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谁的官大(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谁的官大(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50 更新时间:2023/12/26 11:33:01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种说法。

这四个人都是晚清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功有过,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曾国藩,往前推二十年,曾国藩的形象是“剿杀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而现在曾国藩则几乎是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网络和各类成功学书籍上。

在此我们暂且不讨论功过是非,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必然引起广泛的争论,单单就四人的排名做一个排序,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四人之中,以曾国藩的年龄最大,出生于1811年,即嘉庆十六年。左宗棠曾是他的幕僚,李鸿章是他的门生。

曾国藩的实职最大为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虚职最高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爵位为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为“文正”,这也是历史上文臣最高的谥号了。宋朝文臣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仅有9人,明朝更少只有6人。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比曾国藩小了12岁,但由于曾国藩与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进士,所以辈分上曾国藩高李鸿章一辈。

李鸿章科举以后就投到了曾国藩门下做幕僚,二人情同父子,李鸿章是在曾国藩的提携下青云直上的。

李鸿章曾先后担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两广总督,虚职为文华殿大学士,领太子太保衔,爵位为一等肃毅伯。死后谥号为“文忠”,追晋一等肃毅侯。

张之洞年龄最小,1837年出生,是唯一一位举人出身的内阁大学士,其他几人都是翰林或者进士。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虚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死后谥号“文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因为没有战功,所以张之洞生前死后都没有被授予爵位。

左宗棠曾经是曾国藩的幕僚,只比曾国藩小一岁,后来被清廷重用,主要用来制衡曾国藩。他担任过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虚职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封二等恪靖侯,死后谥号也是“文襄”。

下面我们一样一样地来比较一下。

从虚职上看,李鸿章最高

四人中,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曾令太子太保衔,而左宗棠领的是太子少保衔。太子太保为从一品;而太子少保为正二品,级别上差一级。

但是,这四个人都是殿阁大学士,清朝的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是名义上的宰相,都是正一品的官职,所以是太保还是少保也就区别不大了。不过,同样是大学士,这里面也有个排名先后的问题。

清大学士系殿阁衔,本来有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共四殿二阁。后来乾隆去掉了中和殿,增加了体仁阁,遂以三殿三阁为定制。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曾国藩第一个被授予殿阁大学士封号。1867年6月,曾国藩补授体仁阁大学士。1868年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

李鸿章被授予殿阁大学士的时间比曾国藩略晚几个月,1868年6月,李鸿章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1874年,调文华殿大学士。

左宗棠在李鸿章被擢升为文华殿大学士的同一年,被授予东阁大学士之位。

张之洞被授予殿阁大学士的时间很晚,在光绪三十二年他才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之位。

所以,按照上述排名,李鸿章的文华殿大学士最高,曾国藩的武英殿大学士第二,左宗棠的东阁大学士第三,张之洞的体仁阁大学士垫底。

从爵位上看,曾国藩最高

曾国藩的爵位为一等毅勇侯,这是实打实的一等侯爵,也是除皇亲宗室之外,大臣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了。

左宗棠平太平天国有功,封一等恪靖伯。后来因收复新疆有功,晋封二等恪靖侯。二等候当然要比一等侯稍低一点。

李鸿章生前爵位为一等肃毅伯,伯爵要低于侯爵的,所以排在左宗棠之后。虽然李鸿章死后加封一等肃毅侯,但毕竟是追封,不是实封。

张之洞没有爵位。

所以,比爵位的话,曾国藩最高,左宗棠次之,李鸿章再次之,张之洞垫底。

从谥号上看,曾国藩最高

中国古代,文臣一般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搭配的字有正、贞、成、忠等字,自宋朝以后,文臣顶级的谥号就是“文正”,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清代。

所以,曾国藩的“文正”最高没有问题。

清朝仅次于“文正”的谥号,便是“文忠”,所以李鸿章的谥号排在第二。

张之洞和左宗棠的谥号都是“文襄”,所以并列第三。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张之洞听说曾国藩谥号文正,很瞧不起,说曾国藩都可以称文正,那我死后该谥什么?结果估计他也没想到,自己死后的谥号不仅比不上曾国藩的文正,甚至也比不上李鸿章的文忠。

从实职上看,李鸿章最高

这四个人都担任过总督,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曾国藩是直隶总督不兼北洋大臣;左宗棠是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两任军机大臣);张之洞是湖广总督、一任军机大臣。

总督在清朝的官职体系中只是正二品,但却是实权最大的官职,所以总督往往领虚衔,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太子太保之类,或者兵部尚书一类的,总之肯定要加到一品的级别。但总督也不是一般大的,其中也有细微的区别。

清朝九大总督之中,以直隶为首,两江其次,湖广排第四。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担任过直隶总督,地位自然最高,其中李鸿章还兼任北洋大臣,所以列曾国藩之前。

左宗棠只担任过两江总督,地位自然比曾、李要低。而张之洞一辈子都没有当过直隶、两江总督,地位自然是最低的。

因此四人排名如下:李鸿章最高,曾国藩第二,左宗棠第三,张之洞垫底。

综上所述,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各个方面都基本相当,但因为李鸿章比曾国藩低一辈,且当年受过曾国藩的教导和提拔,所以列在曾国藩之后,分列一、二名。

左宗棠的虚职、实职都比张之洞高,关键是他有侯爵的爵位而张之洞没有,所以排在第三应该毫无疑问。

所以,我认为的四人最终排名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更多文章

  • 吕蒙杀关羽回去第二天就暴毙了(三国吕蒙之死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暴毙,吕蒙杀,原因,回去,第二

    公元219年十二月,吕蒙白衣渡江,端了关羽的大本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擒杀一代名将关羽,是吕蒙的人生巅峰,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不料仅一个月之后,吕蒙突然发病,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吕蒙之死,是非常奇怪的,在历史上也一直都有争议,传说故事都很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形象,写了

  • 吕雉为什么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历史上吕太后和戚夫人因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戚夫人,因果,吕太后,吕雉,人彘,历史,做成,为什么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大仇多大怨,才让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下手如此狠毒?吕后在刘邦死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手段之残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太子刘盈继位,吕雉进位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了实际大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吕后掌权之后,下令将刘邦生前最喜爱的妃子戚夫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最后结局(最终是谁救了明英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土木堡,明英宗,结局,俘后,最后,最终

    杨善变卖家财,将明英宗从瓦剌人手中赎了回来,时候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他本人官至正一品,就连他的儿子、养子、侄子也跟着沾光,先后受封的达十几人。杨善官居高位,趁机大肆收敛钱财,英宗也不管不问,直到杨善以75岁高龄病逝,未有一句责备之语。明英宗朱祁镇不懂治国理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一点无可辩驳,但英

  • 武则天的墓到底有没有人盗过(为什么不敢盗武则天的墓)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盗武,武则天,到底,为什么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两位皇帝的陵墓。尽管至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但唐高宗和武则天依然安然沉睡在陵墓之中,没有受到任何打扰,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没有被盗掘的陵墓。相传高宗继位之后,就派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和太史令李淳风去选墓地。两人一路查看,当来到距离长安七十多公里的梁山时,李淳风大为惊叹,认为此山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什么意思(三国的法正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法正,意思,厉害,什么

    法正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名声只在诸葛亮和庞统之下。但如果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就实在太过分了。从历史上看,法正多奇谋,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并无所长。之所以会出现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法正深得刘备信任。如果法正不死,肯定就能劝阻刘备伐吴,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猇亭之败,三国鼎立之势也就不

  • 刘备和诸葛亮一定置刘封于死地(刘封被赐死的悲惨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封,死地,诸葛亮,刘备,结局,悲惨,一定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黑点,但之所以诸葛亮这样做,也是为了刘家江山的缘故。刘封之死,不在于他是不是要造反,而是在于他可能会造反,也就是说刘封造反这件事,将来可能会发生。那么,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是否和刘禅竞争皇位继承权的资格?对刘禅的皇位到底有无威胁呢?下面我结合史料,给大家分析

  • 魏延谋反是不是诸葛亮害的(诸葛亮为什么料定魏延会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料定,魏延会,魏延谋,诸葛亮害,为什么

    魏延不是诸葛亮逼反的,而是死在了杨仪的手中,这事我早就想说道说道了。看《三国演义》的人,往往把魏延当成一个坏人,认为此人脑后有反骨,刚投降刘备的时候就让诸葛亮看了出来,要杀他,被刘备拦了下来。诸葛亮死后,魏延想造反,结果诸葛亮留下锦囊妙计,让马岱从背后斩杀了魏延。其实,历史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魏延本

  • 李世民杀光侄子放过侄女了吗(历史上李世民杀了几个侄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杀光,侄女,侄子,侄儿,历史,放过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不仅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还将两人的10个儿子全部杀掉,但却放过了他们的11个女儿。那么事件的真相真的像大家看到的那样吗?绝对不是。我们今天来看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总是将其定性为一场兵变,发起者是李世民,受害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结果是李渊被迫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之后禅位

  • 秦始皇母亲和谁生了两个孩子(秦始皇生母和嫪毐有孩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生母,嫪毐,母亲,孩子

    这有什么问题吗?当年宣太后芈八子,不也跟义渠王生了俩儿子吗?秦始皇的老妈赵姬,只是效仿宣太后而已,只不过她没有宣太后的手腕,因此才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宣太后执政长达41年之久,他儿子秦昭襄王到了60岁,还是宣太后手里的傀儡。这41年时间里,宣太后还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临了,还落得个不错的名声,甚至有

  • 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多大官(唐朝千牛卫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官职,李元芳,将军,千牛卫大,唐朝,什么

    在《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后期的官职是千牛卫大将军,这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理论上和狄仁杰是平级。李元芳在遇敌时,总是喊出自己是千牛卫大将军的身份,这和狄仁杰在遇到地方官时亮出自己官职的道理是一样的,可以有效地震慑对方。那么,唐朝的千牛卫大将军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李元芳的地位真有那么高吗?李渊建立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