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俄罗斯侵略过中国吗(沙俄侵占我国领土吗)

历史上俄罗斯侵略过中国吗(沙俄侵占我国领土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57 更新时间:2023/12/12 10:54:30

提及清末,想必各位读者都会感到屈辱。由于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逐渐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自然就要挨打。

挨打之后,清政府没有真正地痛定思痛,只是希望以割地赔款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时间。这一过程中,我国被迫割让了大片土地,其中绝大多数都被沙俄所侵占。

沙俄灭亡后,这些土地又被苏联所继承。苏联解体时,形势比较动荡混乱,为我国不趁机收回呢?在子渊看来,主要有五大原因。

▲沙俄侵占我国土地示意图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此时的俄罗斯整体实力比较强大。尽管超级大国苏联宣告解体,但继承前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综合实力依旧雄厚,远远优于当时的中国。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国土面积辽阔,拥有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事实力依然强大。反观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国内还存在多种问题亟待解决。

与俄罗斯相比较起来,我国处于明显劣势。就综合国力这一因素而考虑,中国在当时没有能收回故土的能力。

戈尔巴乔夫及叶利钦旧照

其次则是受政权更迭问题的限制。在清朝末年,中国是与沙皇俄国签订条约的,在“十月革命”之后,条约主体变成了苏维埃俄国,紧接着又变成了苏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未完全继承这些土地,剩土地被其他加盟共和国所瓜分。

因此,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主体变成了近十个国家,再加上这些国家内部又发生了巨大的社会体制变革。

想要通过谈判这种和平手段去收回故土,流程复杂、周期漫长而且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实现。

▲克里姆林宫远眺

第三是人口结构已经发生改变。清末被沙俄所侵占的土地基本都是位于两国边界地带,在得到这些土地后。

沙俄政府用强力手段将此前定居在这里的中国百姓全部驱离,动用行政手段迁入大量俄罗斯人移居此地并逐渐繁衍开来,当地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我国想要收回这片土地,必然会引发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甚至还会导致局部冲突和引发国际舆论,这对于当时的中国都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我国真的强行索要故土,能够要回来的也只有土地本身而已。

▲沙俄时期俄罗斯农妇旧照

第四是国际环境趋于稳定。战结束后,世界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如果我国在这种大环境下想要通过强制手段收回故土,必然会激化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引起两国争端。

两个地区大国发生争端,这势必会遭到其他国家反对,甚至是全世界的封锁。

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外部环境本来就不甚理想,眼见发展刚好有所起色,人民生活得以改善,若是因此事导致改革成果付诸东流,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海参崴市区街景

最后一点,俄罗斯对这些土地高度重视,根本不会放弃。事实上,当年被迫割与沙俄的那些失地,大部分都成为军事要地,有大量军队驻扎。

以海参崴为例,俄国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建设为在远东地区的中央港口,还是还是西伯利亚铁路的关键枢纽。如此重要的土地,俄罗斯怎么会轻易放弃?

虽然说来非遗憾,但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已经不可能收回这些故土了。好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实力已经越来越强大。

对任何国家而言,有多少国土是一回事,能守住多少国土又是另一回事。

更多文章

  • 清朝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古代满清上五旗下三旗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

    清代的八旗制度,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其中满洲八旗地位最高。即便是在满洲八旗中也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处处体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是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我们都知道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这一章节就来聊一

  •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谁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孙子兵法》这句话大家都听过: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形容自身形势的一种说法:“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通过“吾将示之以不活”,以此来激发士兵的斗志,速战速决,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否则只能等死。这句话,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依然有启发意义。当我们处于一个没有退路的

  • 齐民要术是哪个朝代的人写的(齐民要术著作的作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民要术是哪个朝代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时期的贾思勰,“齐民”是指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方法。《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对当时及后来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1.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语出《齐民要术·耕作》。如果土地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宁可干燥,也不要等到了其湿润的时候,再去种植农作物。2.一年之

  • 司马懿这么强大后代还是灭了(司马懿子孙为什么那么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这么强大后代还是灭了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来的各国谋士是一道风景线,他们各有个性和智慧。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不过这也和三国演义倾向于蜀汉贬低曹魏有关。事实上,曹魏之栋梁,司马懿,丝毫不逊于诸葛亮,他的才能,从他盗取了自己主子的江山就可见一斑。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隐忍。高平陵之变之前,他一直装病,远离

  • 三国人物名字及字号的由来(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字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人物名字及字号

    古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行冠礼;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到了出嫁的年龄,就是所谓的“待字闺中”。可见取

  • 晋朝为什么名声不好(历史上对晋朝没名气不重视评价低)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朝为什么名声不好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短命的大一统王朝—秦朝、西晋和隋朝。秦朝奋六世之余烈,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废分封,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后世受益无穷。因为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导致全国各地揭竿而起,存国二世而亡。隋朝结束南北朝300余年的混战割据,重新统一华夏大地,行科举,设三省六部,开通大运河,促进民族融合,在制

  • 司马懿后代现在还有吗(司马懿还有后人在世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后代现在还有吗

    司马懿无疑是晋朝的奠基人,如果不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除掉,那司马家也不会建立晋朝。不过司马懿除掉曹爽后,想要废掉曹芳自己称帝也是易如反掌,但是司马懿并没有这样做。不过司马懿的后代却成了中华的千古罪人,因为在晋朝发生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发事件。把当时的中原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到处都是战场和士兵们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由来(这个典故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则成语典故,也可以简说成“成败萧何”。它讲的是萧何与韩信的故事。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少读兵书,好带刀剑,然而贫穷不能自养,曾以乞讨为生,也曾受过胯下之辱。当项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便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韩信又归项羽领导,

  • 南唐后主李煜是为何而死(赵光义为什么要毒死李煜)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唐后主李煜是为何而死

    当贰臣难,当旧主仍在、并与旧主共同侍奉新主的贰臣则更难。南唐旧臣徐铉归附宋朝后,便面临这一难上加难的两难境地。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曾仕南唐,官至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降宋,任散骑常侍。徐铉博洽能文,与诗人韩熙载齐名,江东誉之“韩徐”。降宋之后,徐铉虽然受宋太宗器重,但他毕竟是贰臣,难免气

  • 宋太宗为什么杀李煜(宋太宗用什么毒死了李后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太宗为什么杀李煜

    千古词帝仅因为一首词就被杀了?宋太宗赵匡义杀李煜的3个理由!1·对内安抚南唐旧部和百姓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刚刚俘虏了后主李煜的那段时间还是比较优待他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安抚南唐的旧部,李煜虽然昏庸,但是还是有一批人忠于他的。而且李煜当政的时候对待百姓还是不错的,南唐的百姓也会怀念这位曾经的皇上,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