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魏征死后被李世民推了墓碑(为什么拆了魏征墓碑)

魏征死后被李世民推了墓碑(为什么拆了魏征墓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4/1/1 20:07:45

魏征其实就是唐太宗,向世人展示他虚心纳谏的一面旗帜。他们的关系,并不像史书上写的那样和睦融洽。

魏征也不像史书上说的,那样完美无瑕。其实他们都是在作秀,在魏征生前,他们演的比较好,在魏征死后,唐太宗不愿意再演了。于是,就出现了唐太宗砸魏征墓碑的一幕。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然后又诛杀了子侄十余人,强娶嫂子弟媳,李渊也被迫让位于李世民。

虽然李世民已经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但是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帝位来之不正,况且逼父杀兄,这一行为不符合伦理道德。

于是,李世民就想尽一切手段,要改变这一形象。

他一方面令人修撰国史,把史书写的非常漂亮,让世人看来,他是不得已而为之,极力将自己称帝合法化。

另一方面,他为了减轻自己所受的舆论压力,也为了缓和当时形势。他开始刻意修整自己的言行,对原先东宫集团的人物,大多予以任用。

尤其是魏征,李世民对魏征,甚至比魏征原先在太子府中更加受重视。

从表面上看,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指出李世民的偏颇之处,被李世民成为肱股之臣,甚至被李世民当做一面镜子。在人们看来,好像没有魏征,贞观之治都要受到影响。

其实不然魏征只是一个谏臣,他只有说的份儿,并没有多少参与政治的权利。所以魏征对于唐朝而言,只是一个会说话的花瓶而已。真正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况且,李世民18岁就起兵反隋,征战半生,他有是个善变的主。他连亲爹、亲兄弟,都下得去手。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听得进魏征的劝告。

再说,魏征的实际年龄,要比李世民大20多岁,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眼光境界上,两人都不是一个层次。

再说魏征说话又直,很不中听。李世民能听得进去,那才有鬼了。所以说,他们两人的一言一行,实际上就是摆拍,演给世人看的而已。

李世民之所以重用魏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需要山东集团的支持。自南北朝以来,山东势力急剧增强,逐渐成为能影响朝堂政局的一大势力。但是山东集团,早已被李建成收到麾下。

再加上山东集团,一直对关陇集团心存不满。两边时有矛盾,李世民为了稳定江山,就必须安抚山东集团。

之前,隋炀帝三征高丽,山东等地是最大的受害者。人口的巨大减少,赋税的日益加重,引起了山东集团的不满。隋末农民起义,最早也是在这里爆发。在各路义军之中,世家大族也并不少见。

在唐朝建国之后,士族掌控了大量的人口,拥有士兵,唐朝对山东地区管控微弱,甚至连最起码的人口数量都不能搞清楚。

这严重的威胁了李世民的统治,所以李世民急需山东豪杰的帮助。

而魏征即是山东集团代表,又是原太子东宫的主要谋臣,所以,他是能调节李世民和山东集团,以及原太子东宫集团矛盾的最佳调节人。

如果李世民杀掉魏征,以及东宫其他人物,就可能导致这两大势力的不安和反对,从而失去山东豪杰的支持,进而无法处理好山东问题。

魏征也是看穿了李世民的心理,他看穿了李世民虚心求谏,重视人才的表象,他看到了在李氏唐朝的统治之下的各种矛盾的交集所在。

于是,他利用自己谏议大夫的职位便利,积极进谏,以保护山东集团的精英,维护山东士族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为了扩大山东集团的实力,魏征先后向李世民推荐了侯君集杜正伦褚遂良等人。

魏征还特别指出侯君集,杜正伦有宰相才能,他们也先后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李世民心里也很清楚,他知道魏征在进谏中暗夹私货。

但是李世民在执政初期,为了协调各方面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因而能容忍魏征的种种作为,假装虚心接受魏征的直言进谏。

但这对于李世民来说,虽然表面上露出笑容,虚心接受,但心里对魏征恨之入骨。

到了李世民执政后期,渐渐完成了对山东的管控,这时。他不在需要山东集团的帮助了。为了防止山东集团的做大,以及铲除山东士族的潜在威胁,他要着手压制山东集团的发展。

所以在魏征死后,李世民杀掉了侯君集,罢黜了杜正伦,还贬去了李世绩。

从而,李世民成功的完成了对山东集团的打击。他现在可以不再担心山东集团的反复。所以,他也就令人砸了魏征的墓碑,两人的关系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标签: 墓碑魏征李世民为什么

更多文章

  • 清末首富盛宣怀家族是如何败落的(晚清商人盛宣怀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首富,盛宣怀,败落,商人,家族,结局,晚清,清末,如何

    1916年,近代工商实业的先驱人物、“晚清企业界一代领袖”盛宣怀去世,身后留下一笔数额庞大的家产。盛宣怀一生以经营众多,以官督商办企业闻名,涉及轮船、银行、冶铁、煤矿、邮电、铁路、纺织等。而关于他个人家产的具体数额,以及内容构成,目前无法统计,总之是个天文数字。目前,对于盛宣怀家产的公布,也是基于2

  • 少林武僧救李世民是真事吗(李世民与少林寺的故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僧,少林寺,救李,李世民,故事

    13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概内容就是隋朝末年王世充、王仁则叔侄,率兵同唐军对垒。王仁则手下胡乱抓人,有一个郎中被怀疑是唐军奸细,而被抓走。这个郎中,就是乔装打扮侦查敌情的唐王李世民。李世民被抓时丢失了印章,印章辗转被少林武僧智守得到,认出上面刻有“李世民”的字样,少林寺就认定李世民已经

  • 汉武帝为什么要灭主父偃(汉武帝和主父偃的关系及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主父偃,汉武帝,结局,关系,为什么

    主父偃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在朝廷根基较浅,但升迁较快。他还不知道收敛,得罪人太多,还目中无人,搜索贿赂,广收门客,这都是犯了大忌的事情。所以,最后招致满门抄斩,也不是太意外。一、主父偃的发迹主父偃半生潦倒,在他发迹之前,他的平生完全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主父偃是汉朝齐国临淄人,他的祖上是战国时

  • 美国五角大楼简介(五角大楼堪称世界最大单体行政建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角大楼,单体,简介,堪称,行政,建筑,美国,世界

    美国的心脏五角大楼,世界上最大的办公楼,规模究竟有多大?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有一座地标性建筑“五角大楼”。那里不仅是世界最大单体行政建筑,而且号称“美国心脏”,是美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那么这座大楼究竟是如何建成的?有何故事?又有多大规模呢?五角大楼的历史,能够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当时希

  • 民国时期陈果夫陈立夫的背景(陈立夫陈果夫家族世系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果夫,陈立夫,世系,民国,家族,地位,时期,背景

    四大家族中有“蒋氏天下陈家党”的说法,二陈主要是搭上了蒋介石这个靠山。由于陈长期担任国民党组织部长的职务,为蒋介石拉拢了无数的人才。同时他还利用中统这个特务机关,打击异己,甚至垄断了科教、文化、宣传等部门,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了一大股势力。陈果夫兄弟的三叔是同盟会元老,孙中山的左膀右臂陈其美。陈其美还是

  • 梅花古诗的意思和解释(李煜《梅花》翻译及诗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梅花,古诗,诗意,赏析,李煜,意思,翻译,解释

    一天一首古诗词|古诗词,李煜《梅花》【五代】李煜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史记·司马相如列

  • 遮天主角的身份及实力(盘点遮天叶凡的七大主角逆天光环)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主角,逆天光环,盘点,实力,身份,遮天叶凡

    盘点《遮天》叶凡的七大主角逆天光环!在遮天前期就点出这一世的成仙路,黄金大世天骄神体辈出,会竞逐出一个古来最强的人。最后作为主角的叶凡成为了这个最强之人,今天盘点叶凡的七大逆天光环。逆天光环一:荒古圣体,这是出场标配的强大体质,圣体的气血对邪秽力量有着天然的极强抗性,修炼出的异象可克制所有其他异像,

  • 张九龄的十首出名诗赏析(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十首经典诗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九龄,名诗,唐朝宰,诗作,赏析,经典,诗人

    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十首诗作,体现超高的审美观,暗含深刻内涵!他是西汉张良之后,是开元年间宰相,唐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便是张九龄。虽然张九龄并非以全力写诗为主,但通过诗文诉说官宦的沉浮与个人成败,抒发自己多愁善感的内心,反映出其文人士大夫的情绪,在我国诗坛占据很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

  • 形容万物复苏的诗词(关于描写春天万物复苏的古诗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复苏,万物,古诗,名句,诗词,形容,描写,春天,关于

    10首春天的古诗词,感受万物复苏的春光之美。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季节,也是心情,在内心里发生。所以春天不仅是万物的梦醒,也是心灵的醒悟。因此,春天自古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描写的对象,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

  • 银杏的诗句古诗大全(十二首有关银杏的经典优美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银杏,古诗,诗词,诗句,经典,大全,有关,优美,十二

    门前银杏如相待,十二首有关银杏的诗词,绝美画卷如秋日童话。初冬岁月,落英缤纷,此时银杏最是灿烂,满树金黄,在阳光下更加的耀眼夺目。金灿灿的银杏点缀着湛蓝澄澈的天空,显得分外宁静美好。古人将银杏又称为“鸭脚,宋初被进贡给朝廷,才改呼“银杏”。欧阳修有诗曰:“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