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洋水师为何不帮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真的不堪一击吗)

南洋水师为何不帮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真的不堪一击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07 更新时间:2023/12/24 4:13:06

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自此之后失去了对天朝的敬畏之心,让我国在近代饱受压迫与摧残。但是当时的清朝,除了北洋水师之外,还有南洋和福建等水师。

福建水师在甲午战争爆发的十多年前,被法军偷袭导致全军覆没。但是南洋水师尚有战斗力,而且南洋水师的综合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

当甲午战争爆发之际,南洋水师若与北洋水师联合作战,那么战争的结局可能就会扭转。可是南洋水师没有出手相救,这也导致南洋水师饱受时人的斥责。

郑观曾指责南洋水师:“及见南舰优游,置于北难于不顾。明知两军相见,彼此必不相救应。”

参与黄海海战的汉纳根指责道:“中国取败之途,在于督抚各自保封疆,分而不能合。”

当时日本人对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的情况幸灾乐祸,尾崎行雄笑道:“北洋水师大败,南洋水师不仅坐视不救,反而暗自嘲笑。根据开战以来到今日情况来评价,可以说,我不是与支那人进行战争,而是与直隶省进行战争。”

那么南洋水师为何不救北洋水师,这其中又藏着怎样的隐情呢?

  • 积贫积弱

  • 在探讨南洋水师为何不救北洋水师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南洋水师的情况。

    当清朝的海防形势越来越紧张之际,清廷决定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在这两位大臣的筹划之下,逐渐成型。

    南洋水师在江防和海防两方面是天壤之别。水师在长江要地安置巨炮,驻扎重兵,还在江中广置水雷,形成了严密的长江防御体制。如此一来,长江门户稳固,保证了东南区域的安全。

    但是南洋水师在海防方面却是一塌糊涂,船只老旧而且数量少,维护的资金也紧缺。

    于是时任山东巡抚张曜向清廷建议:“不若将此兵船收停厂澳,每年节省五十余万,十年即可节省五百余万,以之另造铁甲坚船,则精良适用。”

    张曜的建议受到了清廷的重视,清廷动起了撤销南洋水师的心思。但是总理海军事务的奕劻却出面阻拦道:“原不能与大队敌船角逐海上,若依附炮台以为防守之需,亦未尝不可以折冲御侮。”

    在奕劻的力保之下,清廷放弃了裁撤南洋水师的打算,水师的命运得以延续下去。光绪十七年四月,清廷因户部存银捉衿见肘,下令各地督抚停购军备。

    入不敷支的南洋水师此时更是雪上加霜,无法购置像北洋水师一般的铁甲巨舰,也无法添置如致远号这般的快船。

    在南洋水师发展受阻、积贫积弱的情况之下,中日关系因为朝鲜之事,已经剑拔弩张,战争近在旦夕。

    两次拒绝北上

    1894年5月21日,李鸿章得知日本将在上海和长江某处登陆的消息,于是立刻电告时任南洋大臣刘坤一,让他多加严防。

    刘坤一得知消息之后,立即率领部队扼守长江门户江阴、上海,并加强长江沿岸的守备。

    除此之外,刘坤一还将进出长江的船只控制在两艘之类,让南洋水师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威慑日方随时可能到来的进攻。

    在风声鹤唳之下,清廷认为北洋水师挡不住日本的进攻,于是让李鸿章加强从山海关到大沽的陆上兵力,准备在陆上与日军决战。

    另一方面,还让南洋水师派出3支军舰北上协助北洋水师防守旅顺、威海。这两个决策之下,清廷为自己上了双保险。

    但是刘坤一却表示无法支援:“惟南洋现仅五船,分防吴淞、江阴,水师实嫌单薄。吴淞等处炮台不及旅顺、威海巩固。”南洋水师若派出三支军舰,那么只剩两支军舰防守,而且南洋水师的大炮还不如旅顺和威海的大炮威力强。

    在清廷命令南洋军舰北上的同一天,清廷得到消息:“倭兵三队,每队三万来华。已于昨日开行,日内南北洋恐有战事。”清廷不知道日军的确切登陆点,只好下令让各地严防,南洋水师的第一次北上就此取消。

    同年十月,日军已登陆直逼金州、旅顺,在军舰的配合下,大有直捣北洋海军基地旅顺之势。

    在李鸿章和其亲信盛宣怀的建议之下,清廷制定了援救旅顺的计划:派部队由北路南下,抄底后路。

    在陆路救援的战略之下,海军只是辅助作用。李鸿章曾指示丁汝昌“如贼水陆来逼,兵船应驶出口,依傍炮台外,互相攻击,使彼运船不得登岸。”

    但是对形势没有清晰认知的军机处却下达了让北洋水师主动进攻的命令:“现在贼逼金州,旅防万分危急。其登岸处在皮子窝,必有日舰湾泊及来往接济。著李鸿章即饬丁汝昌、刘步蟾等,统率海军各舰,前往游戈截击,阻其后路。”

    但是此时的北洋水师已经无法主动进攻。

    因为皮子窝有大舰14艘,运船26艘,都装备了快炮,而北洋军舰只有6艘。另一方面,定远、镇元两艘军舰还要等到涨潮的时候才能行驶。

    当时的旅顺各方人员几乎都四处逃离,这导致北洋海军的后勤补给几近崩溃。这样的局面之下,北洋水师只能被动防御。

    上图_ 北洋海军的“右一”号鱼雷艇

    上图_ “平远”号侧视图

    同年10月14日,清廷要求北洋海军立即救援旅顺,而且不能推诿。李鸿章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不违抗朝廷的命令,也不让水师遭到打击:他让海军护送援军进入旅顺,军舰只在旅顺外海进行游击。

    不久之后,清廷眼看北洋水师没有救援之心,便再次命令南洋水师:“近日倭氛逼近旅顺,北洋战舰不敷,若得南洋四艘前来助剿,较为得力。著张之洞酌量情形,迅速复奏。”

    此时掌管南洋水师的张之洞随后电告李鸿章:“查此四船系木壳,且管带皆不得力,炮手水勇皆不精炼,毫无用处,不过徒供一击,全供腐烂而已。”

    后世之人常以为张之洞与李鸿章在洋务运动等方面的私人矛盾,造成南洋水师不支援北洋水师,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虽然他们是存在私人恩怨,但这两人在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义面前,是不会掺杂自己的私人恩怨的,我们从张之洞之后的行为也能看出这一点。

    上图_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

    张之洞随后不久就改变主意,决定支援北洋水师,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北洋水师需派出得力的人才负责指挥南阳水师派出的4艘战船。

    南洋水师相比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的指挥官员都未出洋学习。虽然南洋水师在江宁设有水师学堂,但是它的起步较晚,在1890年才正式开学。

    所以南洋水师的指挥官根本不具备统率军舰海战的能力。北洋水师的上级官员面对张之洞提出的条件,不以为然。

    张之洞眼看北洋水师不管,于是又向广东求援:“胆略出众、能带兵轮,愿来南洋者,不在官阶大小。”但是张之洞此举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放弃了北上支援的想法。

    李鸿章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因为他深知日军战舰的强大,南洋区区4艘木轮船根本没有什么用。他曾经说道:“将来非添造铁舰及大快船十数艘,并扩充制造机器厂局,断不足制倭。”

    根据上述看来,积贫积弱的南洋水师就算北上救援,也是于事无补。时人高估了南洋水师的实力,错把南洋水师当做扭转战局的重要因素。

    海军实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国家的强弱,疲弱不堪的清王朝自然没有能力将南洋水师打造成一支虎狼之师。如果那时的清朝足够强大,南洋水师也必然强大,那么南洋水师支援北洋水师,战局的胜负也会发生改变。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会怪朱棣篡位吗(朱元璋预料到朱棣会篡位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会怪朱棣篡位吗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不知道朱棣要篡位。如果知道朱棣要篡位,是一定会杀掉或者圈禁朱棣的。朱元璋一开始立的太子是自己的长子朱标,中国古代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朱标是马皇后生的,是嫡出,又是长子,为人宽厚仁爱,善待群臣和弟弟们,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不幸的是,朱标年纪轻轻就死了,朱元璋非常悲痛,白发人

    • 历史上茂德帝姬真实死因(北宋茂德帝姬谷道破裂真实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茂德帝姬真实死因

      中国经历了几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但是除了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朝代外,基本上其他的朝代都多多少少会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汉朝时期,霍去病就曾经带兵北上与匈奴进行过多次战争。但是这些游牧民族因为不像汉人有耕种的习惯,他们更喜欢在草原中放牧,东奔西跑使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固定的住所。在战

    • 清东陵定陵是谁的陵墓(北京十三陵定陵是朱翊钧的陵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定陵是谁的陵墓

      明朝历史有一位争议很大的皇帝,此皇帝既有说明君的,也有说是昏君的。而且这位皇帝因为与大臣们生气,居然三十年不上朝。此人便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时,明朝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万历这段明史为“万历中兴”。但万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300年后,他的陵墓居然被人挖掘,而且还成为轰动世界的一件大事。

    • 光禄大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官至光禄大夫是多大的官)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禄大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光禄大夫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中央职官,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掌管论议朝政得失、劝谏等事宜。虽然它没有固定的工作范围,但可以出入皇帝左右,参与国家大事,同时作为皇帝的顾问,往往都是由饱学之士担任,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对政治影响力极大。 "大夫"这个词,原来指的是一个特定的阶层。西周时,将贵族封为卿、

    • 清朝上完早朝就回家休息吗(清朝每天都有早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上完早朝就回家休息吗

      近年来历史剧、宫廷剧火爆荧屏,例如《大明风华》、《清平乐》、《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在这些历史剧中,皇帝则是剧中永恒的话题。在古代皇帝是天底下最美好的职业,掌握着亿万人生杀大权,神一般的存在,皇帝不仅拥有国家的全部主权和财富,还拥有后宫佳丽三千。最关键的是,皇帝金口玉言,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人

    • 北宋燕云十六州是谁丢的(割让给的契丹当时统治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燕云十六州是谁丢的

      “燕云十六州”指由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共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又是中原王朝进军东北的主要基地。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云:“幽

    • 明朝朱允炆为什么不杀朱棣(朱允炆为什么不先削藩朱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允炆为什么不杀朱棣

      朱允炆明知道朱棣起兵造反,却在攻打他时下令“不要让朕背负杀叔之名”。原因很简单。根子在每一个刀马得天下的皇帝对后代寄予的希望导致的。(各位请听我慢慢道来,朱元璋在死人堆里爬上皇位之后,对自己的下一代要求是非常高的,当时就请了最有学问的宋濂来教太子朱标的文化课,请徐达来教朱标的军事课。这个配置可以说是

    •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简介(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建文帝朱允炆简介

      明惠宗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之侄,大明的第二位君王,在位4年,年号建文。朱允炆,也许是大明16位帝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了。朱棣的一场“奉天靖难”,消散的不仅仅是朱允炆的至尊皇权,还有朱允炆自身的踪迹与这位年轻帝王相关的大量史料。这是一位刻意被朱棣及其后人雪藏的帝王,用来遮掩的是那一条条

    • 郑贵妃的儿子被谁吃了(郑贵妃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郑贵妃的儿子被谁吃了

      当年《甄嬛传》热播,捧红很多演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华妃的得宠,也知道了一个宫殿的名字,它就是华妃居住的翊坤宫。这个翊坤宫不是剧情里虚构出来的地方,它是存在于现实当中的,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最初被叫做万安宫,后来明嘉靖时改称为翊坤宫。记得《甄嬛传》里颂芝这样说翊坤宫,整个偌大的紫禁城,也只有翊坤宫和坤

    • 甄士隐最后和英莲见面了(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后来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甄士隐最后和英莲见面了

      甄士隐一家是红楼梦里未出宁荣之先,曹公先一写以警世人的一段小荣枯,对照后文宝玉结局,其实处处可与甄士隐一家相映照。甄士隐本是隐居的乡宦,他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是神仙一流人品,又有知书达理的妻子,生的粉妆玉琢的女儿。这样的人生,本是当地人眼中的望族,是令人羡慕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