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常州词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

常州词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3/12/12 16:21:20

渡并非建制街镇,而是宜兴市丁蜀镇的一部份。汤渡老街有一座傍河而建的清代豪宅,它叫“求志堂”,它连着一个奇人,有着传奇的色彩,也是本人度过童年青少年的地方。

翻开1979年版缩印本《词海》200页,有一个条目“周济”,下面这样写道:“(1781-1839)清词人。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今宜兴)人。

嘉庆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论词推崇周邦彦,崇尚‘雅’、‘正’,强调寄托,要求作品以隐约迷离的手法,通过刻画景物,抒写封建士大夫的‘身世之感’、‘家国之忧’。

州派重要词论家。其词作实践了他的理论。有《味隽斋词》、《词辩》、《介存斋词论杂著》、《晋略》。并选有《四家词选》。”

周济就是这“求志堂”的主人。

据传,周济生时,他父亲梦见济颠和尚入室,醒后儿子出生,所以给儿子提名“济”。

周济从小学习十分勤奋,少年时,寓一小楼上,每日五鼓即起,食糯米饭一大碗,鸡蛋数枚后,即开始苦读,这样几年不下楼。

后下楼便连捷,嘉庆年间中了进士。在淮安从政时克勤克俭,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秉公办事,和私盐贩子结下了“梁子”。他告老回乡后,仍有私盐贩子派人前来暗算他。

一次,下人他报告:后门口画溪河上有一只船停在对岸边三天了,天天有人窥视这边的动静。周济是个武双全的人,武功也十分了得。

他乔装成厨师,两手提两只装满米的箩筐到河边淘米。对方见一个厨师的力气武功竟有这么了得,家中人丁兴旺,一顿饭米竟吃两箩筐,便吓得不敢轻举妄动,连夜船就开走了。

明早,打开后门一看,船不见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但是,周济最终并未逃脱私盐贩子的追杀,一次防不胜防,仍给人砍了脑袋。

以现代的观点看,周济的死属于不折不扣地以身殉职,为国捐躯。落葬时,由于头颅被杀手带去苏北交差,便做了一个木头的头颅安在颈上,安葬于塘径山。

此后每年节祭日,后辈们总在塘径山上摆起香案祭桌,祭念周济的亡灵。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平整土地时坟被刨平,我大娘舅周西成亲眼目睹了木制的彩色头颅。

周济一生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晋略》最为有名。

《晋略》的木制版刻一直保存在画溪河北的“十七间头”的厂房内,一直到日本兵来被他们付之一炬,是侵略者有意焚烧我们的文化遗产,还是简单的“三光政策”野蛮行为。

我们不得而知,结局是一致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周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共只有59年,应该说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当时“常州词派”中坚的地位得到了史学界、文学界的首肯。

周济生前无子嗣,便先后将堂兄弟的儿子周栋、周榕收为嗣子。立嗣这年周栋已约22岁,刚结婚,已生子叫周炜,周济高兴万分,写诗道:“笑我无儿忽有孙,从今不用掩柴门。

能耕能读寻常事,呼马呼牛仔细论。世味尝来云过眼,机心消后酒盈尊。童騃相对饶天趣,花影横阶记月痕。”就是这个周炜,最后成了周济著作《求志堂存稿汇编》的策划人。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俄罗斯侵略过中国吗(沙俄侵占我国领土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俄罗斯侵略过中国吗

    提及清末,想必各位读者都会感到屈辱。由于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逐渐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自然就要挨打。挨打之后,清政府没有真正地痛定思痛,只是希望以割地赔款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时间。这一过程中,我国被迫割让了大片土地,其中绝大多数都被沙俄所侵占。沙俄灭亡后,这些土地又

  • 清朝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古代满清上五旗下三旗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

    清代的八旗制度,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其中满洲八旗地位最高。即便是在满洲八旗中也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处处体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是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我们都知道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这一章节就来聊一

  •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谁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孙子兵法》这句话大家都听过: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形容自身形势的一种说法:“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通过“吾将示之以不活”,以此来激发士兵的斗志,速战速决,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否则只能等死。这句话,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依然有启发意义。当我们处于一个没有退路的

  • 齐民要术是哪个朝代的人写的(齐民要术著作的作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民要术是哪个朝代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时期的贾思勰,“齐民”是指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方法。《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对当时及后来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1.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语出《齐民要术·耕作》。如果土地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宁可干燥,也不要等到了其湿润的时候,再去种植农作物。2.一年之

  • 司马懿这么强大后代还是灭了(司马懿子孙为什么那么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这么强大后代还是灭了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来的各国谋士是一道风景线,他们各有个性和智慧。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不过这也和三国演义倾向于蜀汉贬低曹魏有关。事实上,曹魏之栋梁,司马懿,丝毫不逊于诸葛亮,他的才能,从他盗取了自己主子的江山就可见一斑。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隐忍。高平陵之变之前,他一直装病,远离

  • 三国人物名字及字号的由来(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字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人物名字及字号

    古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行冠礼;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到了出嫁的年龄,就是所谓的“待字闺中”。可见取

  • 晋朝为什么名声不好(历史上对晋朝没名气不重视评价低)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朝为什么名声不好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短命的大一统王朝—秦朝、西晋和隋朝。秦朝奋六世之余烈,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废分封,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后世受益无穷。因为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导致全国各地揭竿而起,存国二世而亡。隋朝结束南北朝300余年的混战割据,重新统一华夏大地,行科举,设三省六部,开通大运河,促进民族融合,在制

  • 司马懿后代现在还有吗(司马懿还有后人在世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后代现在还有吗

    司马懿无疑是晋朝的奠基人,如果不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除掉,那司马家也不会建立晋朝。不过司马懿除掉曹爽后,想要废掉曹芳自己称帝也是易如反掌,但是司马懿并没有这样做。不过司马懿的后代却成了中华的千古罪人,因为在晋朝发生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发事件。把当时的中原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到处都是战场和士兵们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由来(这个典故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则成语典故,也可以简说成“成败萧何”。它讲的是萧何与韩信的故事。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少读兵书,好带刀剑,然而贫穷不能自养,曾以乞讨为生,也曾受过胯下之辱。当项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便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韩信又归项羽领导,

  • 南唐后主李煜是为何而死(赵光义为什么要毒死李煜)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唐后主李煜是为何而死

    当贰臣难,当旧主仍在、并与旧主共同侍奉新主的贰臣则更难。南唐旧臣徐铉归附宋朝后,便面临这一难上加难的两难境地。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曾仕南唐,官至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降宋,任散骑常侍。徐铉博洽能文,与诗人韩熙载齐名,江东誉之“韩徐”。降宋之后,徐铉虽然受宋太宗器重,但他毕竟是贰臣,难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