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皇帝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历史上明仁宗当了多久皇帝)

明朝皇帝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历史上明仁宗当了多久皇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76 更新时间:2024/1/8 2:33:53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策略。

使得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因此,由于开创了仁宣之治这一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都得以名垂青史,获得了后人的称赞。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明仁宗的在位时间只有10个月左右,这在明朝乃至于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是比较短暂的情况。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仁宗朱高炽这位皇帝。

首先,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5年)。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教育。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性格上,朱高炽自然和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位兄弟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偏爱他的两个较年幼和更好武的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

不过,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交战的时候,朱高炽当时镇守后方,筹划大军的粮草等补给,同样功不可没。

因此,对于朱棣来说,显然也不会因为朱高煦能征善战,就废掉自己册立的世子和太子。

朱高炽在早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儒学研究上,并接受他父亲挑选的学者的指导。他们之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他们都培植了与他的友谊,并在他登基后担任了重要的职务。

对此,在笔者看来,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大臣,不仅帮助朱高炽成功登基称帝,更成为开创仁宣之治的重要人才。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册立世子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炽虽然被正式立为皇太子,但是朱高煦、朱高燧两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依然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力量寻求机会夺取皇太子之位。

不过,对于宅心仁厚的朱高炽,并没有因此打压自己的两个弟弟,反而处处维护朱高煦和朱高燧。对此,在笔者看来,朱高炽以德报怨的做法,不仅赢得了朝廷文臣武将的支持,也让朱棣更没有理由废长立幼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

朱高炽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之死,虽然朱高炽是一位仁厚的君主,但是,在关键时刻,朱高炽还是比较果断的。

对于朱高炽来说,先是下令加强明朝都城的防守,以此震慑朱高煦等心怀不轨之辈,并派大太监王贵通去南京任镇守。次日,朱高炽释放了前户部尚书夏原吉

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

同一天,他采纳夏原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朱高炽以这些行动开始取消或调整他父亲的策略。

朱棣即位之后,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诚然,这有助于扩大明朝的影响力。但是,这对于明朝国力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损耗。

在朱棣多次北征之后,明朝的国力更是来到了一个低谷。于是,朱高炽自然需要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比如开源节流等,从而促进明朝国力的恢复。

从这一角度来看,朱高炽对于明朝当时的情况,拥有比较准确的判断,也能够果断做出相对应的处理。

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变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吏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明朝内部的矛盾。

对此,在笔者看来,朱高炽的这一做法,自然被后人所效仿。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后,他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就为于谦等被冤杀的大臣平反,甚至为明代宗朱祁钰恢复了皇帝的称号。凡此种种,都有助于缓和明朝内部的矛盾,避免更大的问题出现。

不过,对于明仁宗朱高炽来说,他想要把明朝都城再次迁回南京。朱高炽自他登基时起,显然已有此意;这时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

朱高炽对朱棣的北征不感兴趣,也不喜欢都城北京;此外,他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根

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部门为行在(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

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这也是朱高炽去世的时候,朱瞻基没有在身边的重要原因。

在朱高炽看来,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这一行动前病逝,这促使他将都城迁回南京的计划,最终是无疾而终。

最后,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朱高炽的继承者宣德帝朱瞻基并未参与这一计划,朱瞻基与永乐帝更亲近,对偏向北方的策略不那么讨厌。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此钦安殿非御花园中钦安殿),终年48岁。

死后被谥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所谓仁宗,就是一生必须实行仁政,而且也能使国富民强,百姓也非常爱戴。纵观朱高炽的一生,显然是配得上这一评价的。

由此,对于朱高炽来说,成为皇帝的时间,只有10个月左右。不过,在登基称帝之前,朱高炽也有不少成就。

比如在永乐七年(1409年)初次监国期间,明朝中都凤阳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水灾。为了确保及时了解灾变情况和开展赈灾计划,朱高炽免除扬州、淮安、风阳、陈州水灾地区的田赋,并代百姓赎回因灾害无活而所鬻子女。

由此可见朱高炽将赈灾大计作为重中之重,具备仁君的素质。总的来说,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时,明朝仓廪充实,百姓安居乐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

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更多文章

  • 王献之的父亲叫什么名字(王羲之与王献之是什么关系 )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献之的父亲叫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父子都是书法家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三国时期的钟繇和钟会父子,又比如唐朝时的欧阳询和欧阳通,再比如宋朝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但是,最出名的还应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王羲之自不待说,被后世尊为书圣,其实王献之也被尊为书坛亚圣,与父亲并称为“二王”。而且,王献之的名气一度超过父亲,在

  • 刘伯温斩龙脉害了我们(斩断99个龙脉传说与原因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斩龙脉害了我们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当年朱元璋就是凭借着他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开创了明朝。身为明朝的开国功勋,刘伯温并没有像李善长,蓝玉等人那样,最终葬身刑场,而是被丞相胡惟庸诬陷,进京向朱元璋谢罪的时候因病去世。对比其他惨遭横祸的名臣相比,他的结果已经算是很不错的

  • 珍妃打捞出来的样子(珍妃被扔到井里死后一年捞尸)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珍妃打捞出来的样子

    看过光绪皇后的照片,我们一定会为这个男人而感到悲伤,明明是帝王之身,本可想后宫之福,那是自己的皇后,不但是驼背,而且是龅牙,这场表姐弟之间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那我们再看一看瑾妃,瑾妃就真的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小胖子,这让光绪也十分无奈。但还好。瑾妃的妹妹珍妃却大不相同,不仅生性活泼开朗,长得还特别可爱,

  • 薛刚反唐是真实历史吗(薛刚反唐是正史?还是虚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薛刚反唐是真实历史吗

    中国历史大一统王朝中,给人印象最为孱弱的就是两宋赵氏王朝。的确,两宋惕于“黄袍加身”之例,奉行的是“以文制武”治国策略,自身诞生又严重天生不足——先是五代石晋时著名的“儿皇帝”石敬塘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使北宋朝廷在建立之初,就已缺乏了燕山山脉作为屏障,自北而南,一马平川,全国臣民时时可以感受得到

  • 司马懿为何惧怕曹睿(为何害怕,这些原因很重要)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为何惧怕曹睿

    诸葛亮常谈羡慕,能回天地春。司马懿精于谋略,善于用兵,深谙韬晦。他是曹魏三代托孤辅政大臣,又被人称之为: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司马懿极其聪慧,博学多识,年少时就远近闻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继任丞相后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椽,后来让司马懿做太子中庶子,也就是辅助曹丕的差事。曹丕在位时,司马懿成为

  • 中国失去贝加尔湖原因(历史上的中国是如何痛失贝加尔湖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失去贝加尔湖原因

    贝加尔湖实际控制权归俄国所有,确实是从清朝康熙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开始的,但你不能由此说这是割让土地,《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平等就不存在割让。事实上,贝加尔湖一带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只有很短时间属于中国管辖,其他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无主之地,没有政府统治。中国历史上对贝加尔湖的统治,一是在唐高宗时

  • 圆寂为什么坐着就死了(圆寂到底是怎么断气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圆寂为什么坐着就死了

    前言:不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信佛的人似乎比比皆是,有事去寺庙烧香拜佛似乎也都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这个由印度来到中国的外国宗教在经过了中国文化的洗礼后,历经千载发展也成为了十分有影响力的大教。在近现代说起佛教就不得不提起虚云禅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第一禅师。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四个朝代

  • 巡抚和总督哪个大(巡抚和总督谁有实权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巡抚和总督哪个大

    大清入关后,建立起了一套满族统治的制度。清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是督抚制度。那么两江总督和两江巡抚谁的官职更大呢?一、两江总督、位高权重清朝的督抚制度,将全国划分为23个行省。北起蒙古、南到南海,西抵新疆,北至东北,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面积达1000余万平方公里。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

  •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古代丞相和宰相哪个官职大)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时代为妃嫔。”这是唐代诗人崔颢描述的读书人在考取功名出将入相之后,家族盛宠不衰的繁荣景象。或许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对于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所谓的“入相”不甚了解。不知道这里所谓的“入相”究竟是丞相,还是宰相。同样,甚至有很多人就干脆将

  • 靖康之耻的历史真相(历史事件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靖康之耻的历史真相

    说起宋朝,必然能想到“靖康之耻”,北宋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为它导致的,岳飞的诗歌中也写道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究竟耻辱到什么地步呢?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宋徽宗、后宫妃子以及朝廷大臣均被俘虏。“靖康之耻”妃子们受尽侮辱,皇后行完“牵羊礼”后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屈辱,直接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