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朱允炆为什么不杀朱棣(朱允炆为什么不先削藩朱棣)

明朝朱允炆为什么不杀朱棣(朱允炆为什么不先削藩朱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43 更新时间:2024/1/28 23:47:29

朱允炆明知道朱棣起兵造反,却在攻打他时下令“不要让朕背负杀叔之名”。原因很简单。根子在每一个刀马得天下的皇帝对后代寄予的希望导致的。

各位请听我慢慢道来,朱元璋在死人堆里爬上皇位之后,对自己的下一代要求是非常高的,当时就请了最有学问的宋濂来教太子朱标的文化课,请徐达来教朱标的军事课。

这个配置可以说是当时的顶配了。那么朱标的确也如朱元璋期望的那样,文武双全,而且因为深通儒学,所以他比起同时代的任何一个经历过血腥岁月的人,都表现得仁慈,宽仁。

所以成为朱元璋晚年可信任可分担工作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朱元璋是个粗人,但是他知道打天下靠一棒子武将,但治天下得靠读书人。

朱元璋为此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追认理学大家“朱熹”为自己的祖宗。虽然朱熹同志泉下有知未必买账。他严格遵循儒家的嫡长子继承那套。

但晚年的朱元璋同志经历了太多的背叛,太多杀伐,心理实际上是扭曲的,所以某次朱元璋又要杀人的时候,朱标据理力争的时候,朱元璋同志出离愤怒了,操起椅子砸过去以后。

朱标同学一病不起。朱元璋砸完了就后悔了。可是朱标还是没扛住,死了。朱标一死,朱元璋内心崩塌了一大半。那杀起人来就更不分青红皂白了。杀一个蓝玉,陪葬了两万多人。

但继承人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儿子朱标的愧疚之情让朱元璋寝食不安。这种感情逐渐移植到朱允炆身上。其实在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就十分喜欢朱允炆。

朱允炆很小的时候,朱元璋同志讨伐蒙古的时候就曾经多次带过朱允炆出征。所以别说朱允炆同学没经历过战争,有妇人之仁。朱元璋在朱允炆身上下的心思是超过朱标的。

给朱允炆选择的文官班底,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代表了当时整个帝国的学问和良知。然而在武将问题上,朱元璋还是过分相信了儒家那一套,让几个儿子带兵给自己孙子守边。

正是儒家上阵父子兵,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那一套。但到了朱元璋风烛残年得时候,他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在皇位面前,兄弟也是可能相残的。

所以他加强了一整套的制度设计。严格规定了藩王不可以进京,如果必须进京需要符合哪些情况要求等等。

然而,朱元璋有朱元璋的想法,朱允炆有朱允炆自己现实问题。

如果朱标治理天下二十年,朱允炆的几个藩王叔叔老了,或者尾大不掉的问题解决了。朱允炆再接班,他可能成为一个很不错的皇帝。他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手段。

但是问题在于朱允炆面临的是优势军事力量在地方,中央军事力量只剩二代的现状。他时刻感受到朱棣在朱标死时,压迫他的眼神。

朱棣的内心也是反复折腾的,朱标一死,突然感觉自己有希望了;然而并没有,朱允炆接班了;

自己想安心做王爷得时候,道衍和尚说要送他个白帽子,他心里又起了一丝涟漪;然而朱允炆登基不久,齐泰就提出了“削蕃”。

和很多小皇帝登基一样,朱允炆登基之初,并非真正意义上乾纲独断,至少后宫的意见很重要,至少朱元璋留给他的三位辅政大臣的意见很重要。这其实才是真正决定朱允炆失败的原因。

就二代而言,一个徐辉祖,一个李景隆。按道理朱允炆应该跟徐更近一点才对,可是齐泰同学和李景隆关系更好。

小皇帝很相信齐泰同学,那自然也应该相信自己会来事的表兄李景隆。而那个木讷的徐辉祖小皇帝总是不大能看到。

后宫还有一个人(其实可能已经不在后宫住了)庆成郡主,这个人算是朱允炆姑妈,朱棣堂姐。这个奇怪的角色在整个所谓“靖难之役”中,担当了朱允炆和朱棣的传话筒。

因为有这么一个传话筒就对朱棣非常有利。因为朱棣可以送钱给她,而皇帝放不下这个面子。所以话传到朱棣那里的都有情报,传到朱允炆那的都是谎话和错误信息。

再碍于亲戚面子,朱允炆总得表个态啥的,我并不想杀自己的叔叔啊,我只是想他搬个家啥的。

这话本身可以是句策略话,兵不厌诈么。但问题是你真是家庭内部打仗啊。

朱允炆还是太年轻,你说出这句话,后果是无法挽回的。因为有这话在,所有参与战争的南军部队(政府军)上到军官下到士兵,突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杀谁都不能杀朱棣。

万一你俩和好了不打了,朱棣说当年谁谁谁曾经在哪里砍过我一刀。诛九族啊!谁不小心砍死了朱棣,好,朱允炆会说,我早说过了,不得使朕背负杀叔之名,你这是抗旨啊,诛九族!

到了这份上,这仗还怎么打?当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朱允炆又派自己的好姑姑庆成郡主去说和谈判了,而此刻朱棣拍案而起了,拂袖而去了,不在堂姐堂姐那么亲切客气了。庆成郡主才恍然大悟!

更多文章

  •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简介(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建文帝朱允炆简介

    明惠宗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之侄,大明的第二位君王,在位4年,年号建文。朱允炆,也许是大明16位帝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了。朱棣的一场“奉天靖难”,消散的不仅仅是朱允炆的至尊皇权,还有朱允炆自身的踪迹与这位年轻帝王相关的大量史料。这是一位刻意被朱棣及其后人雪藏的帝王,用来遮掩的是那一条条

  • 郑贵妃的儿子被谁吃了(郑贵妃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郑贵妃的儿子被谁吃了

    当年《甄嬛传》热播,捧红很多演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华妃的得宠,也知道了一个宫殿的名字,它就是华妃居住的翊坤宫。这个翊坤宫不是剧情里虚构出来的地方,它是存在于现实当中的,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最初被叫做万安宫,后来明嘉靖时改称为翊坤宫。记得《甄嬛传》里颂芝这样说翊坤宫,整个偌大的紫禁城,也只有翊坤宫和坤

  • 甄士隐最后和英莲见面了(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后来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甄士隐最后和英莲见面了

    甄士隐一家是红楼梦里未出宁荣之先,曹公先一写以警世人的一段小荣枯,对照后文宝玉结局,其实处处可与甄士隐一家相映照。甄士隐本是隐居的乡宦,他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是神仙一流人品,又有知书达理的妻子,生的粉妆玉琢的女儿。这样的人生,本是当地人眼中的望族,是令人羡慕的富贵

  • 明宪宗与万贞儿的爱情故事(历史上朱见深和万贞儿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宪宗与万贞儿

    通过“有奶便是娘”这句老话,我们能够得出奶妈的重要性。 十月怀胎时,孩子在腹中能够感知到母亲的心跳,他每天伴随着这熟悉的节奏安眠,玩耍。出生后,古代或现代的“高贵女子”,是不能自掉身价去完成哺乳重任的,这不符合她们的高等级身份。孩子便置身于奶妈的怀抱中,可能有过最初的认知障碍,怎么好像节奏和味

  • 东厂太监总管是谁(明朝东厂最大的太监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厂太监总管是谁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与智慧从乞丐变成皇帝。就像他给自己改名叫“朱元璋”的寓意一样,他诛灭了元朝,统一了天下。也正因为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在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受到欺负,他也早就看清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勋贵的丑恶嘴脸。在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

  • 大齐皇帝高湛和陆贞真实历史(陆贞传奇高湛喜欢陆贞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湛和陆贞真实历史

    今天女儿在看《陆贞传奇》,我也很喜欢看,我非常喜欢陆贞聪慧,坚贞的个性。我专门查了查历史,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此剧纯属虚构呀!陆贞的原型应是北齐女官陆令萱,和武成帝高湛并没有剧中的那么一段爱情。陆令萱本是北魏将领骆超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并育有一子骆题婆,后因骆昌起兵谋反,兵败被杀,陆令萱没

  • 刺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几品(古时候刺史是什么级别官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刺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几品

    在我之前的两篇文章里面,通过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人物,为大家讲述了我国唐朝时期军政体制的详细情况。通过这些我们也了解到剧中的主人公狄仁杰和李元芳,所担任的都是一些什么职务,也了解到了他们所拥有的权力有多大。不过在这部剧中除了狄仁杰和李元芳外,似乎还有一个人没给大家讲到,这个人就是一直跟随在狄仁杰

  • 慈禧太后的儿子是皇帝的吗(真实的慈禧太后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太后的儿子是皇帝的吗

    在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19岁病逝的同治皇帝是死得最年轻的,和康熙、乾隆、嘉庆这些老祖宗比起来,他的人生真是短暂极了。世人皆叹同治皇帝可悲可怜,短暂一生竟无所作为,还经常受到生母的训斥,活得太憋屈。同治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生母就是晚清著名的慈禧太后。作为咸丰皇帝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儿子,同治是

  • 朱棣和朱允炆关系如何(明朝朱棣和朱允炆相爱相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和朱允炆关系

    明朝皇帝朱允炆的生死给我们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很巨大的谜团,关于靖难之役后朱允文到底死没死小编估计这个话题还能争论个几百年。这个问题其实并没啥好讨论的,因为他江山都都丢了,是生是死,真的很重要吗?就算他还活着真的跑出去了,但他的那颗内心早就死了,跟个死人也没多大区别。这个和朱允炆小时候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 死间计划是什么意思(伪装者中的死间计划内容及全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死间计划是什么意思

    “死间计划”的实施几乎贯穿了《伪装者》故事的全部。王天风以自己和部下的生命为代价,同日本人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最终换取了第三战区的大捷。在这个计划里,冲在前面的是郭骑云、于曼丽、明台和王天风,幕后提供配合的有明楼、阿诚、林参谋等人。那么关于“死间计划”的全部内容,这些人又都了解多少呢?明台自始至终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