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尽是什么意思(分清楚“尽”还是“进”)

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尽是什么意思(分清楚“尽”还是“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82 更新时间:2024/2/5 20:16:03

“劝君更jin一杯酒”,“尽”还是“进”?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很多人在默写古诗词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提笔忘字。

有时是因为笔画比较复杂,所以容易写错,例如苏轼“夜阑风静彀纹平”的“彀”字就不太好写。

有些字不复杂,但是容易和其他字混淆,例如李清照“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其中的“刬”字和“划”也就一笔之差。

有些则是同音字,令人傻傻分不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些人常常会误写成“进”。

记得诗词大会的第一季,有个叫大卫的外国选手,就败在了这道题上。

当时的他把“进”和“尽”两个字都写出来了,而且还是用繁体字,连蒙曼老师也忍不住夸好,但是可惜的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错误的“进”。

其实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古代确实有“进酒”一说,意为“劝酒、饮酒”,例如李白“将进酒,杯莫停”辛弃疾“重进酒,换鸣瑟”

那么这里为什么是穷尽的“尽”呢?这得从这句诗的背景和寓意来看了。

这两句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古代很出名的一首送别诗,入选小学课本,几乎人人都会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题中的“元二”指的是谁已经不得而知了,只知他姓元,在家排行第二,是王维的好友。

当时他要离开京城,远赴边疆安西,王维一路送到了渭城,临别之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有多出名呢?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诗歌苏轼“唱”出来的,而王维的这首诗一经传开,就成了离筵别席的必唱曲目,著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便是根据王维的这首诗谱写而成的。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非常高,“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足见其在诗坛上的地位有多高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歌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营造了凄清的离别气氛。

那日清晨,飘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沾湿了飞扬的尘土。

不一会儿雨停了,也到了离别的时候,他们在客舍外饯别,只见路旁的柳色在一场春雨后仿佛洗尽了铅华,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雨”在诗词中总给人一种迷蒙悲伤之感,而“柳”又一向象征着离别,所以即使这两句看上去写得很清新,但是却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淡淡的愁苦。

也许诗人原本也是试图摆脱这令人销魂的离别之苦,才会描绘了如此迷人的景色,可是却依然深陷其中,王维对友人的深情由此可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写的是主客双方的殷勤离别。

诗人没有描写两人是如何的依依惜别,只截取了这一句劝酒词,便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

“再干了这一杯吧,这一出阳关,也许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里的“尽”字意为“喝完”,不是抿一小口,而是一干而尽,只此一字两人酣畅对饮,依依惜别的情景便跃然纸上。

“进”虽然也有饮酒之意,但是却无法渲染离别的气氛,就像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欲行不行各尽觞”,用的也是“尽”。

而且“尽”字进一步突出了“无故人”的伤感之情,仿佛倾尽了诗人所有的情感,“进”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一个是普通的劝酒,一个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劝酒,如果我们能读懂王维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是“尽”而不是“进”了。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意思翻译(古诗词之枫桥夜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杂谈

    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的枫树与船上的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在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枫桥又作封桥。乌啼:一种说法为乌鸦啼鸣,一种说法为乌啼镇。霜

  • 樊哙人物形象分析(透过樊哙人物的性格特点鸿门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由于樊哙在“闹革命”前是个杀狗的屠夫,所以经常被人们误解,以为他是一副满脸横肉、大腹便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比如某些电视剧,便把樊哙塑造成李逵一样头脑简单的莽汉。事实上,这是对樊哙的严重低估。历史上的樊哙,非但不是个李逵式的莽汉,恰恰相反,他是个智勇双全,且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名将。在楚汉战争中

  • 章士钊的夫人和子女后代(章士钊的三位夫人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杂谈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著名学者,法学家,政治家。1903年任《苏报》编辑,宣传反满革命。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英文,1908年赴英攻读政法,1912年回国,参加二次革命。参加南北和议,九一八后回上海,为陈独秀辩护,1949年参加和平谈判,他是辛亥元老,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

  • 辽的灭亡时间和灭亡者(辽朝灭亡的背后原因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杂谈

    辽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国家,一直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占据了长达二百一十年之久.在辽朝发展最繁盛的时候,疆域领土在我国北方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也正是在辽朝统治北方地区的这一段时间。这促进了北方各个民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为我国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曾经繁盛一时的辽朝最终还是被历

  • 秦朝统一了多少年灭亡(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就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随着《大秦赋》的热播,秦朝历史再一次成为热点,可是在大多数影视剧中,都着重体现的是一统天下时的铁腕手段和势如破竹,到了嬴政统一六国就夹然而止了。很少有人提到秦国只经历了二世而亡,胡亥继位后宠幸赵高,将秦国推到万劫不复之地。那么为什么秦朝那么强大?嬴政在位期间也立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最后却只经历了15

  • 李煜跟唐朝什么关系(南唐后主李煜与唐朝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一提起南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后主李煜,可见文化在历史长河里的"穿透力"远大于政、军,但李煜的君主身份可不是文化能带给他的。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南唐这个政权的历代君主,了解一番李煜政权的来历、发展和消失。既然是大唐灭亡以后出现在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后主李煜又姓李,那便得知这是一个李姓,且依靠手里的兵打着复

  • 南唐与后唐是什么朝代时期(南唐在唐朝的后期还是前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十国指的是前蜀、后蜀、南汉、北汉、吴越、南唐、吴、荆南、楚、闽。他们存在的时间都是从唐朝灭亡之后到北宋建立初的这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不称之为十五代或十五国,而非要称之为五代十国,代和国的区别是什么呢?五代前期和后期的形势图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

  • 三打祝家庄是谁(宋江三打祝家庄是为了抢夺粮食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宋江为何三打祝家庄?看看梁山每天需要多少粮食三打祝家庄在水浒中是很有名的故事。前两次,宋江都没有取得成功,甚至还损兵折帅,直到宋江把卢俊义骗到梁山,才打败史文恭,赢得祝家庄。这段故事起因,是因为时迁、石秀和杨雄途径祝家庄,时迁被捉,石秀和杨雄到梁山请求支援。但实际上,攻打祝家庄是早晚的事,盗马不过是

  • 水调歌头是什么节日写的(水调歌头是关于哪个节日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苏轼冠绝千古的一首“中秋词”,通透豁达,治愈人心,适合今天读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一轮明月悬挂中天,饱满而皎洁。烟火人间,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聚一堂,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玩花灯。他们用最古老相传的仪式,表达着对于“团圆”二字,最朴素也最深切的期待。像苏轼在词里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自然选择学说包括哪几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反进化论者可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进化论。我有必要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地科普一下。首先最早提出进化论的不是达尔文,是拉马克。他发现鼹鼠生活于暗无天日的私底下,眼睛退化,味觉发达。蚁兽舌头特别长,因为经常使用舌头。因此拉马克提出他的进化论:经常使用的器官会进化,很少使用的器官会退化,这些获得的进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