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定律(三大定律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定律(三大定律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83 更新时间:2024/3/26 4:15:50

学生上课前为什么要预习课本?老师上课后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为什么有各种阶段测验和考试?有什么科学依据吗?看看心理学家是如研究的。

人物成就

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也是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他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使教育心理学研究之路走科学化,并从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以说,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著名实验——饿猫出迷笼

桑代克的理论多以动物心理实验为依托,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饿猫出迷笼”。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把一只饿猫放进一个特制的迷笼里,笼子里有个踏板,踩到就会打开门。

笼外放猫爱吃的鱼,猫想吃鱼必须出笼。看到吃不到的饿猫很着急,刚开始只能在笼子里乱抓乱撞乱咬,直到无意中碰到了踏板,饿猫终于冲出笼子吃到鱼。

接下来就是重复这一过程,经过多次重复之后,桑代克发现饿猫在笼子里呆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一进笼就会踩踏板出笼吃鱼,整个动作都很连贯,证明猫学习到了一个新技能。

根据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不具备推理能力,也不受观念影响,它们学会新技能的原因就是不断的尝试,在反复的失败中,逐渐消除无用的错误行为,直到形成最终的正确行为。

据此,他提出了“试误说”的学习理论,即动物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获得成功经验 。他认为:

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形成是通过渐进的尝试与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形成的。

刺激(情境)与随之而来的反应构成一个联结。比如饿猫踩踏板是正确的联结,饿猫乱咬笼子是错误的联结。饿猫会重复正确联结,摒弃错误联结,所以动作会越来越熟练。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和人类学习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联结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学习定律,下面将结合现实案例逐一说明。

三大学习定律

一、准备律

学习者应该在进入学习活动前,做好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准备。这一定律体现在实验中,就是必须准备一只饿猫,看到鱼就想吃,有足够的动力去支持它反复试错,直到打开笼子。如果丢进去一只吃饱的猫,它恐怕只会在笼子里睡大觉。这给我们的示有两点:

(一)充足的学习准备促进学习效果

这也就是学生为什么上课前要预习(过去的经验和对新知识的思考),老师为什么上课前要备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能力)的心理学依据了,充足的学习准备才能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老师掌握学生的现有能力,匹配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但凡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定是擅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关于学习的生理准备,目前相当多地方可以说是缺失状态。有多少老师和家长意识到,学习这项脑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呢?

就算意识到,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实现呢?身心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

孩子们的睡眠和营养餐去哪了?体育课和户外活动去哪了?为什么小胖墩和近视眼越来越多?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患者越来越多?提出这些问题,希望更多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重视生理和心理准备,二者缺一不可。

(二)超前的学习准备削弱学习效果

这里所说的超前学习准备是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最见的是提前给大班孩子传授一年级的知识性内容。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的确在刚开始表现的很优秀,可是会有后劲不足的现象,原因为何?

一二年级正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时候,如果孩子充满好奇的上课时,发现老师教的内容都学过,他会产生什么心理?

他会想,我会了,不用认真听,课堂可以开小差,结果集中注意力听课的习惯也没养成。等到三年级以后,先前的知识性优势越来越弱,再加上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让教育者明白,超前的学习准备不能局限在知识上面,忽略个体差异的提前灌输,盲目攀比成绩,换来的将是学习兴趣的丧失。

好比饿猫实验中,把一只吃饱的猫丢进笼子,看到鱼也懒得动,不如睡大觉。在实践中,只要孩子想学,知识性的学习是最快的。恰恰是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需要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做学习准备,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学习效果。

二、练习律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会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某种联结,继续重复这种联结,联结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反之会变弱。实验中,饿猫正是通过反复练习,增强了逃脱能力,缩短了出笼时间。练习律给我们如下两点的启示:

(一)练习需要反馈

课本的标配是练习簿,老师课后会留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还有大小测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桑代克在这里特别强调练习需要反馈,比如学霸通常会总结一本错题集,通过不断纠错修正,逐渐减少犯错次数,提高正确率。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我们要避免只练习无反馈的题海战术。因此,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要把平时的考试当成是练习的反馈,学会总结远比分数重要。

(二)练习需要应用,用进废退

刺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加强这个联结,体现在生活中就是熟能生巧。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使联结减弱或遗忘,也是我们常说的用进废退。

例如我们在考完驾照以后能每天开车,驾驶技术会越来越熟练,交通规则也每天都在应用,理论和技能的联结都得到巩固。如果拿到驾照之后天天不开车,驾驶技能减弱,交通法规也遗忘了许多,想重新建立联结只能在实际应用中反复练习。

三、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决定学习效果。如果形成联结的同时伴随着满足,这种联结会加强,反之伴随的是厌烦,这种联结会减弱。

实验中的饿猫出笼以后可以吃到鱼,这种满足感会激发饿猫下次更有动力出笼。如果饿猫出来,又把它丢进笼里不给吃鱼,多次重复以后,饿猫出笼的动力减弱。这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

(一)学习的满足感会激发学习动力

简单来说就是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练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越好,个体越会重复这样的体验,并且是主动的。比如孩子的一次考试,考好了皆大欢喜,学生也有满足感,为了重复种满足感,他会继续保持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考差了,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去评价,才不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呢?桑代克的效果律提示我们,在考砸的时候,让孩子有厌烦感会减弱学习动力

比如对孩子说,怎么又考砸了?怎么这么笨啊?孩子听到这些,只会有沮丧感。所以,想激发学习动力,首先得关注孩子的感受。

(二)学习的目标感会激发学习动力

正如实验中的饿猫为了吃到鱼,拼命往外逃脱一样。如果笼外没有鱼,饿猫会不断试误吗?人类的学习也是如此,没有目的的练习只会枯燥乏味,甚至厌烦,这种感受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减弱,减少学习的重复。

这样的恶性循环也会产生厌学现象。通过对效果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学习目标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习目标的设立因人因事而异,可以是奖赏,如各种奖励积分制度;可以是未来规划,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比如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由此可见,建立学习的目标感非常重要,希望老师和家长不要把孩子的眼界局限在考试分数上,而是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

标签: 定律桑代克启示改革教育提出

更多文章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有哪些(历史最悠久的八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家,历史,古老,悠久,世界,哪些

    每个国家都有历史悠久的遗迹,而这些留下来的历史遗迹也是现代人比较关注的,全球的国家有很多,那么,究竟哪些国家历史最为悠久,下面我们来边吃便利蜂便利店的小零食边来看看吧。1.古巴古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里,你可以步行穿过令人印象深刻的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使哈瓦那成为美洲最具历

  • 中国八三年蛇灾是怎么回事(关于1983年蛇灾发生始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蛇灾,始末,发生,中国,1983年,关于,怎么

    一直以来,在中文互联网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1983年陕西洪水泛滥之时,安康市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蛇灾”。当洪水泛滥之际,不少居民都曾经目睹过成千上万条蛇翻涌,场面甚是恐怖,甚至还有居民误以为有“鬼神”作乱,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在现如今网络的加持之下,这条消息以很快的速度开始蔓延,以至于“

  • 阴丽华和刘秀的最后结局是什么(两人感情因为什么有隔阂)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阴丽华,隔阂,刘秀,结局,感情,最后,什么,因为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奇女子被载入史册,而阴丽华就是其中之一。自古帝王薄情,而阴丽华的丈夫刘秀,在登上帝位后却对她痴心不改,坚持要立她为后。可阴丽华却坚决推辞皇后之位,明明是原配妻子,却心甘情愿做了16年的贵人。或许很多人都会对此不解,但阴丽华拒绝做皇后的背后,其实暗藏着她的大智慧。 公元

  • 历史上的甄姬是谁的夫人(曹丕为何会赐死妻子甄姬)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甄姬,曹丕,妻子,夫人,历史,会赐,为何

    甄姬在光荣公司的《真・三国无双》系列中,2001年作为固定角色首次“参战”。人设是一位穿着性感服装并使用笛子的角色,和丈夫曹丕合作战斗。之后甄姬也在很多游戏中登场,知名度也很高。在人们心中,甄姬死因不明,还是被“丈夫曹丕所杀”,这引起了人们众多猜想?话说甄姬原本就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但是,袁绍在官

  • 清明节每年都是固定的日子吗(清明节是怎么算时间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明节,日子,固定,时间,每年,怎么

    清明节是怎么由来的?清明节,又称上巳节、寒食节、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

  • 虎门销烟怎么销毁(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大烟怎么处理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虎门,销烟,林则徐,大烟,销毁,处理,怎么

    1839年6月,清朝名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海滩集中销毁了237万斤鸦片,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舍弃了传统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转而采用了“海水浸化法”,因而整个销烟活动持续了20多天才宣告结束。(虎门销烟)那么,林则徐为什么不选择焚毁鸦片快速解决,反而要劳力费时,持续20多天用海水浸泡呢?实际上

  •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哪年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德意志,第二帝国,统一,崛起

    1870—1871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击败老牌帝国、欧洲第一陆上强国法国,扫清了统一德意志地区的最后障碍,成功完成统一。统一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面对当时世界的老霸主大英帝国,以及新兴的强国美国,还有对自己恨之入骨的欧陆强国法国,以及地大物博、潜力巨大的沙俄,显然以德国一己之力,欲挑战众列强,继而称霸

  • 古称长安的是哪个城市(长安曾是哪几个朝代的首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城市,长安,朝代,首都,哪个

    说起我国历代王朝的都城,西安绝对有一号。这座文化底蕴极高的城市,古称“长安”(如今长安乃西安市一个行政区),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美誉。这“十三朝”中的秦、(西)汉、隋、唐都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7年,在这1100多年里,长安都是我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但是为什

  • 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显微镜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列文虎克发,显微镜,发明,故事,明显,出来,怎么

    在污浊的空气中、露天的脏水里,甚至我们的指甲里,常藏有让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常洗手、修剪指甲,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要捂住嘴等,这些习惯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但是在300多年前,不仅是普通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也并不知道人的一些疾病是从哪里得来的,因为在那时,人们还不能用肉眼看到这些微生物。荷兰科学家

  • 康熙传位给四阿哥还是十四(四阿哥篡改诏书是真是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位,诏书,篡改,康熙,阿哥,还是,十四,真是

    关于康熙的皇位到底是传给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小编就跟大家从两部电视剧说起。第一部讲的是《宫锁心玉》,《宫锁心玉》结局那一段儿,康熙皇帝快不行了,把四阿哥叫入房中,语重心长的跟他讲,之所以表现得更看重十四阿哥和八阿哥,是为了防止朝中大臣将自己的黑手伸向他早已考虑好的继承人——四阿哥。这一段发生在康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