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神宗的生平简介(宋神宗个人资料及一生事迹成就)

宋神宗的生平简介(宋神宗个人资料及一生事迹成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59 更新时间:2024/1/2 5:05:30

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1067年正月继位。

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故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

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

1069年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先后颁布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在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拓地五州,史称“熙河开边”。

变法虽然在前一阶段取得胜利,但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神宗开始左右摇摆,勉力维持新政。

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使改革有所推进。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神宗以为有机可乘,遂出兵五路伐夏,无功而返。

1082年,又听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战败。宋军两次战败,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

1085年,宋神宗赵顼在福宁殿忧郁而逝,享年38岁,庙号神宗,子赵煦嗣位。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是宋朝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

1048年5月25日,赵顼在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出生。是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

宋仁宗逝世,赵顼父赵曙即位,授赵顼为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

赵顼相貌不凡,举止皆与常人不一。天性好学,每次请教学问都一直到日落而忘记了进膳。

赵顼每次正衣冠与行礼都非常注意,即使是最炎热的时节,也未尝用扇。侍讲王陶进入宫内,赵顼率弟弟赵颢向他参拜,可见对师傅的尊重。又加封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淮阳郡王,改名为赵顼。

父亲英宗即位时,神宗十六岁,王安石的改革理论在社会上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加之在颍邸任职的韩维、孙永等人是王安石的崇拜者,在其日常讲论之间,神宗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对王安石更加关注。

1067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次年改元熙宁,宣告大赦天下。

1065年的时候,宋朝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赵顼对宋太祖、宋太宗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年轻的赵顼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

1068年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赵顼一听王安石来京,异常兴奋,马上召其进宫。赵顼与王安石晤面,听取王安石有关政治、财政、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改革谋略之后,深感王安石就是能与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

王安石也被赵顼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所折服,君臣二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

1069年二月,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要负责变法事宜。同时调整了人事安排,组成新的执政班子。变法措施大概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

熙宁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

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对,苏辙韩琦、司马光都在反对之列。

神宗的思想也开始犹疑起来。保守大臣们反对新法,王安石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改革派内部分裂,给王安石的打击是格外沉重的。

神宗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对王安石言听计从,有时甚至不重视他的意见。王安石对神宗慨叹道:“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时候呢?”

1076年春天,王安石因身体有病,屡次要求辞职。王安石的儿子壮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已无法集中精力过问政事。

神宗只好让王安石辞去相位,出判江宁府。第二年王安石连江宁府的官衔也辞去了,此后直到1086年去世,王安石再也没有回朝。

宋神宗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决定实行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严惩反对变法的官员。赵顼没有停止改革的进程,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宋朝基本建立起了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制度一直实行到宋朝末年未再进行大的变动。

北宋中期冗官成灾,不但官僚机构十分庞大,官员急增,而且造成官职不符,大批官僚无所事事却身居要职;办事效率低下,得过且过之风盛行。宋神宗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对官僚体制进行改革。

中央机构进行整改,使“台、省、守、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以制禄”。适当合并机构,裁减官员,使官员名实相符,有职有权。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统管中央行政。

中书省主管宣布皇帝命令,批复臣僚奏议,决定重要官员的任免,下设吏房等八房办事机构。

门下省主管审议中书省所定事宜。尚书省是执行机关,设宰相,分六部,行使实际权力。

兵部只管保甲、民兵等事,实际兵权仍为皇帝和枢密院掌管。

宋神宗统一了全国官员的薪金,原来只领薪金的虚官,改为相应的阶,以阶级领薪金,以便于对官员的考核和使用,使“卿士大夫涖官居职,知使责任,而不失宠禄之实”,发挥官员的积极性。

宋神宗的元丰改制,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没有也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机构体制改革,精简官员,因而他徒有良好的愿望,却不可能达到巩固改革成果的目的。

1085年正月初,雄心大志的宋神宗赵顼由于对西夏战事的惨败,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恶化。大臣们乱成一团,王珪等人开始劝赵顼早日立储。

38岁的神宗赵顼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

耗尽一生心血的新法,在他死后不久,就被他的母亲高太后暂时废除,不过,哲宗亲政后又陆续恢复,很多措施一直到南宋仍在继续执行。

在政治上神宗还是勉力维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守旧势力以为时事将有大变。神宗却明确下诏说明新法“间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当。士大夫其务奉承之,以称朕意。无或狃于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罚而不赦”。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终神宗朝,除方田法罢废及部分新法条文被稍作调整外,新法基本上得以贯彻执行。神宗对在外地任职的王安石也多有关照,如公元熙宁十年1077年以王安石为集禧观使;1078年以王安石为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集禧观使;1080年改制,则以王安石为特进,改封荆国公。

1078年,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进。绕开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财问题,而把注意力放在整顿冗官和强化军兵保甲问题上。

冗官冗费是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宋初,太祖、太宗二朝为了加强皇权,广授官职以分宰相和省、部、寺、监之权,授官制度复杂,有官、职、差遣之分,造成机构重叠,闲官冗费等弊端。

1080年八月,神宗正式动官制改革,他首先从积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诏令撤销只领空名的官职,原作为虚职的省、部、寺、监各官皆实际任事。

采用旧文散官的名称编成官阶,作为官员俸禄及升降的品阶标准。1082年,以《唐六典》为蓝本,颁行三省、枢密、六部新官制。

神宗维持新政,继续改革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奠定了北宋后期和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构架。

熙宁变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新法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七亿亩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多种矿产品产量为汉代、唐中叶的数倍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明显提高。

赵宋王朝建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文化事业的发达,加之宋王朝实行“右文”政策。

雕版印刷术的普及,造纸术的进一步改进,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编成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四大部书,就是宋代“右文”政策结出的硕果,又是宋代文化发展的标志。

龙图阁和天章阁分别是度藏太宗、真宗著作的地方,也藏有不少典籍。仅崇文院藏书,据仁宗时修成的《崇文总目》记载,就有书籍30669卷,可谓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这就从资料上为书局编书提供了保证。书局迁到洛阳后,神宗又以颍邸旧书2400卷赐予司马光,并为《通鉴》作序。

教育方面的改革异议较少,州县建立小学,朝廷直接领导太学,分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三等,由定期的考试选拔。

苏东坡曾写过一首《吟桧(树)》的诗,其中有这样两旬:“根到九泉无处曲,世间惟有蛰龙知。”就这样两句诗,却惹起一场事端。同平章事王珪,便向宋神宗奏道:“臣下的看法,苏轼对圣上有不臣之意,应从重量刑,给以处罚”神宗说:“朕一直待苏轼不薄,所以,尽管苏轼有错,但还不至于达到谋反的地步。

不知爱卿是如何知道苏轼要谋反的?”王珪说:“他作咏桧诗,内有“根到九录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一句。陛下飞龙在天,苏轼以为不是他的知己,却把地下蛰龙作为自己的知音,这不充分说明他确有不臣之意吗?非严遣不足示惩。”神宗听后说道:“诗人作诗,本为咏桧,与朕有什么相干?请你们不要再妄加牵强附会了。

后来,又有人诬告司马光、张方平、范缜、陈襄、刘挚等人,都与苏轼有相类似的举动.并且经常私下联络,都应该受到严厉惩罚!对此,宋神宗坚决不允许,最后,只将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标签: 宋神宗生平事迹简介资料一生成就个人

更多文章

  • 中国十二生肖是怎么由来的(我国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十二生肖,来历,由来,故事,中国,我国,怎么

    十二生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纪时系统,对应十二地支。干支纪时是我国古代官方的纪时系统,用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一直流传至今。干支纪时虽然规范、通用,但对民间普通百姓而言,还是比较复杂,不容易记忆,于是古代劳动人民就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法使干支纪时更形象、更便于记忆。这种方法就是用十二种动物来

  •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老婆是谁(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几个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妻子,历史,时期,老婆,三国

    婚姻不是从来不是首先看颜值,对很多人来说,婚姻是跳板,何时何地都一样,两个人能互补,守得住初心。难能可贵。时间来到东汉末年,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姻,就时常被人指指点点。大家理由也很可观,就是美男配丑妇,不过,如今社会美女配什么兽,倒是成了经典。那么一位才华横溢,又长得八尺有余,在当时应该也算是优质的相

  • 关于诗人陶渊明的资料简介(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陶渊明,朝代,简介,资料,诗人,关于,哪个

    公元352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大概谁也没想到,这个并不起眼的男婴日后会成为南北朝最伟大的辞赋家。而他,便是我们今天介绍的主角——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他的曾祖父据传是东晋开国名将陶侃,外祖父是红极一时的晋朝名士孟嘉。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则更为传奇,是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望闻问切分别指什么意思(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指哪四样)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诊法,望闻问切,中医,分别,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中闻诊,不仅指嗅闻气味,还指倾听声音来诊断疾病。因为中医认为,呼、笑、歌、哭、呻等五声,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关。所以通过倾听声音的变化,就能够知道五脏的功能变化。通过声音的改变就能知道哪个脏腑发生了病变,然后赶快对相应的脏腑进行调养。脾气大、爱叹气——

  • 重耳逃亡的故事简介(重耳九死一生逃亡之路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逃亡,重耳九死一生,简介,内容,故事,主要

    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光环,成功背后的艰辛,曾经偷偷流下的眼泪,都不曾被人看到。晋文公的成功之路就异常艰辛,回国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62岁了,却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就了一番宏伟帝业。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600多年前,共同回顾一下晋文公曲折而不平凡的一生。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年,薨于公元前62

  • 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谁(关于三国空城计主要内容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空城计,简介,诸葛亮,内容,针对,关于,主要

    相信喜欢三国历史的各位,一定听说过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事迹,而这件事也被后世之人拿来大加分析。从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将其吓退,一直到司马懿为了保住自己,才假意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二人之间的心理博弈更是被后人脑补了个遍。但事实上,所谓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空城计的故事,只不过是罗贯中为了凸显

  •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这八个字出自老子道德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德经,上善若水,载物,厚德,意思,出自,老子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其实,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话出《易经》中,顾名思义厚德载物是用来比喻当一个人的德行积累到无限大之后,他就可以容纳万事万物。不管是好的万事万物还是坏的万

  •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瓦罐寺,鲁智深,结果,经过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是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的故事。书中说,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后,过了三四个月,忽然天气暴暖,是二月天气。憋了很长时间的鲁智深,因为听到了山下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便又私自下山了。花和尚这番下山,先去了“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定制了一把戒刀,一条六十二斤的水

  • 正史上汉昭帝刘弗陵简介(汉昭帝一生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正史,刘弗陵,汉昭帝,简介,一生,怎样

    这天,汉昭帝刘弗陵见一位宫女肤白如玉,很符合他的审美,于是准备宠幸她。可一摸才发现,她居然穿了内裤!而且裤子上全是绳子,等解完带子,他也早没了兴致。一问才知道,这是皇后的外公,老爹给自己选的首辅大臣霍光为了让他“好好休息”,特意命人给宫女们做的,学名叫“穷绔”。《汉书·外戚传》中记载:“虽宫人使令皆

  • 慈安真实死因真相大揭秘(真实的慈安太后深夜突然暴毙)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安,暴毙,揭秘,真相,死因,真实,深夜,突然

    先说结论,慈安的暴毙与慈禧没有关系,慈禧根本没有害死慈安,慈禧既不敢,也不会,更不能。因为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慈安始终压着慈禧一头。而慈禧对慈安始始终保持的尊敬。在正史上,慈安的政治能力不亚于慈禧。慈安比慈禧小两岁。慈安从二月入宫为贞嫔,到六月初八立为皇后。这份能力绝非寻常。尤其面对的好色的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