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廉颇到底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廉颇漫长一生经历)

历史上廉颇到底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廉颇漫长一生经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11 更新时间:2023/12/21 19:50:36

《引言》

凡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国人或者民间历史爱好者们,大都听说过战国时代的名将——廉颇。

关于廉颇的几个著名故事或成语,流传颇广,“将相和”、“负荆请罪”、“长平之战被赵括替代”、“尚能饭否”……。

但对于廉颇的详细的一生,人们闻之甚少,春节窝家期间,细细的研读了一下廉颇,惊奇的发现,这个人是笔者故乡附近的定州人,而且好长寿啊!

在平均寿命仅仅40岁的中国古代,尤其是医疗水平、生活水平极其低下或原始的战国时代,廉颇居然活了84岁!

我没有做过详细统计啊,但这个寿命,在历朝历代的名将中,绝对能排入前三甲,甚至是第一。

《廉颇的一生》

据史记载: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

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

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享年84岁。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廉颇的主要事迹》

廉颇为世人所知晓,更多的是中学课本的那个“负荆请罪”的典故,彰显了廉颇敢于承认错误的大格局,其实廉颇的主要业绩不在于此。

廉颇具体的出身和少年时光,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其一生辉煌更多的是通过战场拼杀、浴血奋斗而来的。

一、40岁,破齐扬名

战国后期,群雄争霸已经到了最重要的关头,赵国的西邻秦国,东邻齐国,都是对赵国威胁较大的强国。

公元前283年,廉颇四十四岁,率领赵国军队长驱直入打败齐国、大破齐军,夺取了齐国阳晋。

立下赫赫战功,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主持齐国的军事,从此,廉颇一战成名,他的名声传遍了各大诸侯国。

二、44岁—64岁,威震四方,与蔺相如携手维持强赵地位

公元前283年—公元前263年,廉颇44岁—64岁,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廉颇的一个巅峰时代,征战四方,为赵国立下了太多的功劳。

打的齐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同时面对秦国的不断进攻,廉颇率军迎战,大败秦军,逼得秦国也在败退。在此后秦赵两国保持到数年的和平。

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公元前276年,赵将领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

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进攻赵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

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几,廉颇救几,再破秦军。

廉颇因骁勇善战得到赵王的认可和重视,将他封为上卿,当时,上卿是赵国朝廷最高的官位。廉颇深知自己肩上承载了赵王的使命,为了报答赵王的知遇之恩,廉颇立下了战功无数,为赵国的国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一时期,廉颇和好友蔺相如两人相辅相助,为赵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家喻户晓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典故,都是发生在这一阶段。

三、65岁左右,长平之战前期坚守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著名的“长平之战”,国人很熟知。这场决战,最终以秦国坑杀赵国40万而告终。战役的前期是廉颇负责的前线总指挥。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

于是,赵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

当时,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和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部分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

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

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

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

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赵括母亲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

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杀赵军四十余万,长平之战赵军共阵亡士兵四十五万。

以上是长平之战的经过,理智的分析,赵括代廉颇,仅仅是赵国失败的一小方面,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及外交策略的合成,即使廉颇仍在,赵国的失败仍是不可避免。

但如果历史重新规划,如果老成持重的廉颇一直统兵到最后。

乐观的结果是:赵军有条件的撤离战场、溃败、不至于全军覆没,起码保留一部分有生力量为赵国复兴做准备。

赵国的遗憾,更是廉颇的遗憾。

四、67岁—77岁,挽残赵于危难,破燕拜相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0年,廉颇67岁—77岁,在古代已经是风烛残年,但依旧创造出了人生第二个辉煌。

经历过长平之战的惨败,赵国可谓是愈发的衰弱。长平之战的次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北侧的燕国趁火打劫,公元前251年,当时的燕王听从丞相栗腹的意见,认为经过了一次大败的赵国,可以使他有机可乘,因此就派兵进攻赵国。

但是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英勇奋战,杀死了燕军主帅栗腹,并且包围了燕国的都城蓟(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最终燕国割地求和。

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廉颇也被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达到了人生顶峰。

五、82岁,意气用事,逃离祖国,客死他乡

82岁,廉颇在他人生的最顶峰,犯了人生最后一个错误,也是最大的一个错误。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对于刚刚即位的赵悼襄王,立即就解除了廉颇的职务,并且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

对此,廉颇自然是非常愤怒的,在攻打乐乘后,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由此,廉颇离开赵国,投奔到旁边的魏国。

关于这一事件,很多人是同情廉颇的,认为其无端被赵王罢免。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悼襄王继位,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启用自己人就任要职,也是正常做法。

同时,廉颇毕竟已经82岁了,即使为赵国的未来,融入新鲜血液,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时候,廉颇没有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格局来看待这个问题,意气用事,私自攻打乐乘,确实是错误的,不能为赵王所容忍的。

当然,应该是赵王也网开一面,默许或放纵廉颇逃离了赵国。

廉颇先后在魏国和楚国做了停留,都没有得到重用,原因应该有两,一是廉颇毕竟是赵国旧人,信任度不够,二是廉颇毕竟年龄太老了。

公元前243年,廉颇老死于于楚国,享年84岁。

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廉颇。

《总结》

廉颇一生起身于行伍,从基层做起,几起几伏,直至战功赫赫,朝堂拜相。

古史记载表明他是四大名将中武功最高的,他的谋略能与白起相比,曾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攻打各国消灭各国部队并且建立战功无数。

“将相和”与“负荆请罪”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广为人知,其坦坦荡荡的真汉子性情,也是我辈之榜样。

标签: 历史经历到底一生漫长多少

更多文章

  • 二十一条约的内容有哪些(近代签订的21条约对中国影响 )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杂谈

    宋教仁死了,二次革命失败了,《临时约法》被废除了,国会取消了,地方的军权也削弱了,袁世凯终于将大权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国内局势基本平静,经济活动已经恢复,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袁大头”成为全国法定货币。袁世凯幸福啊,幸福。通常情况下,幸福总是短暂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国

  • 宋神宗的生平简介(宋神宗个人资料及一生事迹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神宗,生平,事迹,简介,资料,一生,成就,个人

    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1067年正月继位。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故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

  • 中国十二生肖是怎么由来的(我国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十二生肖,来历,由来,故事,中国,我国,怎么

    十二生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纪时系统,对应十二地支。干支纪时是我国古代官方的纪时系统,用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一直流传至今。干支纪时虽然规范、通用,但对民间普通百姓而言,还是比较复杂,不容易记忆,于是古代劳动人民就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法使干支纪时更形象、更便于记忆。这种方法就是用十二种动物来

  •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老婆是谁(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几个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妻子,历史,时期,老婆,三国

    婚姻不是从来不是首先看颜值,对很多人来说,婚姻是跳板,何时何地都一样,两个人能互补,守得住初心。难能可贵。时间来到东汉末年,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姻,就时常被人指指点点。大家理由也很可观,就是美男配丑妇,不过,如今社会美女配什么兽,倒是成了经典。那么一位才华横溢,又长得八尺有余,在当时应该也算是优质的相

  • 关于诗人陶渊明的资料简介(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陶渊明,朝代,简介,资料,诗人,关于,哪个

    公元352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大概谁也没想到,这个并不起眼的男婴日后会成为南北朝最伟大的辞赋家。而他,便是我们今天介绍的主角——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他的曾祖父据传是东晋开国名将陶侃,外祖父是红极一时的晋朝名士孟嘉。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则更为传奇,是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望闻问切分别指什么意思(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指哪四样)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诊法,望闻问切,中医,分别,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中闻诊,不仅指嗅闻气味,还指倾听声音来诊断疾病。因为中医认为,呼、笑、歌、哭、呻等五声,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关。所以通过倾听声音的变化,就能够知道五脏的功能变化。通过声音的改变就能知道哪个脏腑发生了病变,然后赶快对相应的脏腑进行调养。脾气大、爱叹气——

  • 重耳逃亡的故事简介(重耳九死一生逃亡之路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逃亡,重耳九死一生,简介,内容,故事,主要

    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光环,成功背后的艰辛,曾经偷偷流下的眼泪,都不曾被人看到。晋文公的成功之路就异常艰辛,回国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62岁了,却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就了一番宏伟帝业。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600多年前,共同回顾一下晋文公曲折而不平凡的一生。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年,薨于公元前62

  • 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谁(关于三国空城计主要内容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空城计,简介,诸葛亮,内容,针对,关于,主要

    相信喜欢三国历史的各位,一定听说过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事迹,而这件事也被后世之人拿来大加分析。从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将其吓退,一直到司马懿为了保住自己,才假意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二人之间的心理博弈更是被后人脑补了个遍。但事实上,所谓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空城计的故事,只不过是罗贯中为了凸显

  •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这八个字出自老子道德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德经,上善若水,载物,厚德,意思,出自,老子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其实,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话出《易经》中,顾名思义厚德载物是用来比喻当一个人的德行积累到无限大之后,他就可以容纳万事万物。不管是好的万事万物还是坏的万

  •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瓦罐寺,鲁智深,结果,经过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是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的故事。书中说,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后,过了三四个月,忽然天气暴暖,是二月天气。憋了很长时间的鲁智深,因为听到了山下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便又私自下山了。花和尚这番下山,先去了“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定制了一把戒刀,一条六十二斤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