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弟子规在当今社会是否适用(弟子规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及意义)

弟子规在当今社会是否适用(弟子规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及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9 更新时间:2024/1/25 17:03:38

对现代社会来说,《弟子规》当然还适用,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性始终是不变的。从《弟子规》中的三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可见对现代社会还是适用的。

第一句话:“财物轻,怨生,言语忍,忿自泯”

“财物轻,怨何生”,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如果不那么斤斤计较财物,彼此之间又哪里会产生怨恨呢?

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怨恨,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不管是单位的上下级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乃至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

比如公司里面,老板和员工之间关系紧张,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经济利益引起的。或者是老板当初承诺的待遇没有兑现,或者是要员工加班却不给加班费,或者找借口克扣员工工资等等。

比如曾经关系很好的朋友因为合伙做生意而闹翻了,基本上都是因为经济利益引发的。都是互相抱怨,谁付出多了,得到少了。一旦扯到了经济利益,很容易就闹翻了。

“言语忍,忿自泯”,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如果言语上能够比较克制忍让,心里的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人与人之间相处,很多时候尤其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言语上的基本尊重和礼貌,一些冲突经常都是由于很小的言语上的不快而引起的。

就像《水浒传》里的雷横,去看粉头白秀英表演,结果因为没带钱在身上没法打赏,和白秀英父女言语上起了冲突,结果一怒之下,打了白秀英父亲,后来就酿成更严重的祸患,逼得雷横不得不落草为寇。

第二句话:“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过怒,闻誉乐”,意思是说,如果听到谁指出自己的不足和过失,就会感觉恼羞成怒;如果听到有人称赞或者夸奖自己,就会感觉很高兴。

我倒是觉得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谁会喜欢听别人的批评呢?除了那些想干大事和能干大事的人,才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有这样的远见。对普通人来说,压根达不到“闻过则喜”的境界。

世上谁不喜欢听好话呢?有个段子说清代大才子袁枚年纪轻轻去外地赴任,临行前老师辞行,老师问他做了什么准备没有、

袁枚说准备好了一百顶高帽,只要逢人送上一顶,办起事来就会容易很多了。老师指责他怎么能使用这种低劣之术?

袁枚接着说大家都爱戴高帽,只有老师您是高风高节之士,不吃这一套,但是社会上像老师您一样的人还有几个,我的高帽正是为一般人准备的。老师听后,面露悦色,点头默认。其实,老师也落入俗套啊。

“损友来,益友却”,意思是说如果“闻过怒,闻誉乐”,那么就会只能交到损友,而交不到良师益友。别说普通人,就看古代那些昏聩的帝和英明的帝王,他们的主要区别还就是在于是不是昏聩到只听好坏,听不进逆耳之言。

第三句话:“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勿谄富,勿骄贫”,意思是说做人不要谄媚、巴结富贵的人,不要对待贫穷的人骄横。

现实中也有不少例子,你谄媚、巴结富贵的人,他们认为你完全是冲着他的身份地位去的、

因此会打心眼里瞧你不起,你就是怎么跪舔,他们心里也只是把你当做一条狗一样的,没有尊严,更没有平等。

而因为一个人穷困就对他骄横,甚至欺负他、羞辱他,这也是极其没有修养和素质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事情。

一个人只有因为道德品质败坏、行为卑鄙无耻才应该被人蔑视,穷困不应该成为被人蔑视的原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日人家发达了,而你落魄了,轮到你被羞辱,那是啥滋味?

“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说,和任何人交往都不要“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的人,大多都是因为利益,觉得交过的朋友不能给你带来利益,就有意疏远他;而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结交新的朋友,认为新的朋友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但其实,如果别人了解到你这样为人处世,估计也没有人愿意真的把你当朋友了。

综上所述,《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化的一个结晶,里面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者说基本道理。

这些基本道理到任何社会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因为不管社会怎么变,人心不会变。

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和代表,因时代局限,里面也难免有些封建落后的东西,落后于现代社会所处的时代。

所以,我们对《弟子规》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和吸收。

标签: 弟子意义影响社会适用生活现代当今是否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五大恶人排名(五大恶人分别是谁及其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恶人,排名,特点,及其,分别,水浒传

    在我看来,《水浒传》的五大恶人是高俅、宋江、陆谦、李逵、孙二娘。高俅从一个破落户的浮浪子弟出身,屡次遭遇好运,加上自己尤其善于投机、捕捉机遇,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位高权重的太尉。身为太尉,可以主宰太多人的生杀大权,此后,高俅利用自己位高权重的巨大优势,干了不知道多少坏事。只因为高俅年轻时候被王进的父亲当

  • 水浒传武大之死哪些人有责任(杀死武大郎的凶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大郎,凶手,责任,杀死,哪些,水浒传

    到底谁才是害死武大的真正凶手?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害死武大的真正凶手是四个人——潘金莲、西门庆、王婆和武大郎自己。潘金莲是害死武大郎的罪魁祸首,也是排在第一的真正凶手。潘金莲自己长得妖艳无比、貌美如花,在大户人家做使女,男主人垂涎她的美色,想趁机霸占,潘金莲于心不甘,就偷偷告诉女主人了,男主人

  • 武松不仅杀了西门庆还杀了王婆吗(武松杀西门庆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门庆,武松杀,王婆吗,原因,不仅

    头条牛人多,我想问问,为啥武松杀嫂杀西门庆为兄报仇,独独放过了始作俑者王婆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第一,武大郎是潘金莲亲手毒死的,所以武松要杀死潘金莲武大郎之死,是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导致的,先说这个利益链条的第一环潘金莲。武大郎之死,武大郎自己也有责任,武大郎犯了三个错,导致了自己

  • 刘禅昏庸为什么没人篡位(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禅,篡位,昏庸,诸葛亮,为什么

    刘禅是权力游戏的高级玩家。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以纯熟的手法一步步将权力稳稳当当地收归了自己,并一直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中,直到亡国。诸葛亮时期,“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丞相府成了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因此,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可能到来的平稳过度做了安排。一方面,诸葛亮秘奏

  • 夷陵之战是孙权和谁的战争(夷陵之战前孙权求和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夷陵,孙权求,战争

    刚袭杀关羽之初,孙权还是很嚣张的。北面,孙权一度重新进驻了曹丕放弃的襄阳;西面,孙权把刘璋搬了出来,表为益州牧,进入秭归,做出一副觊觎益州的姿态。不过,当刘备真的要东征时,原本嚣张的孙权却急忙求和!刘备的反应也十分奇怪。一方面,刘备言辞拒绝了孙权、诸葛瑾求和的请求,另一方面,又在攻占秭归后延迟了5个

  • 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镇守山海关时有多少兵马)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守山,兵马,兵力,山海关,吴三桂,多少

    1644年三月初五,驻扎在宁远的吴三桂接到圣旨。崇祯封他为平西伯,令他放弃宁远,火速入京。当吴三桂放弃宁远,开始南进时,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他接下来的这段旅程,对中国的历史有着何等重要的影响。在宁远时,吴三桂的基本军力是:精兵4万,辽民7、8万,“皆耐搏战”。其中,彝丁突骑数千非常强悍,“敌望之辄遁

  •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去守街亭(三国中马谡在街亭败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街亭,姜维,马谡,诸葛亮,为什么

    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用马谡为将,一是不无私心,二是低估了作战难度。题中所询问的赵云、姜维,实际上当时不可能被委去守街亭。赵云与邓芝一起,走箕谷道,发起佯攻,吸引曹真的注意力。因此,想要调赵云来指挥街亭之战,诸葛亮还缺一架直升飞机。姜维则是还没有过“试用期”。姜维刚刚降蜀,而且,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降蜀的

  • 秦始皇与隋文帝对比谁的功绩更伟大(你认为谁更厉害一些)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文帝,功绩,秦始皇,对比,厉害,伟大,认为,一些

    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在这个排行榜上,共有8位中国人上榜,分别是:孔子、蔡伦、秦始皇、毛泽东、成吉思汗、老子、隋文帝、孟子。很明显就能看出,这8人只有2人是封建社会的皇帝,也就是秦始皇与隋文帝,可见在外国人心目中,秦始皇与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

  • 明朝云南沐王府是干什么的(沐王府在云南势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沐王府,云南,势力,干什么,明朝

    从1383年沐英镇云南开始,直到1661年沐天波遇害,沐氏世代镇守云南,历15代近280年。由于世代镇守云南,威权日盛,尊重拟于亲王,因此,虽然沐家的爵位只是黔国公(首代沐英去世后被追封“黔宁王”),但百姓也把他们的府邸称为“沐王府”。究竟是什么样的家族,可以镇云南如此之久呢?沐英本是个苦命孩子,早

  • 刘邦为什么会遭到发小卢绾的背叛(稀里糊涂变成造反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造反者,发小卢绾,刘邦,背叛,变成,遭到,为什么,稀里糊涂

    卢绾,是刘邦的旧友。正因如此,尽管他功劳远不至封王,但刘邦还是“开后门”,给他作了燕王。可是,卢绾最后却依然反叛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是世交。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相爱”,卢绾和刘邦长大后,也“相爱”。(《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从刘邦布衣时起,卢绾就出入上下,可谓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