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知道邬思道在四爷府吗(邬思道知道雍正那些秘密)

康熙知道邬思道在四爷府吗(邬思道知道雍正那些秘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2/2 22:15:50

康熙在多年的政治斗争中,他的情报相当灵通,对于安插眼线早就成了康熙司空见惯的伎俩了,他的密探从中央到地方,从前朝到大内,可以说,无孔不入,作为消息系统非常完善的康熙,对皇子和臣子的动态是了如指掌。

都知道,康熙的手段和帝王心术,平衡驭人相当了得的。比如《康熙王朝》中,康熙除鳌拜时,将他从小玩到大的魏东亭视为股肱,让他监视提督吴六一,但魏东亭不知道的是,他在监视别人的同时,其实也被康熙派人监视。康熙的密探潜入魏府,以管家的身份监视魏东亭的动态。后来,康熙不放心索额图,又如法炮制,安插密探在索额图府上,结果公开的身份也是管家老蔡。

所以说,从康熙遍布散的眼线提供大量的情报,按理说,四阿哥胤禛府上莫名多了一个瘸子,康熙肯定知道邬思道的存在,只不过,他只知道皇孙弘时、弘历的老师,并不清楚邬思道在府上真正的作用。

不过,在原著中,就比《雍正王朝》这桥段的细节更详细,更突出了,先看看原著中,康熙对邬思道是怎样看待和什么立场的。

原著中,邬思道的存在压根不是秘密

原著中,邬思道并不是一个神秘人物,康熙不仅见过邬思道,其他皇子也知道在胤禛府上有邬思道这个人。

邬思道本是无锡才子,但因为一次的南京应试中落榜,素来心高气傲的邬思道,不相信自己会落榜,于是到处打听,结果一打听得知,这内幕是因为主考和副考官都是认钱的主,谁给钱多谁就“金榜题名”。

邬思道盛怒之下,纠集了落榜举人到贡院闹事,讽刺主、副考官只认钱,没有圣人之道。到处宣讲徇私舞弊之事,大街上撒揭帖,弄得天下人皆知。然后,自己开溜了。

康熙得知此事后,将主、副考官受到惩罚,江南巡抚也被降两级留用,并下旨抓拿南京贡院闹事的这些举人,当然,名单里也有带头闹事的邬思道。

其实,康熙表面上虽对邬思道进行通知,但对邬思道写的那首揭帖赞不绝口,对邬思道这种敢于揭露科考舞弊的行为提出表扬。

所以,邬思道的事迹和大名,不仅是康熙知道,就连阿哥们都暗自给他竖起大拇指。

经历了十年的逃亡生活,并在逃亡中,被水军打折了腿,从一枚年轻气盛的才子,妥妥变成一个落魄的瘸子。好在十年后,因太后去世,皇帝下令大赦天下,邬思道的通缉令才被解除,才得以重见天日。

因此,这次在邬思道重回家乡时,因机缘巧合,最终雍正把他纳入府上当世子们老师。

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访到胤禛府上时,见过邬思道一次,而且对邬思道印象很深刻。当时雍正和邬思道正在聊李卫当官的趣事,康熙的到来,便也加入了他们的话题。

在大家各抒己见地讨论的时候,邬思道便出来反驳康熙的智囊方苞对李卫发表的看法。这时,康熙才认真端详着邬思道,觉得此人非比寻常,便问起了邬思道的大名。

这才得知,他就是当年大闹南京科考的生员,不仅没有诧异,还说有幸见到他本人,连连称赞邬思道写的《讨南闱主考揭帖》,文采过人,并希望他好好为四阿哥效力。

毕竟康熙是个爱才的皇帝,希望儿子们慧眼识人。所以,阿哥们门下招揽人才,招纳智囊,在康熙眼里再正常不过了。康熙认为邬思道有才华,有一定的能力,胤禛能驾驭邬思道这样的人才,说明胤禛的有能力。因此,康熙也对雍正有了新的看法。

而且不光康熙知道邬思道,就连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也都与邬思道会过面,三阿哥还亲自与邬思道斗文采,结果被满腹经纶的邬思道折服了,临了,还意犹未尽,不忘邀请邬思道到他府上与那些鸿儒交流。

由此可见,在原著中,邬思道的存在,在康熙和皇子这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事儿了。只不过,即便康熙知道邬思道的存在,他只知道邬思道的颇有才华和能力,并没有深入了解邬思道那暗黑的绝世智谋。

所以,康熙对邬思道这个人也就不以为然,康熙本身就是一个博学多才、高智商的人,一般人不会轻易入他法眼,而且邬思道在府上深居简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瘸子,肯定不相信他能有干预朝政的本事。

同样,老大胤禔、老三胤祉、老八胤禩他们也只把他当一个普通的文人看待而已,没想到这个大门不出的教书先生有这么大能耐。所以邬思道在雍正府里压根就不是秘密。

然而,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邬思道的存在,相对于原著,就显得非常的神秘了!

所以要想知道剧中的康熙是否知道邬思道,看官们就得脑洞大开,根据剧情推测。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神秘般的存在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自从被胤禛从江南赈灾接回来之后,一直是以世子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府上,但实际上,他是胤禛找来协助干大事的。

邬思道堪称神人,神到什么程度呢,从未出过府,却知道天下事,尤其康熙的心思被他揣摩透透的,胤禛能从“九子夺嫡”中胜出,多半都是邬思道的指点迷津。

那么,问题来了,像邬思道这么一个多智近妖的人物在胤禛府邸,康熙是否知道呢?

根据剧情推测,康熙是知道的。作为消息系统很完善的康熙,对诸位儿子的一举一动,当然也了如指掌了。只不过,康熙很注重儿子的才干,希望儿子都能成为“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来拥护皇权。至于阿哥们招揽能人异士,在康熙看来也不是稀奇事。

况且,邬思道的公开身份是胤禛府上的教书先生,是教弘时弘历读书的。康熙作为皇爷爷,自然有权力知道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需要密探,康熙也知道邬思道这个人的存在。

另外,在热河秋闱的时候,康熙因那把明黄“如玉”赏赐哪位阿哥而犯愁时,蒙古王公建议赐给老八,而小弘历突然站出来与王公大臣理论一番,还拍马屁说康熙是“第一巴图鲁”,把康熙给乐坏了,不禁对他称赞不已,还将那把“如玉”赐给弘历。

那么,弘历能有这番操作,就是因为邬思道提前给弘历做足了功课,才使得弘历有超常的发挥,由此,也深得康熙的喜爱。

弘历小小年纪就语出惊人,独具慧眼,一番话说得康熙龙心大悦。不过,以康熙的谨慎和精明,应该也猜出弘历的这番话是有人提前教的,但弘历小小年纪就有异同龄人的想法,康熙非但不生气,还喜出望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康熙应该知道邬思道的存在,或许还对这位教书先生有几分敬佩之心,把他的皇孙弘历教得这么好。

那么,经过这件事后,康熙也必定想知道邬思道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了,以康熙的谨慎和精明,也应该会让密探摸摸邬思道的底。

当然,在雍正的王府里,邬思道有着良好的身份掩饰,而且雍正和邬思道密谈不是选择在凉亭,就是在晚上秘密房间里进行,周围有一些绝对的亲信。有没有注意到,只要雍正和邬思道在密谈的时候,都有雍正的亲信李卫在侍奉着,端茶倒水站岗。

再说,雍正府邸并不混乱,对侍奉的人的要求很严格,周围有一些绝对的亲信,外人很难接近的。所以,邬思道在府邸的身份才能一直被保密。用十三阿哥胤祥的话来说,四哥府邸里的栅栏已经牢牢固定了。即便康熙派密探摸底,也只获取邬思道老师的身份,压根不清楚他有多大的能耐。

可以说,邬思道在府邸神秘般的存在,就连十三阿哥对邬思道的真正身份也是后知后觉,后来才隐约的发现邬思道不光才华横溢,还洞若观火、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只能说,雍正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

结语

由此可见,电视剧中的康熙应该知道邬思道的存在,只不过,不知道邬思道在府邸的重要作用。在康熙眼里,邬思道只是一个比普通书生更有才华的教书先生。就连雍正也不知道邬思道的能耐到底有多强,开始欣赏于他的才华,纳入府协助干大事,后来惊叹于他的才华,产生了杀他的念头!

标签: 邬思道四爷府雍正康熙秘密知道那些

更多文章

  • 乾隆是海宁陈阁老家换来的孩子吗(乾隆皇帝身世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陈阁,身世,海宁,皇帝,老家,孩子

    清朝乾隆是传说最多的皇帝,关于身世之谜,也是津津乐道,加上文学家的文笔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生动,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因而十分投合市井小民的胃口。在金庸《书剑恩仇录》中这样描述乾隆是“海宁陈阁老儿子”的传说在民间不绝于耳。由此,乾隆的身世便成了一个未解之谜!那么,所谓的这个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清朝

  • 安史之乱李光弼哥舒翰夹击安禄山(哥舒翰投降安禄山)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舒翰,安史,光弼,安禄山,夹击安,投降

    盛唐精兵猛将都集中在帝国的西北和东北方向,安史之乱时,两强精兵猛在潼关之战中,激烈碰撞,却以哥舒翰的惨败而告终。是真的陇右、河西精兵,不敌范阳、平卢的精兵吗?叛乱前,安禄山已经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三镇兵力大至有十八万三千九百人。而当时全国总兵力有四十九万,叛军兵力已经占唐军总兵力的五分之

  • 雍正皇帝的熹贵妃是谁(熹贵妃是雍正最宠的贵妃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贵妃,雍正,皇帝

    在清宫众多后妃中,熹贵妃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电视剧《甄嬛传》让这个被历史湮没的女人又火了一把,使之家喻户晓。不过,剧中将熹贵妃描述为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权谋的毒妇,斗倒华妃,扳倒皇后,最终母仪天下,获得无上尊荣,不过历史并非如此。历史上的熹贵妃,容貌普通,家世普通,资质平庸,并不像电视剧

  • 蜀汉灭亡后刘禅后代结局如何(刘禅投降后有后代活下来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禅,后代,蜀汉,灭亡,投降,结局,下来,如何

    刘禅家族悲剧命运从他决定投降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景耀六年,魏国大将邓艾在绵竹击败诸葛瞻蜀军主力,包括主将诸葛瞻父子在内的,如张飞之孙张遵,黄权之子黄崇,李恢之侄等蜀国二三代死于此役。此时,成都城内已经豪无战意,朝内文武群臣或言奔吴,或言南逃。光禄大夫谯周却对两种方案提出异议:魏大吴小,魏国吞并吴国,是

  • 三国时期东吴的四大都督(历史上东吴哪个大都督最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吴,都督,时期,历史,厉害,三国,哪个

    西汉七国之乱是吴国、楚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赵国等七国反对削藩,起兵对抗中央朝廷的叛乱事件。西汉立国之时,本来封得都是异姓王,但是汉高祖刘邦对这些异姓王却并不十分信任,对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屠杀殆尽。但为了拱卫中央,又选择刘姓子弟封为同姓王,并在临死前立下白马之盟,与众臣约定非刘氏

  • 三国演义中哪位武将最厉害(三国中武艺最高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艺,武将,厉害,最高,三国演义

    界桥之战是袁绍与公孙瓒双方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三国演义》中也是赵云的出场之战。但是除了赵云主角光环之外,袁绍方面还有一位昙花一现的大将才是取得这场胜利的关键。这员大将就是麴义。在界桥之战中,袁绍和公孙瓒精锐尽出,颜良、文丑均在这场战役中出场,各自率领一千弓弩手位于左右两军。大将麴义则统率八百弓弩手

  • 李渊妃子为什么不巴结李世民(李世民和李渊关系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李世民,妃子,巴结,关系,为什么

    唐朝初年,东宫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明争暗斗日趋激烈,也波及到了李渊的后宫。李渊晚年身边美女如云,这些后妃争着交结李建成、李世民,来巩固自己未来的地位。但是后来嫔妃们却争相称赞李建成,打击李世民。其中原因:唐朝建国之初,秦王府实力强大,东宫为了自保,李建成主动结交后宫李渊称帝后,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

  • 英布为什么打不过刘邦(没韩信刘邦怎样打败英布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英布,刘邦,韩信,打败,怎样,为什么

    没有韩信的刘邦并不是一无是处,只不过是战场上碰到的是战神项羽,才会每战必败。英布造反是高估了自己,失败是必然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英布造反的前因后果。事情还要从刘邦建国前说起,当时刘邦被项羽在彭城打得大败,刘邦问张良,我可以把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分封出去,谁可以和我一起打天下?张良推荐了韩信、彭越、英布

  • 中国历史上坑杀降将的名将(历史上杀投降将领的将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坑杀,历史,名将,将领,将军,投降,中国

    古语云,杀降不祥。历史上很多杀死投降士兵的将领都死于非命。白起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成功完成对四十万赵军的包围。赵军被围四十多天,主将赵括在突围中被秦军射杀。四十万赵军全部向秦军投降。秦主将白起看到赵军投降人数过多,害怕赵军作乱,于是下令将赵军全部坑杀,仅留下二百四十人老弱士兵放回赵国,宣扬秦军威

  • 赵云和诸葛亮谁岁数大(诸葛亮比赵子龙相差多少年纪)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岁数,赵子龙,赵云和,相差,年纪,多少

    赵云和诸葛亮相比,应该是赵云年纪较大。诸葛亮的生卒年月是比较清晰的。他是建兴十二年八月去世,也就是公元235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由此可以推出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是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赵云在史书上仅有去世时间,为建兴九年去世,也就是公元229年。《三国志》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与田楷据袁绍。云遂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