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周周王室什么时候灭亡的(灭亡后王室子孙后代到哪去了)

东周周王室什么时候灭亡的(灭亡后王室子孙后代到哪去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4/1/23 13:38:30

一种观念故事‍

周灭商之后,遭遇到了一个观念问题。具体就是:天命到底是降于周族,还是降于周天子?

被灭的商朝肯定认为天命降于商族,所以我们商族的人是人、其他族的人就不是人。殷鉴不远,所以肯定不能继续玩天命降于周族的观念。

同时,形势也不允许,牧野之战前是八百诸侯孟津会盟。所以,灭商,是周族带着天下各族部落一起完成的。于是,商周之变,实际上是一个观念故事的变化。天命不是降于某一族,而是降于周天子。

正是因为这个观念的变化,所以周朝才能拟态家族宗法实施政治分封。商朝的实际统治区域,局限在今天的河南一带。而周朝则把统治区域从关中拓展到今天的河北、山东,甚至淮南等地。

原因就是天命降于周天子的故事。这个天命故事瓦解了部族和家族的标签区分,奠定了宗法礼乐和分封建国的秩序可能。如果天命降于周族,那么周与商一样,必须没完没了的打仗。

一个管理难题

为什么一定要实施分封?商朝人、周朝人,直接搞集权不行吗?答案是不行。因为管理能力有限。面对庞大的国土,你到底怎么管?除了分封建国,就没有其他更好的管理手段。

中世纪的欧洲也是分封,两大文明不约而同的这么玩,就说明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只能这么玩,没有更好的出路。

但,分封制的问题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是什么问题?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但诸侯做大了,然后就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之间搞起了兼并战争。

而比诸侯做大还要严重的问题,是大夫做大。大夫做大就能直接杀了诸侯,然后篡国、自己当诸侯。所以,庄子才会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一股新新力量

故事肯定讲不下去了,秩序也肯定被颠覆了。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重新讲个故事,而是赶紧建立秩序。

顶层设计不仅来不及而且没人有这种能力,只能诸侯国各自想办法。而办法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窃国者为诸侯”。

故事讲不下去,大不了没人鸟周天子;而秩序被颠覆,诸侯就被直接砍了脑袋。所以,最急的是诸侯,诸侯需要力量。

这时候出现了新的技术进步,标志发明有两个,一个是铁器的使用、一个是垄耕种植。铁器很重要,但垄埂种植也不能被忽视,在中国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春秋时期。

而垄耕种植在西方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是17世纪。所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碾压西方的存在。

这时候,农民就有能力开垦荒地了。诸侯、大夫以及平民这三股力量中,诸侯就可以跟平民合作,诸侯提供保护、农民提供税赋,然后两伙人就能甩开大夫自己玩了。

在“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诸侯悲惨世界中,又提供了一批非常重要的人。就是流亡贵族。这伙人要能力有能力、要文化有文化,于是提供了最早的代理官僚。

比较著名的就是孔子,本是宋国贵族,但父亲一辈就在宋国混不下去了,所以避乱跑到了鲁国,然后成为鲁国的代理官僚。

新的技术进步、新的重要人才,这里给一并统称为一股新新力量。有了这股新新力量的注入,诸侯们才可以实现力量增强和等级提高。否则,分封制的管理难题,就不可能解决。

一股时代趋势

这个时代趋势就变法。变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顶层设计听着恢弘大气,但前提一定是经验和智慧的积累。没有积累和传承,指望玩一场基因突变、然后就顶层设计了,这不是历史,这是童话。

两个非常明确的制度发明,为变法提供了可能。一个是鲁国的初税亩,我不管你们家有多少人,我就问你们家有多少地,然后清丈土地去收税。完全执行初税亩,然后完全以税地取代税人,这在当时也不可能,但可以作为瓦解豪族大家的手段。

另一个是郡县制,解决了战争后的利益分配问题。诸侯之间搞兼并,胜利者肯定取得了失败者的土地和城池。然后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土地和城池怎么分?按照分封制,就应该统统分给宗室和功臣们。但这是前期,后期就不这么玩了。

因为诸侯有了代理官僚,于是县令、郡守这些职位就出现了。土地和城池都是诸侯的,诸侯派代理官僚去管理,设置郡县。

在这两个制度发明的基础上,也就出现了各种以强君为核心的变法运动。最早的应该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接着就是楚国的吴起变法,再接着才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但这些变法的祖师爷都可以溯源到魏国的李悝变法。变法,就是时代趋势。

周朝为什么不能重新崛起?

你不用管西周是怎么变成东周的,就问上面四件事,周天子能做到不?

第一件,观念转变。

未来的新故事是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但现在的旧故事,肯定是没法讲下去了。所以,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就得弃礼乐而就强力,然后强者定章程。周天子可能抛弃天子的故事、礼乐的故事吗?无论是东周还是西周,都不可能。没有这个故事,马上就不会有周天子。对诸侯来说,这叫自我革新;对周天子来说,这叫自己找死。

第二件,难题破解。

既然故事要讲,那么分封就要继续。分封或封建,就是周天子的路径依赖。但分封制已经遭遇到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分封的结果就是诸侯做大不鸟天子、大夫做大杀掉诸侯、诸侯竞争兼并不断。

诸侯国可以越过大夫跟平民搞联合,周天子能够越过诸侯、大夫两个层级,如果加上士就是三个层级,去找平民搞联合吗?这根本就不可能。

宗法封建制的道德观念就是:主子的主子不是我的主子,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

周天子只能在诸侯之间搞捭阖,不能跳过诸侯,去找别的力量。在宗法制下,周天子就不能这么干。所以,周天子到死也破解不了这个管理难题。

第三件,力量使用。

管理难题破解不了,也根本不能去破解。那么,接下来的新新力量,就没法用。有没有亡国破家的诸侯,跑去投靠周天子的。当然有。

但这伙人更愿意找诸侯。还是那个道德观念的问题,亡国诸侯、破落贵族,已经从诸侯和大夫降格为士了。这伙人不可能越过诸侯去找周天子。

至于平民,那就更没可能了。因为周天子还得把分封贯彻到底,而与分封密切相关的农业制度就是井田。

鲁国能玩初税亩、魏国能搞郡县制,你周天子能搞吗?不能搞,就不能与平民搞联合,也就不能实现力量增强。周天子当然也可以搞创新,结果就是周厉王,然后被国人给赶跑了。创新往往都在边缘地带,也就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中心地区即便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可能。

第四件,时代趋势。

周天子能抓住时代趋势搞变法吗?从观念转变到难题破解再到力量使用,都是环环相扣的。

观念不转变,就没有解决难题的意识;难题不解决,就没有寻找力量的欲望;力量不支持,变法就不会出现。所以,周天子就是有变法的心,也没有变法的能力,甚至他都不能有这个心。

结合史实,也可以洞见的到周天子的各种不可能

西周为什么变东周?也就是平王为什么东迁了?

笼统的看历史,就是因为犬戎入侵,所以周天子被迫东迁。但实际是周天子必须把分封贯彻到底,千里关中之地已经分给了宗室功臣。

关中地区就是小诸侯林立,而且这伙人不仅不鸟周天子,甚至都可能把周天子当成诸侯给宰了。在关中呆不下去了,所以只能东迁,跟犬戎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成周六百里伊洛平原,东周位于了天下正中心。所以,周天子即便不成霸主,也能成为顶级诸侯。但这没用,因为六百里伊洛平原首先就得被畿外诸侯给蚕食了。蚕食的手法都能超越你的想象力。

春秋之时,晋国忽悠陆浑之戎到伊川落脚,地点就在成周洛邑边上,也就是周天子的王畿。

陆浑之戎不是周天子的诸侯,就是蛮夷,蛮夷哪里都能去,也不用讲究什么礼法。接着,晋国就以尊王攘夷之名把陆浑之戎给灭了,顺带这把伊川这片土地也给兼并了。

你就说这手段牛不牛?晋国没有从周天子手中抢土地,是从蛮夷手中抢土地。但周天子的成周王畿却被蚕食了。就这么玩,成周的六百里土地还能剩下多少?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周天子在成周王畿内也得搞分封。然后就是关中宗周怎么分没的,关东成周就是怎么分没的。

即便不用内部分封,不用诸侯蚕食,周天子也能把自己玩死。因为分封已经遭遇了管理难题。周定王死了,肯定是老大继位。但老二不服,于是杀了老大自己篡位;接着老三也不服,杀了老二自己篡位。

这就是管理难题,周天子在王畿之内就是一个被时刻被杀的诸侯,所以诸侯的问题也是周天子的问题。老三是周考王,但周考王也有一个弟弟啊。

所以,这家伙肯定担心老四依样画葫芦,把他杀了篡位。于是,不用等老四杀人篡位,直接把王城分给了老四,建立了西周国。

洛水边上有一条澶水,南北走向。周公旦建洛邑的时候,总共建了两个大的建筑群。澶水以西是王城,澶水以东是成周。但肯定是王城最富丽堂皇。

周考王为了踏实当天子,居然把最好的王城分给了西周国。你就说这时候的周天子有多惨吧。但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西周国就是一个诸侯,所以也肯定会遭遇管理难题。桓公之后是威公,这还算比较顺,没出幺蛾子。但威公死了,马上就出问题了。

因为威公有两个儿子,肯定是老大公子朝继位,但老二公子根不服。即便王畿之内、即便周氏宗室,宗法封建的故事也没法讲了。

老二不服就要闹事,闹事就要找帮手,而帮手就实在太多了,赵国和韩国立即带着兵跑来干预王室内政了。老大老二争立西周国,这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要么杀掉老大、要么杀掉老二,然后问题就解决了。

但韩国是老牌狐狸精,这家伙才不会玩的这么短视。因为不管立老大还是立老二,这俩人都可能不听招呼。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都给立了,然后彼此搞牵制。战国诸侯的手腕,早已甩开周天子和周王室好几条街了。

人家的观念早变了,这时候欺负周天子就是高维打击低维。两个都分,土地从哪来?西周国就一座王城,你总不能把王城一分为二吧。西周国没地可分,但周天子还有啊。于是,就把周天子成周以东的巩城分给了老二公子根,然后由公子根侍奉周天子。这就是东周国。

韩国这手腕太厉害了。因为事实上,公子根就是被分到了成周,周天子连一寸土地都没有了,相当于寄居在公子根的封地上。东周国建立的这一年,是周显王二年,即公元前367年。

这时候的周天子当真是已经把分封贯彻到底,分到最后,连一寸土地都没有了,只能寄居在自己分封的诸侯国中。

没有了王畿,也没有了天子征伐,更没有了诸侯的尊重,这以后还有什么周天子。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东周就算亡国了。至于末代周赧王,就完全是个流亡诸侯,或者说流亡周天子,可有可无。

标签: 王室灭亡子孙后代东周周时候什么

更多文章

  • 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明朝废丞相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废丞相,明太祖,废除,制度,原因,根本,明朝,为什么

    从丞相到宰相,再从宰相到无相,这是一个皇权不断专制的过程。这个过程算是一种趋势。朱元璋可能给加速了,但不能算开创。所以,就谈不上老朱把明朝政治引上歧途。01.丞相与宰相唐朝一群宰相,也不如汉朝一个丞相的权力大。秦汉的丞相,在丞相府办公。这不仅是丞相的专属领地,而且里面有一整套的行政班子。具体就是丞相

  • 辛弃疾为何反对开禧北伐(辛弃疾和陆游有交集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辛弃疾,交集,开禧,北伐,陆游,反对,为何

    所谓宋金分治常态化,是指宋金达成了某种博弈终局或纳什均衡。简单说,就是宋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改变分治局面,然后大家都认命了、不折腾了。但这种终局,只能说勉强出现在1164年隆兴和议,或者说金军饮马长江失败以后。1161年,金国要求重新划界,实际就等于说: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不算了,现在我就是

  • 如果关羽投靠曹操的地位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曹营,关羽,投靠,地位,排名,第几,假如,如何,如果

    关羽投降曹操,你没法确定他能排到第几。排位是个稀缺资源。但这个稀缺资源,往往不以单一的能力以及能力支撑的业务表现,作为分配依据。所以,即便关羽能力再强、业务表现再好,我们也无法确定他在曹魏集团中的排位。甚至,关羽在刘备的集团的排位,也不是单纯因为能力和业务表现。当业务表现可以测量的时候,业务表现驱动

  • 明太祖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什么中原王朝不过游牧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幽云,明太祖,十六州,游牧,王朝,收复,民族,中原,为什么,不过

    因为问题的本质,不是幽云十六州的得与失,而是中原和草原的博弈五代十国和五胡乱华,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类比。晋末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华,最后北魏一统北朝。但北魏以北还有一个草原帝国柔然,跃跃欲试,也要入主中原。所以,北魏有两个主要任务,一个任务是征服南朝;而另一个任务则是看死柔然。放大视角、拉长尺度,五代

  • 历史上楚河汉界在哪里(楚河汉界地理位置指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河汉界,地理,历史,位置,地方,哪里,什么

    明代戏曲作家沈采写过一本《千金记》,以韩信的故事作为背景写楚汉相争。“楚”是指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曾在巨鹿之战击败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项羽杀子婴、烧秦宫,至今考古尚有发现项羽在咸阳砸碎的陶器碎片。项羽灭秦之后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汉”则是指刘邦,因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的

  • 君子六艺是指什么(成就君子多才多艺本领的六种技能)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君子,本领,技能,多才多艺,成就,什么

    君子六艺,简单地说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是周朝贵族的教育体系。用以教育培养贵族学子,即“养国子之道”。礼,即礼节,五礼,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种礼制,教人如何祭祀祈福,丧葬吊唁,接待宾客,征伐操练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饮食、穿搭等细节。同时还包括忠、孝、仁、智、信等五种信念;乐,即音乐

  • 徐悲鸿的四个女人都是谁(徐悲鸿和他四任太太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徐悲鸿,女人,太太,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的著名画家之一,十分擅长画马,他将毕生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国画的改革中。被业内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1953年9月26日,因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享年58岁。一生节衣缩食的他将收藏的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名书画家的作品,共计2000件一起捐给了国家。如此高风亮节的行为实在

  • 老子理想社会实质: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实质,小国,老死不相往来,寡民鸡犬相闻,老子,理想,社会

    诸子百家中,主流是儒家、法家和道家。其中,儒家和法家,在态度上属于一类,主张积极入世。世界那么乱,但我要去改变。而怎么改变呢?儒家主张复古,认为现在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大家不尊周礼了。所以,在方向上,就要往后看,要回归传统。法家主张开新,认为现在之所以那么乱,就是因为大家没跟上变化。所以,在方向上,

  • 为什么楚国国君称王其他是公(六国只有楚国王而不称公)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称公,国君,国王,楚国,其他,为什么

    我把周文王当爸爸一样尊敬、我把周成王当主子一样伺候。然后呢?你们就给一个“科长”当,还管我叫“楚科长”。楚国,子爵,五等爵中的倒数第二级。这还不算完,你们还管我叫蛮夷。我可是伟大的楚国啊!周天子和华夏诸侯,你们这么操作,让我情何以堪?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子事文王”,有

  •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强在哪(魏国有魏武卒秦国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武卒,国有,魏国,时期,战国,什么

    魏武卒,与其说是被秦国给灭掉的,不如说是被齐国灭掉的。但是,这么说,也是简单化了和片面化了。魏国是因为国力雄厚,所以军力强悍。魏武卒是结果,不是原因。后期魏国败落了,不是因为魏武卒被灭掉了,而是因为魏国自己被齐国打残了。魏国的精锐部队,称为武卒,大概是名将吴起创建的。《荀子》的“议兵篇”,不仅详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