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明治维新的影响积极和消极的)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明治维新的影响积极和消极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42 更新时间:2024/1/6 12:09:59

发端于150年前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无疑是近现代史当中极具世界影响的大事件。

这个在化上一直以中国为师,政治社会面貌与中国极其相似的蕞尔岛夷,竟然凭借这项运动一跃而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并在甲午海战中将“老师傅”打得“满地找牙”。

而就在同时期,中国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场“洋务运动”,但其收效甚微,对中国社会的实质性改造基本上为零。两相对比,令人心生困惑。

甲午海战中,日本将“老师”彻底击败

那么,文化及社会制度相似两个东方国家,为单单只有日本改革成功呢?本人不揣冒昧,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5点:

1.“以强者为师”的务实主义生存哲学

日本列岛孤悬于海中,山地多、平原少,资源相对匮乏,加上多地震、海啸、台风,生存环境比较差。

为求生存发展,日本很久以来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自身无法解决生存、发展难题的情况下,唯有强大先进国家学习一途,以强者为师。

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全盘式”吸收,而是根据自身特点,结合需求,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最终演化为具有日本特色的内容。

日本“遣唐使”船来华图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向中国学习的基调,基本上延续到中英鸦片战争后,时间跨度近1200年。

其原因,就是这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比日本先进、强大。但鸦片战争后,日本突然发现原来英美国家比中国更强大、先进,为生存计,于是调头,转而学习西方。

这种转向,没有多少痛苦、犹豫可言,相当干脆利索。究其原因,还在于日本“以强者为师”的务实主义行事风格。

2.坚韧不拔、求精求细的民族性格

日本民族性格中,有一点很值得提倡,那便是坚韧不拔、求精求细。日本人极度务实的性格,使他们很少去关注、研究宏大的思想和理论,而往往是从精细处着眼,就现实性问题寻求答案,并持之以恒的去实现。

所以我们看日本的历史,除了福泽谕吉这个“半吊子”思想家外,能影响到世界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根本没有一个,但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却比比皆是,很好地说明了上述现象。

“半吊子”思想家福泽谕吉曾提出“脱亚入欧”论

以日本人坚韧不拔、求精求细的民族性格,但凡确定一个学习、奋斗的方向,便会深入进去,研究通透,然后用来改造社会,不达到富国强兵,使日本自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绝不会罢休。正是有这么一股子“劲”,明治维新才不至于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3.独特的社会形态

日本之所以能学成西方,而中国却不能,这里面还有一个社会形态的问题。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历过漫长的藩国体系,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各小国林立,一直没有建立起过高度集中的中央政府。天皇在很长时间内就是一个傀儡,实权掌握在将军之手。

这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很类似于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天皇“统而不治”,将军负责国家治理,诸侯则在拥护天皇的名义下,有限度的服从将军。

发生于德川幕府时期的“黑船事件”,开始打开日本封闭的国门

即使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现事实上的大一统,但不少强藩依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看似是日本的不幸,其实却是最大的幸事。

为生存发展、兼并扩,各诸侯国会拼命地延揽人才,发展对外贸易,有限度的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

以上种种现象,使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前,便具备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向西方学习以实现“脱亚入欧”的基本条件。后来的“倒幕”运动,只不过是解除了不必要的束缚,给西化以完全的自由。

4.全方位的社会改革

明治维新不是单纯的器物革新,而是政体、经济、法律、军事、教育等等全方面的改革。对于这些改革,不管在外界看来是否出于本心,但既然马达开动,便再无回头之路,使得日本由一个落后的等级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这固然是时势所需,但与上层人士的主动适应、全力推动有很大关系。须知,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转型,如果没有上层人士的配合、推动,往往只能陷入流产。

明治维新是一项全方位的社会改革运动

这种全方位的社会改革,使得明治维新具备更强劲的前进动力,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国民的理解和支持,终于毕其功于一役,令世界瞩目。

5.清晰明确的改革规划

明治维新的主导者都是一帮“开眼看世界”的新人士,他们有理想,有规划,对国内形势和世界大势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他们在制定改革规划时,很懂得掌控革新节奏,从关键领域入手,秉持政府主导、社会配合的形式,以渐进式方式完成各项改革,不搞“一步到位”,不搞“跨越式”发展。

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保证了明治维新能以较为平稳的方式完成,不至于过于激化社会矛盾。

“维新三杰”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无可取代

当然,维新并没有彻底改变旧有的日本社会,依然保留了很多残现象,而且还导致财阀、政阀控制国家的新现象,天皇的权威得到空前加强,扩张主义思维泛滥。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此革新,日本的确摆脱先前贫弱的现象,具备跻身先进国家之林的实力。

更多文章

  • 孙兴是贺芸和谁生的(扫黑风暴中孙兴真实身份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兴是贺芸和谁生的

    《扫黑风暴》虽然才提前点播到19集,但是观众们都知道了,真相离李成阳和林浩都只差一步之遥了。特别是孙兴这条线,基本上已经完全暴露了。孙兴就是14年前被判了死刑的高赫,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明明在14年前就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人,居然改头换面,又在人世间多活了14年的时间里。目前能够知道的情况就是,高赫能够

  • 历史上真实熹妃的一生(雍正熹妃娘娘原型究竟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真实熹妃的一生

    2011年,一部《甄嬛传》让我们了解了熹贵妃钮祜禄氏,知道了《还珠格格》里的老佛爷是如何在宫斗中成为最大赢家的,也让我们对“菀菀类卿”、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纯元皇后有了无限的遐想。一部七十多集的电视剧,一半以上的剧情都是在讲熹贵妃是如何从举步维艰的困境中走出来,又是如何在一次次的杀机重重中活下来,并最

  •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16位皇帝在位时间表、关系及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 说起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还得是明朝的各个帝王们。我最靓 没的说作为大明王朝不得不提的靓丽风景线,大明王朝的皇帝团队一直都不是一般人。鲁班再世的朱由校,斗蛐蛐和扫黄的好同志朱瞻基,还有沉迷修道的朱厚熜。只能说奇葩代代有,明朝特别多。今天我们盘点一下明朝皇帝们不一样的爱好,以及他

  • 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刘裕不死能统一天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

    "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刘寄奴虽然是西汉皇族之后裔,不过等到衣冠南渡之时,家族早已经衰弱。他作为低阶士族,生活落魄潦倒,若是没有刘怀敬的母亲照顾,想必他可能早早的就夭折了。他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帮东晋续了命,几度北伐,大有恢复中原之意。许多年

  • 真正统一中国的是楚国吗(春秋战国时期统一天下的是楚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真正统一中国的是楚国

    战国时期的封君制与春秋前中期的封建制有很大区别,楚国及战国时期任何一个诸侯国均非“分封制国家”或“联邦”或“邦联”。有关“楚国在战国时期为分封制”之说主要来源于小说《大秦帝国》,与史料及历史研究成果有严重违背。楚国在战国时期的集权制度属于基础历史常识。—————楚国的地理环境并没有我们初步看上去的那

  • 为什么很多国人最讨厌清朝(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不喜欢大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最讨厌清朝

    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建立大大小小的政权多达数百个,被我们熟知的就是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大一统的政权王朝。而其中元朝和宋朝都不是汉族建立的政权王朝,元朝由蒙古人建立的统治了中原九十多年,而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统治了中原长达276年。同样都是外来的异族统治,为何相比起元朝,清朝的建立受

  • 西藏布达拉宫的历史故事以及传说(关于布达拉宫背景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布达拉宫的历史故事

    最初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据载,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便在今拉萨城中心位置的红山上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红山宫。 这就是最初的布达拉宫。《西藏王统记》中有记录:“大门向南,红宫九百所,合顶上赞普寝宫共计宫室千所”,可见当时的宫殿规模之大。 不过松赞干布所修建的红

  • 司马懿灭了曹家(司马懿为什么夺了曹家的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灭了曹家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逼迫大将军曹爽交出了兵权和印信,从此独揽曹魏军政大权,最终夺了曹家天下。说起来,曹家一直都在防着司马懿,曹操交代不让司马懿掌兵,曹丕和曹睿也死死的压着司马懿,把司马懿直接挂了起来,逼的司马懿不是装疯就是装病,当了几十年忍者神龟。那么曹家对司马懿如此严防死守,为何还

  •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西晋短暂而亡是什么造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统一政权。国家的统一使西晋太康年间一度出现天下大治的局面,然而,由于实行了落后的分封制度以及统治集团的政治腐化和权力争夺,仅十多年光景,就由天下大治走向天下大乱。晋泰始元年(265),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当皇

  • 三国蜀国五虎将是哪五个(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国五虎将是哪五个

    蜀汉五虎将这个概念,来自于《三国演义》。在三国正史中是不存在的,只因《三国志》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并列入了一传,这才有了“蜀汉五虎将”之说。真实的历史记载中,蜀汉只有四方将军,关羽、张飞、马超的黄忠。但这却并不妨碍《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昂首挺进蜀汉五虎将,毕竟这也可视为种补充功能。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