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儒家中的“安”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儒家中的“安”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73 更新时间:2024/1/18 19:01:08

儒家论“安”有两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一是社会层面,两者之间相互贯通。

对于个体而言,“安”指的是一种能够立足于内在自我的状态。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仁者安仁。”(《为政》)“仁”的指是一种“自得”,而这也正是“安”的意旨所在。这一点,孟子后来有过非经典的表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可以看出,“安”的真正实现,就是要寻找到每个个体自我的精神重心。这也成为评论君子的根本标准,孔子就以“察其所安”(《为政》)为观人之本。

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而言,“安”则指一种和睦融融的状态。对于社会的安定与祥和,可以说是孔子毕生的志向之所在。这一点,《论语》中曾有记载:“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公冶长》)先秦时代,中原化与四周蛮夷习俗相比较,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尊老、敬老,这一点从《史记》、《汉书》等史书中可以看到。孔子继承了这种文化因素,并将之融入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此外,同样是讨论“安”的社会指向,《论语》中又记载说:“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舜其犹病诸!”(《宪问》)在孔子看来,儒家的终极目的,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自我个体一己的内在超越上,更应该将这种超越有所扩充,将之推广到整个社会层面,实现最后的安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指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因而其主要代表人物也就是这四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这四个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中,康德是确定基调的人,而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是润色或丰满德国古典哲学的人。2、由于马克思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某种亲

  • 西方古典哲学的缺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黑格尔有一句话---哲学是把握住思想中的它的时代。所以时代性很强,这个吧说不能说缺陷,或者很难说缺陷,毕竟缺陷也是有角度的比如实用等等,相对性很强,只能谈谈不同。既然是古典哲学,从时间这个纵向上,那基本上就是黑格尔之前,黑格尔哲学作为古典哲学的终结与以前的西方哲学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黑格尔的哲学

  • 西方归纳出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有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唐代以后出现的近体律诗和绝句讲究格律,如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等。规定很严格。中国诗歌含蓄、精练,讲究意境。外国诗歌没有中国古典诗歌的讲究,比较自由、奔放。中国现代诗歌(自由诗)已经与外国诗歌没有多少区别。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

  • 如何理解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全文如下: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一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君子,吃饭不求吃饱,居住不求安稳,……”。乍一看,感觉君子高大上吃不饱居不安还追求这追求那的。但仔细回味之后,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君

  •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样论述“以人为本”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性善论,由此演化出他的仁政学说,而他“以民为本”的主张正是他仁政学说的的核心,即贵民论。孟子是怎样论述他的“以人为本”主张的呢?孟子最早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他总结历代王朝兴废存亡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得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 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卢梭,1712-1778,出生在日内瓦,后来长期生活在法国,还有英国等。《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他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卢梭“五个方面”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严格来说,卢梭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但是罗素说,他的浪漫情怀在哲学界确实产生了影响。所以,后世的哲学史家们

  •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具体说,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由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

  •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目的。人不仅是目的,而且是主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也是现代成功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主体是企业的

  • 古代儒家生态观适用当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记得孔子最育人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为牢记这句话,才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候多为别人考虑,会想到自己变老需要何等的关怀,会想到老师医生工人警察多么的辛苦,会想到背后被戳脊梁骨说风凉话有多么可恶,会知道做错事承认错误有多么重要。德育才是教育之重!这点跟墨家也有点相似。然而,儒家的其他学

  •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这应该是最初“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的“尚贤使能”更是直指“人本管理”的实质“能本管理”。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首先要爱民,《管子牧民》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民心,才能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就是告戒君王人民对国家的总要性齐国著名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