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历史上他们关系是怎样,哪个厉害)

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历史上他们关系是怎样,哪个厉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506 更新时间:2023/12/17 0:07:59

中国的历史上有两本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两部著作都是中国珍贵的军事兵法。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兵法》的作者是孙膑,那么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么他们两个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小编搜集了一些他们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武和孙膑两人是指的同一个人吗?

孙膑,是春秋战国末期的军事家,他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又名《齐孙子》,齐孙子,顾名思义,可以和孙子的孙子兵法相提并论。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孙膑和孙子并不是同一个人。孙子,又名孙武,他生活在春秋战国的初期,是当时著名的大军事家,军事理论家。

至今让大家津津乐道的三十六记,就是孙子的兵法思想的代表战例,相传,孙膑是孙子的后代,至于两人究竟隔了几辈,已无从考证,孙膑和孙子的具体生卒年月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的《孙膑兵法》,虽然都是兵书,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对后世都是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拥有的宝藏。

在汉朝班固的史书《汉书》中,对汉以前的兵法做过一次排名,《孙子兵法》排名首位,是实至名归的大家典籍。

《孙膑兵法》排名其次,《齐孙子》所言不虚,一门出了两个大军事家,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事。

孙武生活在春秋战国初期,他用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学识,为自己效忠的魏国建立了卓越功勋。

而孙膑在受到庞涓陷害后,逃去齐国,帮助齐国称霸战国,也建立了卓越功勋,两人都是影响后世深远的军事家,都受到了后世的推崇。

孙子兵法有很多著名的语句,什么要因敌方的形势而改变自己的战术等,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精髓有以下几个方面:敌人没有注意、没有防备的时候,和在敌人早已掌握己方动态。

开始积极应战的准备之中开始进攻,差别是很大的,其中成功的机率会大大降低,最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没有时间反应。

这样,己方的损失也会相对的下降。准确地知道自己这边的现状,也知道对方的现状,这样双方打起仗来就可以百战百胜;只知道自己这边的情况。

而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就会产生一胜一败的结果;如果自己这边的情况不知道,敌方的情况也不知道,那么这场仗是绝对不会赢的。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现状,同时也知道对方的情况,才会最大程度的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孙武和孙膑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有说,孙膑是孙子的玄孙,在魏王代表恭迎孙膑下山时,称孙膑是为他的先祖孙武争光了。

孙武就是孙子,两人肯定是同出一脉,至于具体的辈份,已经考证不出,而两人都是兵家的代表人物,都著有兵书留世,也是一门荣光啊。

孙武著作的《孙子兵法》被后世史官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名列兵书之首,而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名列其次,现在讲到孙子,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他的三十六记。

而说到孙膑,就是田忌赛马,围魏救赵,ljlishi..com这两个事例都是两人军事理论的代表体现,而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更是激励了后世身有残疾。

而胸怀大志的人们,比起他的《孙膑兵法》,他的人生经历在现代社会更具教育意义,也更有影响力,这也是孙膑故事,流传至今的长盛生命力的根本。

孙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孙子,本是齐国人,后来去到吴国,投奔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伍子胥与孙武两人合力为吴王献计,帮助吴王成就霸业。

除了这个成就之外,孙武的最大成就便就是《孙子兵法》,他用尽所学著作成一本十三章的《孙子兵法》。

书中兵法很多都被后人借鉴运用并取得成功,这本书被称为是兵家圣典,后人凡事用兵打仗均离不开孙子兵法。

经过考证,原来孙武和孙膑还真的有些关系,孙膑原来就是孙武的后人,是他的五代孙,两个军事奇才都出自孙家,真的是光耀门楣,耀祖扬威。

据史书记载,孙武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孙驰、孙明和孙敌。第二个儿子孙明生孙顺,孙顺生孙机,孙机生孙操,而这孙操就是孙膑的父亲了,孙武传了五代传到了孙膑,所以孙武与孙膑乃是爷爷和五代孙的关系。

孙武和孙膑都是著名的军事家,不过孙膑在孙武之后,孙武著主《孙子兵法》由此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和兵家之师。

因为孙武是兵学史上第一个著作兵书的人,其光耀功高盖世,所以孙膑在他之后稍显暗淡。

但这并不是说孙膑的兵法不如孙子兵法好,只能说两者各有不同,也各有所长,只是孙子是第一人,所以开创者的名气始终要大于深造者。

标签: 孙武孙膑关系历史厉害哪个怎样他们什么

更多文章

  • 周扒皮半夜鸡叫故事简介(半夜鸡叫原型发生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扒皮,原型,简介,地方,发生,半夜,故事,什么

    宅家实在无聊,睡不着觉,防控疫情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全国各地也陆陆续续传来复工的消息。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到小学读过的高玉宝写的关于周扒皮半夜鸡叫的故事。故事真假暂且不论,如果你是老板,从现在职场管理的角度,也许会能从故事中感悟点什么出来!话不多说!翠花,上故事!晚上,天已很黑,地里走出了累得晃晃荡荡

  • 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关系(师生李鸿章和曾国藩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李鸿章,师生,历史,关系,故事

    晚清既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不堪回首的黑暗时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光辉时代。曾国藩、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前者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寿61岁;后者出生于1823年,病逝于1901年,享寿78岁。两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著名人物,一生亦师亦友,交织纠葛无数,除了

  • 武松和鲁智深谁厉害谁力气大(原著武松和鲁智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鲁智深,武松,原著,力气,厉害,故事

    虽说水浒传里有一百单八将,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汉不会超过20位,有不少好汉要么成对出现,比如解珍解宝;要么纯粹是个过场性的人物,比如白面郎君郑天寿、险道神郁保四;就算排位第五的大刀关胜,他浑身上下全是关羽的影子,人物性格也很模糊。但即便如此,并不能就此否认《水浒传》对人物的刻画就是失败的,对于如此人物

  •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建议,废黜,采取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

  • 唐肃宗下一个皇上是谁(唐肃宗为什么过继孙子为养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养子,皇上,孙子,过继,为什么,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前期勤于政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后期却耽于享乐,促成了“天宝危机”,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亡成都,他的命运又将是什么样的呢?一、被迫退位756年六月初九,哥舒翰战败,叛军攻破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洋务运动历史意义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洋务,运动,简述,内容,意义,历史,影响,主要,什么

    清政府也曾做过努力,不过他们以为只要按照人家的思路来做,一切就会变得很美好。只是,一场海战让他们的梦想彻底粉碎,民众不再拥护满清政府。于是,开场华丽的洋务运动和满清政府成了现在学者们眼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洋务运动”的结局虽然是“失败”二字,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可取之处,洋务运动还是取得了不少成

  •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历史上每一次的变革最先觉醒的一定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或者文艺青年。当看到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时候,最愤慨、最先站出来的一定是知识分子。从李鸿章、张之洞领导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将中国人民的思想彻底解放,通过新文化运动,百姓

  • 历史人物赵匡义和赵匡胤的故事(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赵匡义,赵光义,历史,人物,杀死,故事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启,即开始了帝王的儿子继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把皇位被自己的弟弟赵光多去义抢去。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武将出身,

  • 美国为什么要打阿富汗原因(美国打阿富汗算侵略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阿富汗,侵略,美国,原因,为什么

    2001年9月11日,世界著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劫持两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直接摧毁纽约世贸大厦。一个月后,美国开始实施报复,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阿富汗战争正式打响。阿富汗战争持续时间长达13年,在这个时期内,塔利班和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真相(明朝火烧庆功楼事件是哪一年)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庆功楼,火烧,真相,事件,朱元璋,历史,明朝

    洪武年间的一天,朱元璋下令召集所有开国功臣,在南京城新修建的庆功楼开庆功宴。庆功宴当日,大臣们纷纷如约而至。众人逐一落座后,和庆功宴格格不入的菜品、汤羹被一一端了上来。心中早有异样的刘伯温闲聊之际,敲了敲身侧的墙壁,顿时心中一沉:“今日想必是要命尽于此了。”再转头,只见朱元璋已起身离座。几乎同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