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区别与联系(两种战术什么时候开始)

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区别与联系(两种战术什么时候开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21 更新时间:2024/2/11 14:29:04

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作战方式,对于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一句话——就是“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游击战是仅仅依靠人民的战争,是在争取人民的基础上展开的战争。

要善于利用人民的掩护,要做好深入民众的工作以及能够灵活战争。利用人民、发动人民并且保护人民。大规模的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补给线,辅助正规军作战。

游击战争因为具有灵活性,因而它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矛盾问题。

游击战要做好如协调防御与进攻、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主动与被动等问题。游击战进攻的主要方式是袭击,务必要“集中大力,打敌小部。

反攻

革命战争的基本方是进攻的,而进攻的方式便是反攻,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单靠退却相持是不行的,还需要最后的反攻。

战略反攻的条件基于战略退却和相持阶段中所形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新形势。战略反攻的任务就是要最终击败敌人

战略反攻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也是最活跃的阶段。是战略防御中的主要矛盾,只有它才规定了战略防御是积极防御而非消极防御。

因此,不论在何方说来,决战阶段的斗争,是全战争或全战役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在指挥上来说,是最不容易的时节。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处理的矛盾最多。

反攻和进攻存在同异,在开始、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问题的原则上,反攻和进攻是没有区别的,在这个意义上二者同一;但反攻又不完全是进攻。

反攻的对象是同样进攻着的敌人,进攻的对象是防御着的敌人,只有给敌人巨大的损害,使其脱不出不利和挽不回局面的境地,不断变为防御时,反攻才转化为进攻。

揭幕战

每一场大决战中都会包含着一个揭幕战,揭幕战可能是决定全局的,也可能是与结果关系不大,这取决于反攻的时机。

时机把握得好,只须一战便可击溃敌军的主力,使形势风云突变,迅速的转化为我方占据完全的优势,一举歼灭敌人。

反之,若战败,会失去反击的机会,走向覆灭;时机把握得不好,太快或太迟,以至于无法取得重大的胜利,甚至造成失利,其对结果的影响也就小。

把握时机是揭幕战的首要原则,另外在把握时机的基础上,要注意三个重要的原则:

一、必须要打胜,必须要准备充足,有把握后才动手,不可轻易出击;

二、揭幕战要照顾全战役的计划,揭幕战是全战役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全部战役的有机序幕,如果揭幕战打赢了,后面的仗失败了,那么这个揭幕战并不是真正的胜利;

三、揭幕战要照顾后面的战役。如果揭幕战打过后,对后面的战役全无重大影响,那就代表着揭幕战的时机不对,战得没有意义。

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是反攻的重要策略,因为反攻的对象是同样采用攻势的对手。

所以必须力求在攻势上压倒对手、占据战场上的主动地位,而压倒对手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我方的兵力,集中进攻。

反攻是在持久战中我方从战场上的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的转化阶段;相比于进攻战,防御战是倾向于被动的,而战略防御就得关照被动向主动转化的过程。

在退却阶段,形式上被动,而实际上是主动。因此,在战略退却的阶段,主动的因素已经包含在被动之中,在相持阶段这种因素逐渐扩大,直到反攻阶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变成了主动

在反攻阶段如何把形式上的被动化为形式与内容皆主动呢?集中兵力是在反攻中改变敌我形势的关键,通过集中兵力才能改变进退形势、攻守形势和内外线形势。

集中优势兵力,进击敌人,化我方撤退为前进,变我方防御为进攻。

把战线从我方阵地推向敌方阵地,要反对军事平均主义,反对全线出击——这是由敌我的实力状况来决定的。

我军实力弱小、人数武器皆少,若想击败全军总数远在我之上的敌人是困难的。

如何化解我军少敌军多这个矛盾呢?那就得集中兵力,这个策略犹如田忌赛马一般,避开全局上与敌人的交锋,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局部兵力。

敌人即使能把握我们集中兵力的战术,也仍然无法阻挡我们;因为我们何时何地集中兵力攻打敌人的何处部队,敌人是无法捉摸的。

运动战

运动战是一种与阵地战相对的战斗方式。阵地战依赖于兵员、弹药等后勤补给的支持,依赖于强大的后方。它是在有强大军力的支撑下,在固定的战线上作战。

这种要求对于弱小的军队而言是难以达到的。因而革命的军队不首选这种战法,革命的军队选择的是战线不固定的运动战。

对于革命的军队而言,革命的战争是要推翻旧的、腐朽的势力,因而它在战争中总体上是争取而不是保留。

它不需要过分依赖于阵地战来保留自己的根据地,它要采用流动性较强的运动战,战线不固定、领土不固定,战斗的主要目的是要消灭敌人而不是守住领土和战线。

对于运动战,其原则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是打的手段,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而且可以边打边走。

由于我方弱小,军队少,所以灵活性的转移成为我方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流动转移,拖垮敌人庞大的军队。运动战是由游击战过渡而来的,不过它的战斗规模更大,战斗目地不再是骚扰敌人,而是消灭敌人。

速决战

速决战与持久战是一对矛盾,速决战中有持久战的因素,因为每次速决战前都应有充分的、漫长的战斗准备;持久战中也有速决战的因素。

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构成了整个漫长的持久战。对于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

由于战争中,革命的军队实力总是得由弱变强,它所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因此在战略上不能是速决战,而是持久战。

另一方面,革命的军队在战役中,因其弱小,会有补给不足、需要连续作战、躲避敌人援军的问题,因此需要用速决战来解决。

在每次战役中,迅速的战胜敌人,避免陷入依赖后勤补给的相持局面,能够迅速的投入下次战役中,而且在短期内消灭敌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转移,躲开来援的敌军。

速决战除了以上几个作用外,它还有一个大作用——对付堡垒战

如果战役打得久,敌人就会筑起堡垒,依靠充足的补给,拖垮我军。因此,就要在敌人的堡垒筑起来之前打散敌军,迅速的结束战斗。

歼灭战

反攻就是要击败敌人,压垮敌人,把消灭敌人。要想削弱敌人,就得歼灭敌人,使其实力收到损失。

我军作战,如果不能歼灭敌人,而只是击溃之,那么我军就无法完全的消灭敌人,得不到补充,不能抵偿战争的消耗。

击溃战与歼灭战相比,就如“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人,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被击溃的敌人可以通过撤退,重新改变休整从而恢复,而被歼灭的敌人断不能再有这种恢复。所以对于强大的敌人,以其击溃它不如歼灭它。

总之打歼灭战的前提是我军在战役中充分的占据主动地位。

标签: 运动战游击战战术联系区别时候开始什么

更多文章

  • 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历史上他们关系是怎样,哪个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武,孙膑,关系,历史,厉害,哪个,怎样,他们,什么

    中国的历史上有两本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两部著作都是中国珍贵的军事兵法。《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兵法》的作者是孙膑,那么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么他们两个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小编搜集了一些他们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武和孙膑两人是指的同一个人吗?孙膑

  • 周扒皮半夜鸡叫故事简介(半夜鸡叫原型发生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扒皮,原型,简介,地方,发生,半夜,故事,什么

    宅家实在无聊,睡不着觉,防控疫情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全国各地也陆陆续续传来复工的消息。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到小学读过的高玉宝写的关于周扒皮半夜鸡叫的故事。故事真假暂且不论,如果你是老板,从现在职场管理的角度,也许会能从故事中感悟点什么出来!话不多说!翠花,上故事!晚上,天已很黑,地里走出了累得晃晃荡荡

  • 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关系(师生李鸿章和曾国藩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李鸿章,师生,历史,关系,故事

    晚清既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不堪回首的黑暗时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光辉时代。曾国藩、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前者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寿61岁;后者出生于1823年,病逝于1901年,享寿78岁。两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著名人物,一生亦师亦友,交织纠葛无数,除了

  • 武松和鲁智深谁厉害谁力气大(原著武松和鲁智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鲁智深,武松,原著,力气,厉害,故事

    虽说水浒传里有一百单八将,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汉不会超过20位,有不少好汉要么成对出现,比如解珍解宝;要么纯粹是个过场性的人物,比如白面郎君郑天寿、险道神郁保四;就算排位第五的大刀关胜,他浑身上下全是关羽的影子,人物性格也很模糊。但即便如此,并不能就此否认《水浒传》对人物的刻画就是失败的,对于如此人物

  •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建议,废黜,采取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

  • 唐肃宗下一个皇上是谁(唐肃宗为什么过继孙子为养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养子,皇上,孙子,过继,为什么,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前期勤于政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后期却耽于享乐,促成了“天宝危机”,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亡成都,他的命运又将是什么样的呢?一、被迫退位756年六月初九,哥舒翰战败,叛军攻破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洋务运动历史意义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洋务,运动,简述,内容,意义,历史,影响,主要,什么

    清政府也曾做过努力,不过他们以为只要按照人家的思路来做,一切就会变得很美好。只是,一场海战让他们的梦想彻底粉碎,民众不再拥护满清政府。于是,开场华丽的洋务运动和满清政府成了现在学者们眼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洋务运动”的结局虽然是“失败”二字,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可取之处,洋务运动还是取得了不少成

  •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历史上每一次的变革最先觉醒的一定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或者文艺青年。当看到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时候,最愤慨、最先站出来的一定是知识分子。从李鸿章、张之洞领导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将中国人民的思想彻底解放,通过新文化运动,百姓

  • 历史人物赵匡义和赵匡胤的故事(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赵匡义,赵光义,历史,人物,杀死,故事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启,即开始了帝王的儿子继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把皇位被自己的弟弟赵光多去义抢去。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武将出身,

  • 美国为什么要打阿富汗原因(美国打阿富汗算侵略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阿富汗,侵略,美国,原因,为什么

    2001年9月11日,世界著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劫持两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直接摧毁纽约世贸大厦。一个月后,美国开始实施报复,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阿富汗战争正式打响。阿富汗战争持续时间长达13年,在这个时期内,塔利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