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诗经被称为经是在哪个朝代(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介绍)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哪个朝代(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47 更新时间:2024/1/2 13:34:03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孔子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所整理过的书称为“经”,才确定《诗经》的名称。

汉时保存研究《诗经》的有四家:鲁人申培的鲁诗,齐人辕固的齐诗,燕人韩婴的韩诗(现存《韩诗外传》),这三家诗都先后失传;

我们现在所读的《诗经》,是亨、毛苌传下来的。毛亨作《毛诗故训传》,所以后人又称《诗经》为“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诗经》都是周诗,它产生的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

它产生的地域,约在现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一带地方。

根据古代献,周代设有采诗的专官,官名叫做“酋人”或“行人”,到民间去采诗。

《国语》又有公卿列士献诗、太师陈诗的说法,他们所献陈的诗,据说也在《诗经》内。当时大量的民歌和贵族的诗篇,就是依靠采诗献诗制度而保存下来的。

《周礼》说:“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又说:“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

可见周代乐官不但保管《诗经》,且负担着教授诗、乐的任务。三百篇都是有乐调的,诗乐不分,进行加工编辑工作的,可能就是乐官太师。

到了春秋时代,诸侯间交际频繁,一般外交家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加强外交辞令,常常引用诗歌的章句,来表达本国或自己的态度和希望,使其语言含蓄婉转而又生动,这就形成当时上层人物学诗的风气。

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周诗可能即在春秋士大夫“赋诗言志”的普遍要求下,乐工不断地加工配乐,逐渐地结集成为一本教科书。

孔子一直称“诗三百”,《左传》引诗百分之九十五都见于《诗经》,可见在春秋时代,已经有固定的教本了。

《史记》有孔子删诗说,经过千百年学者的考证,孔子只是对“三百篇”做了校正乐调的工作,并没有删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郑樵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古人所谓“风”,即指声调而言。

《郑风》,就是郑国的调儿,《齐风》,就是齐国的调儿,都是用地方乐调歌唱的诗歌。好像现在的申曲、昆腔、绍兴调一样,它们都是带有地方色彩的声调。

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不同地方的乐调。雅是秦地的乐调,周秦同地,在今陕西。西周的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西南,古代叫做“镐”;这地方的乐调,被称为中原正音。

“雅”字《说文》作“鸦”,鸦和乌同声,乌乌是秦调的特殊声音,所以称周首都的乐调为雅,也就是《左传》说的“天子之乐曰雅”,又好像现在人称北京的乐调为京调一样。

《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国风》里有一些反映人民劳动生产的诗歌。如《芣苢》,它再现了活泼健康的古代劳动妇女的形象,语言的反复,篇章的重叠,表现了这些妇女对劳动的热爱。

再如《七月》,叙述了豳地农民一年四季无休止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生活的各个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周代剥削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对立。

雅、颂里也有一部分反映农业劳动的诗歌,如《甫田》、《大田》、《载芟》、《良耜》。这些诗篇多经贵族文人的修改,用于祭祖祭神等活动,和民歌有很大区别。

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民知道制造农具,知道选种、除草、施肥、灭虫,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的高度发达。

风诗里还有一些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伐檀》、《硕鼠》是其代表作。

《伐檀》是一群伐木者在河边砍伐檀木,替统治者造车发出的呼声,谴责了统治者不劳而获的罪行和剥削制度的不合理。

《硕鼠》的作者将剥削者比作贪吃的大耗子,并发誓要离开那里,到没有耗子的理想国去。

可是,那个没有剥削而能安居的乐土,只是诗人的幻想,所以他最后只能失望地长叹说:“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这两首诗,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有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愿望,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

《诗经》中还有一些没落贵族厌世颓唐的诗,如《蜉蝣》、《蟋蟀》;礼俗诗,如《桃夭》、《螽斯》;别诗,如《燕燕》、《渭阳》;悼亡诗,如《葛生》、《素冠》。

最后,必须提一下《载驰》,作者许穆夫人,是一位有见识、有斗争性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女诗人。

标签: 总集朝代诗经诗歌介绍称为中国哪个

更多文章

  • 李绅的诗词20首赏析(李绅最著名的古诗作品值得品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绅,品读,古诗,赏析,诗词,作品,著名,值得,20

    "悯农诗人"李绅的二十首诗作,值得品读!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

  • 清朝贝勒爷是什么身份(在古代贝勒爷的地位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贝勒爷,地位,身份,清朝,古代,什么

    在清朝被封为“贝勒”的都是些什么人?贝勒爷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得嘞!仰着首,一手提着鸟笼子,一手拿着扇子,走街串巷,遇到俏美人,还吹一下口哨。画面感出来了吧,清朝就有这样一类人,整天喝茶听戏,无所事事,只等着人请安时,叫上一句贝勒爷。一开始贝勒并不是代表爵位,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贝勒这一称号最早用于努尔

  •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柳宗元小石潭记的诗意讲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小石潭,原文,诗意,柳宗元,讲解,翻译,注释

    柳宗元佳作——小石潭记柳宗元,系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他21岁时进士及第,唐顺宗时,因参与“永贞革新”,与刘禹锡等八人一起被贬谪至外地。柳宗元一生有作品达600余篇,其中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他的文章有论说文、寓言、传记、游记等

  • 积雨辋川庄作翻译及赏析(王维这首古诗表的诗意)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积雨辋,川庄,古诗表,诗意,赏析,王维,翻译

    每日一诗《积雨辋川庄作》赏析积雨辋川庄作[1]王维【原文】积雨空林烟火迟[2],蒸藜炊黍饷东菑[3]。漠漠水田飞白鹭[4],阴阴夏木啭黄鹂[5]。山中习静观朝槿[6],松下清斋折露葵[7]。野老与人争席罢[8],海鸥何事更相疑[9]。【注释】[1]积雨:久雨,连阴雨。辋川庄:指作者在终南山下的蓝田辋

  • 杜甫绝句四首赏析(杜甫重回草堂作绝句四首)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绝句,杜甫,草堂,赏析

    杜甫重回草堂,作绝句四首。艰辛地度过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漂泊生活后,杜甫走在回草堂的路上,一直在猜想着草堂的“容貌”。门前的翠竹是不是已经生长的杂乱无章;黄梅、李子树应该已经结果了吧;浣花溪中的鱼儿应该也肥美了;我可怜的药圃是不是还在;屋里的书卷、药囊一定是蛛网分封拉;街坊邻居是否都还安康健在……几天的

  • 泊船瓜洲表达的情感简短介绍(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船瓜洲,石泊,诗意,赏析,王安,情感,介绍,表达,简短

    看《泊船瓜洲》这首诗就知道,王安石这次的心气儿没那么足了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泊船瓜洲》是王安石最有代表性的诗词。他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后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任鄞县知县,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后官阶升迁,勤政爱民,政绩斐然。治平四年,宋神宗即位

  • 吉数有哪些数字(传统文化中的吉利数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吉数,数字,传统,文化,哪些,什么,吉利

    详解传统文化中的吉利数字,不是6也不是8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都存在一定的数字“癖好”,认为一些数字是吉祥的,而认为另外一些数字是不祥的。比如在我们中国,“4”被认为是不好的数字,因为它跟“死”是谐音,大家办手机号、车牌号甚至包括门牌号,都不希望其中有“4”这个字。而“6”和“8”这两个

  • 定风波柳永诗词赏析(古诗定风波译文及表达意思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波,古诗,译文,赏析,诗词,柳永,意思,理解,表达

    柳永的这首词把一个留守妇女的心情写得非常到位,绝了。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 清明节总是4月5日吗(清明节是每年几月几日)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明节,5日,4月,每年,总是

    为什么清明总在4月5日左右,而春节却有时在一月有时在二月?一直以来是不是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每年的清明节都是在4月5日左右,前后错不了几天。而春节有时候在一月有时候在二月,前后可以相差几十天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咱就聊聊神奇的中国的古代历法。在古代并没有今天这样的科技设备,随时随地可以打开手机

  • 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资料及基本现状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兵马俑,秦始皇陵,资料,现状,介绍,相关,基本

    地下兵团: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距离西安市只有30公里。秦始皇陵高大雄伟。根据史书记载,陵墓的封土高达120米,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封土的高度已经下降到76米。即使如此,秦始皇陵依然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最高大、最雄伟的一座。公元前246年,秦国国君嬴政继位,史书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