帝后,跟十三爷下棋,每每回不是平局,就是十三爷输,以前的十三爷,可是下棋的一把好手,没办法,局势变了,兄弟变成君臣了,要是一不留神脑袋就要落地。

那么,张五哥虽然老实,没心眼,而又对皇帝忠心耿耿,但张五哥又不傻,“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能不懂吗?就说有一次吧,也是下雪天,雍正皇帝和张五哥俩个人,同样也是走在雪地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雍正喊一声:“张五哥……”

张五哥赶紧地回道:“奴才在!”

雍正感慨道:“你这名字起得好啊,五哥,五哥,谁见你都喊一声五哥。”

张五哥真诚的回道:“皇上,您就给奴才起个名吧。”

雍正看了张五哥一眼说道:“改名,为何要改名?”

张五哥巧妙的回道:“皇上,奴才的爹是个大字不识的人,才给奴才起了这么个名字,但没想到犯宫里的忌了。”

雍正道说道:“你想哪去了,朕是羡慕你取这么好的名字啊,朕也多想有人也叫朕一声四哥啊,唉,四哥……”

要说张五哥一点心机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两朝御前的侍卫,可以说是份高危的工作,毕竟在宫中步步可能面临深渊,常年待在皇帝身边,有可能一个小差错就把自己的小命丢了,所以张五哥虽然在康熙面前直言不讳,但生性多疑的雍正面前,他还是留有小心思的,所以张五哥对于宫墙的斗争也早看得透亮了。

张五哥会审时度势为十三爷守陵

在八爷搞“八议政”事件,威逼雍正下台,十三爷拖病调丰台大营兵马帮助雍正化解了危机,但十三爷也因此导致病情加重,当场吐了一口血,这时的十三爷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无法起死回生,但是雍正请了名医,让十三爷延缓一个小时,和雍正说话的时间,十三爷本来就不想刀锋相对自己亲人,但在临终前,告诉雍正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在弘时身上隐约看到八爷的影子。”语毕,十三爷就匆匆离开了,这也是为后来弘时的死埋下了伏笔。

而此时雍正最信任的十三爷也去世了,在这样情况下,雍正想到对十三爷身边的帮手扶持一把,而张五哥就是其中最好的一位,当雍正询问张五哥日后如何打算时,张五哥毫不犹豫的回答,要为十三爷守陵。

张五哥之所以会给十三爷胤祥守陵,首先他肯定是以报恩为主;其次是因为他会审时度势,脱离大宫内的泥潭;再者张五哥伺候两朝帝王,雍正和康熙显然不同,康熙宽容豁达,雍正刻薄寡恩;而张五哥从来都不是雍正的嫡系,也不可能像李卫那样混得鲔鱼得水,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别人的牺牲品。

而张五哥只是半路出家的御前侍卫,得到康熙的赏识才能站稳脚跟,到雍正这里,侍卫图里琛才是雍正的心腹,有一些秘密之事还是通过图里琛来执行,况且雍正也不是好伺候的主,冷面刻薄,潜邸的谋士邬思道走了,年羹被杀了,好嘛,这一入宫门深似海啊,像张五哥这么纯净的人,宫门的争夺让他心惊胆战,唯恐不小心就重蹈他们的覆辙。

所以当十三爷去世后,张五哥对宫墙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想借此而远离清朝这个是非之地,用守陵这个理由趁机急流勇退。毕竟十三爷一走,张五哥在宫中就再没有根基了,而且张五哥也知道,当时汉族的侍卫,并不像图里琛有满清贵胄的关系被重视,而没有根基的张五哥,一旦出事的后果,可想而知了。

在这个时候,张五哥能选择为十三爷守陵,其实雍正被他的忠义感动了,但内心深处又不愿意放张五哥走,毕竟在雍正身边,像张五哥这样真诚的人不多,但张五哥心意已决,雍正只好作罢,于是索性送给他黄马褂,里面包含什么意思,不得人知了,但当年雍正也送过同样一件黄马褂给年羹尧,结局如何大家也看到了。

其实,雍正皇帝送黄马褂的意思,张五哥并不清楚,但在他思索片刻,表示自己愿意在守陵三年后,重新回到皇宫,再伺候雍正,但没等到三年,雍正就去世了。乾隆皇帝继位后,对雍正年间的重用大臣们也不是很友善,结局都不怎么样。可以说,张五哥看得非常透亮,看透世上的一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结语

张五哥本是一介平民,在机缘巧合之下结实了十三阿哥胤祥,后来,又被十三阿哥从刑场上救了下来,幸运的被康熙选中做了大内侍卫。

但张五哥的性情始终没有变,当十三爷落难的时候,他敢于替十三爷康熙求情,这完全是真情的流露。

所以,当十三爷去世以后,他选择了为十三爷守灵,一方面他是为了报恩,另一方面,他也厌倦了宫廷生活,回归了本性。这样的选择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标签: 十三爷张五哥王朝雍正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八王议政后老八胤禩下场结局(八贤王夺嫡失败真实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夺嫡,老八胤,议政,八贤,历史,结局,失败,真实

    胤禩苦心经营几十年,他妄想扳倒雍正,让弘时当个“傀儡皇帝”,大权掌握他手里。因此,胤禩不仅收买掌控了京畿兵权的隆科多,还利用雍正急于推行新政召集关外旗主“整顿旗务”的时机向雍正发难,此次胤禩都做了充分准备,为什么“逼宫”会不成功呢? 徒有其表败絮其中 八阿哥胤禩,虽然素来有“八贤王”美名,经过多

  • 康熙为什么喜欢张五哥 (雍正王朝康熙和张五哥对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康熙和张五哥这段对话在《雍正王朝》整部剧中是最温情的一幕,二人看似拉家常,却道出真实情感,因为康熙听多了恭维、颂圣的话,被张五哥的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触动,说要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十三爷行侠仗义,是有名的侠王,康熙还曾封他为“拼命十三郎”,十三爷是康熙众儿子中唯一一个敢跟康熙说真话的人,而在张五哥身

  • 宝日龙梅和康熙是什么关系(康熙对宝日龙梅的感情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宝日龙梅,康熙,结局,关系,感情,什么

    当康熙和宝日龙梅在大草原上临时起意云雨的时候,大阿哥胤褆内心悲伤不已,但也只有眼睁睁看着,继续充当二人的护卫。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深爱的人,俩人完全不顾及大阿哥的感受,最后大阿哥还听到康熙说:“宝日啊,你强暴了朕!”这句话彻底击碎了大阿哥脆弱的心灵,大阿哥只能独自舔舐伤口。更可笑的是,让大阿

  • 清朝时期王爷们是怎么打发时间的(王爷平时生活干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爷们,打发,时期,干什么,清朝,生活,平时,时间,怎么

    清朝是一个集权统治,执政者为了不让那些王爷谋权,于是,便把他们手中的权力夺走,所以这些王爷也就没办法干涉朝政,这样一来,这些王爷就赋闲在家里,整天处一很闲的状态。日子一长,他们就会找各样消遣的娱乐来打发时间,反正朝廷给他们发着俸禄,所以这些王爷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受。 最典型的享受消遣 清朝最幸福

  • 朱元璋的能力是否被高估了(如何评价朱元璋的历史功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功过,高估,历史,评价,能力,是否,如何

    开创统一帝国的平民皇帝,历史上仅有两个半。宋太祖赵匡胤,勉强算半个。赵匡胤的高祖做过幽都县令、曾祖做过御史中丞、祖父做过州刺史,而父亲赵弘殷曾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留典禁军。所以,赵匡胤要算官家子弟。而他开创的北宋,算一代王朝没问题,但算一代帝国就勉强了。然后,符合这个条件的皇帝,只剩下两个。一个是汉高祖

  • 中国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我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抑商,重农,利弊,政策,实行,古代,中国,我国,为什么

    最好采用重农抑商的标准说法。统治者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但这种所谓的重视,完全上升不到“扶”的地步。因为古代国家没有“给予农民福利、助推农业发展”的动机和职能,关键也没有这个能力。个别地区、个别时段以及个别官吏,或许会有,但不具普遍性。同理,抑制商业,也就那么回事。既然没有能力扶助农业,那也没有能力抑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把都城迁到洛阳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文,洛阳,都城,迁都,原因,北魏,根本,为什么

    北魏汉化的巅峰,始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但,盛极则衰。恰恰是迁都洛阳之后,北魏开始走向崩溃边缘。孝文帝之前,北魏一直在进行汉化,并不是到了孝文帝才开始汉化。所谓汉化,实际是胡人部落形态演化到汉人王朝形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部落到王朝,是政治改革;游牧到农耕,是经济改革;野蛮到文明,是文化改

  • 为什么清朝能解决蒙古明朝不能(清朝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古,解决,问题,清朝,彻底,明朝,为什么

    明朝的方式,是附政治前提的经济和军事手段,重点是以利交。清朝的方式,是辅经济帮扶的政治和思想手段,重点是制其心。解决蒙古问题的两种手段,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但明朝的手段,并非全是鸡肋、毫无作用。自俺答封贡之后,蒙古问题基本就算解决了。明朝后期的主要边地问题,是满清,而不是蒙古。清朝的手段,堪称

  • 清朝汉族官僚势力的崛起与影响(清朝时候汉族官员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官僚,官员,势力,地位,崛起,影响,清朝,时候,汉族

    和珅跌倒,不是嘉庆吃饱,而是满人本位主义破产。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族官僚就在酝酿崛起了。当然,满人本位主义不会彻底破产。因为大清皇帝的支柱力量就是八旗子弟,也就是满人。满人和八旗子弟能撑得住场面,大清皇帝也才能稳坐钓鱼台。但是,鸦片战争以后,赶上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逢变局,就一定要唯“才”是举,而不

  • 古代为何规定一斤为十六两(古时候十六两为一斤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规定,由来,古时候,古代,十六,为何

    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这是一个小问题。度量衡是怎么来的,这才是一个大问题。弄懂了小问题,没啥意思。要弄,我们就弄大问题。大问题清楚了,小问题也就清楚了。度量衡非常复杂,而统一度量衡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到今天,你也不能说度量衡统一了。今天通行的度量衡,称为公制。但公制统一全球了吗?并没有,超级大国美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