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25 更新时间:2024/1/21 5:32:17

卢梭,1712-1778,出生在日内瓦,后来长期生活在法国,还有英国等。《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他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卢梭“五个方面”的影响。在哲学方面。

严格来说,卢梭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但是罗素说,他的浪漫情怀在哲学界确实产生了影响。所以,后世的哲学史家们,如黑格尔、罗素、梯利等,都会在讲哲学史时讲到他。

如果说,卢梭散乱地表达了一些哲学思想,就是他试图综合基督教与理性主义、唯物主义。他将此称为“智者的唯物主义”或“世俗的宗教”。

在政治方面。

卢梭在政治方面提出的“社会契约论”,被认为超过了英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孟德斯鸠的实证论。他的这方面理论,确实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罗伯斯庇尔等法国大革命的领袖,是他的热烈拥护者。但不容否认,卢梭的这一理论,与洛克几乎同名的理论,有很大不同。

在教育方面。

卢梭主“自然教育”及师生之间自由地认可的“契约”。这个理论被西方广泛接受,被认为是现代教学法运动的根源。在学方面。

卢梭写作了若干很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新爱洛绮思》、《爱弥儿》等,还包括他自传体的《忏悔录》。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他的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在音乐方面。

卢梭最早因为其音乐方面的才能,与狄德罗、伏尔泰等法国文学大咖结交。他作为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写了全部音乐条目。又于晚年编纂出版了《音乐辞典》。

卢梭的主要著作和主要思想。1755年,卢梭发表了《论人间不平的起源和基础》。书中,他对人类自然状态作了一个假定性的描迷。他认为,尽管自然造成了不平等,但人类有一个事实上的平等的时期那个时候,人们彼此独立地生活,不服从任一个人,他们象野兽一样互相回避。在他看来,地质的大变动把人们集中在一起,人类度过了各种神话所描绘的原始公社生活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代,人们既有爱、友谊、歌、舞的欢乐,也有妒忌、恨和战争的痛苦;从中学会了善良,也学会了邪恶。铁和小麦的发现开始了人类进化的第三阶段,产生了对私有财产的要求,从而陷入可怕的战争状态。并迫使富有的地主求助于保护他们财产的法律制度。1755年,卢梭为《百科全书》写的《论经济政策》中,提出将因为社会不平等引起的不公平,缩小到最低限度的方法第一,要实现政治权利和义务平等;第二,对一切儿童的公共教育应按照古代斯巴达的典型建立在对祖国的热爱和道德上的严峻的基础上;第三,要实行将公共财产资源与征收遗产税和奢侈品税结合起来的财经制度。

1762年,卢梭发表了《论社会契约》。书中发展了他在《爱弥儿》结论中所概括的政治原则。他试图回答是什么强迫一个人服从另个人,或一个人凭什么对另一个人行使权力的间题。他的结论是只有一种为全体人民所自由地接受的契约能使一个人既受社会约束,又保留其自由意志。在分析了罗马共和国的作用后。他得出了“世俗的宗教”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的结论,这样的宗教包括两个教义:对一切宗教的宽容和上帝对善良公民的奖励;对坏人的惩罚。

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与洛克的异同。洛克,1632-1704,英国著名哲学家,1688英国革命的倡导者。他早于卢梭百年提出了有关“社会契约”的思想。毫无疑问,卢梭受到了这个伟大先驱的影响。但是,这两个人在“社会契约”问题上,是有明显差异的。

其实,洛克的思想,又受到英国更早的哲学家霍布斯的发。霍布斯1650年出版了《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一书。他指出,国家就像《圣经》中代表邪恶的巨型海怪利维坦。国家的身体,由所有的人民组成;国家的生命,则起源于人们对于一个公民政府的需求,否则社会便会陷入因人性求生本能而不断动乱的原始状态。霍布斯主张,人民不能违背与国家签下的社会契约;但当“利维坦”无法保护人民时,社会契约便等于无效。

洛克明确继承和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财产是洛克政治学的基石,也是他认为需要设立民政政治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主张,社会契约,政府为契约一方,民众为一方,政府如果不履行契约义务,可以有正当理由反对它。卢梭则不这样认为。他主张,社会契约,是“每个结社成员连同自己的一切权利完全让渡给全社会;因为首先,由于每个人绝对地献出自己,所有人的境况便都相同了;既然如此,谁也没有兴趣让自己的境况给别人造成负担”。卢梭强调,这种让渡应当是无保留的,“假若个人保留下某些权利,由于没有共同的长上在个人和公众之间做出裁决,每个人既然在某一点上是自己的法官,会要求在所有各点上如此;自然状态因而会继续下去,这种结社必然会成为不起作用的或暴虐专横的”。“长上”是指官员或长老一类的权威。

关于财产,卢梭认为,“国家在对它的成员的关系上,是他们的全部财产的主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差异,才有了罗素的“神评论”“从卢梭时代以来,自认为是改革家的人来分成两派,即追随他的人和追随洛克的人。有时候两派是合作的,许多人便看不出其中有任何不相容的地方。但是逐渐他们的不相容日益明显起来了。在现时,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罗斯福和丘吉尔是洛克的结果”。

所以,洛克思想的影响要更为巨大英国的宪法以其理论作为基础;美国亦是。其实,法国1871年的宪法也是。

关于卢梭、洛克,我还写了一些问答。如有兴趣,欢迎关注“老沈”去看看。

(图片来自网络)

“自由、平等、博爱”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箴言,是被那些将捍卫个人自由作为治国基础的法国思想家门明确阐述的原则。这其中最著名的,是讲法语的瑞士人让-雅克卢梭,尽管他出生在瑞士日内瓦,国籍也是瑞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在他发表于1762年的专著《社会契约论》中就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主要思想和主张,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如果我们问,应当成为一切立法体系的目标的至善,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会发现其实只有两个主要对象:自由和平等,为什么是自由,是因为所有特定的依靠,都意味着从国体汲取了很多力量;为什么是平等,是因为如果没有平等,自由就无法存在。”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的肖像画

在卢梭这样的思想家看来,平等是一种以拉平国家为控制人们天生的自私本能而强加的法律形式发挥作用的反动力量。他的思想和主张影响了后来一代代的法国革命者,自那以后,法国人就以他们是自由思考,挥舞旗帜在街头前进的战友之国,而感到骄傲。

各位看官如果觉得肥鹅回答得还不错,不妨顺手点个“赞”,肥鹅在此给各位衣食父母们致谢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具体说,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由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

  •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目的。人不仅是目的,而且是主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也是现代成功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主体是企业的

  • 古代儒家生态观适用当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记得孔子最育人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为牢记这句话,才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候多为别人考虑,会想到自己变老需要何等的关怀,会想到老师医生工人警察多么的辛苦,会想到背后被戳脊梁骨说风凉话有多么可恶,会知道做错事承认错误有多么重要。德育才是教育之重!这点跟墨家也有点相似。然而,儒家的其他学

  •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这应该是最初“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的“尚贤使能”更是直指“人本管理”的实质“能本管理”。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首先要爱民,《管子牧民》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民心,才能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就是告戒君王人民对国家的总要性齐国著名政治家

  • 为什么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思想之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如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是自然哲学,也就是说他们的哲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是不分家的,那是正是科学研究的“萌芽期”,之后的一些哲学家继承了这一特点,尤其是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几乎无所不通,他们除了哲学很牛,天文学,物理学,数学什么的都有建树,那时的分科意识不浓.至于理

  • 生态思想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生态思想概括起来就三个字:老子的“道”;张荣寰的“全”;刘宗超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生态思想家。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

  • 人类思想和哲学思维将会走向何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思想很难走向统一是因为有多种哲学意识形态思维的混合存在!各种信仰又与现实科学犯直观冲突!哲学思维是不停地想了又想地重复变换思维过程去想直接验证真理和现实世界!而科学恰恰相反是不停地通过大量的实验去验证证实所想的实际!而在这种验证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大量的财力资源!二者是直接验证或间接验

  • 如何辩证对待古代中外各种生态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摘要学术界一般将传统思想文化理解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儒道佛思想文化。实际上,传统思想文化还应包括传统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及制度,以及传统民俗文化两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中,民俗文化是基石,是先于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及制度形成的,而儒道佛哲学层面的许多内容则是社会政治法律思想进一步升华的产物。本文所说的传统生

  • 急!运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简单的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论哪一次历史变革,无论哪一次革命,都是人民的力量成就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也是中国政府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提出的最有力的治国良策。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以人为本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人”即“仁”也。仁爱以待人。“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