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如何理解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1/17 7:28:4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全如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一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君子,吃饭不求吃饱,居住不求安稳,……”。乍一看,感觉君子高大上吃不饱居不安还追求这追求那的。但仔细回味之后,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君子,还是傻子?

吃饱,穿暖,安居,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君子精神富足,难道就超脱物质需求了吗?非也!

其实,孔夫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君子,饮食只求吃饱,居住只求安稳。言外之意,饮食不追求山珍海味,居住不追求雕梁绣柱,只满足最低的生活需求就好。

因此,原文正确的理解应当如下:

食无求饱:食,除了“饱”,别无所求。

居无求安:居,除了“安”,别无所求。

句读知不知,惑之不解。断句,入门的起点,发问人是在故意为难大家。一个道德尚的人,不应过分追求物欲,贪图口福甘鲜肥浓,贪图居住的豪华舒适。不求饱,指不要吃的过分胀,不求安,指不要过分舒适。这与孔子中庸思想有关。在生活享受上,吃饭有度,七分饱〈或称),居住有度,不过分舒适。穿有度,不微寒。过分舒适,不摧人上进,失去对美好事物追求。夫子之道深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样论述“以人为本”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性善论,由此演化出他的仁政学说,而他“以民为本”的主张正是他仁政学说的的核心,即贵民论。孟子是怎样论述他的“以人为本”主张的呢?孟子最早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他总结历代王朝兴废存亡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得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 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卢梭,1712-1778,出生在日内瓦,后来长期生活在法国,还有英国等。《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他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卢梭“五个方面”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严格来说,卢梭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但是罗素说,他的浪漫情怀在哲学界确实产生了影响。所以,后世的哲学史家们

  •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具体说,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由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

  •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目的。人不仅是目的,而且是主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也是现代成功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主体是企业的

  • 古代儒家生态观适用当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记得孔子最育人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为牢记这句话,才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候多为别人考虑,会想到自己变老需要何等的关怀,会想到老师医生工人警察多么的辛苦,会想到背后被戳脊梁骨说风凉话有多么可恶,会知道做错事承认错误有多么重要。德育才是教育之重!这点跟墨家也有点相似。然而,儒家的其他学

  •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这应该是最初“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的“尚贤使能”更是直指“人本管理”的实质“能本管理”。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首先要爱民,《管子牧民》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民心,才能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就是告戒君王人民对国家的总要性齐国著名政治家

  • 为什么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思想之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如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是自然哲学,也就是说他们的哲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是不分家的,那是正是科学研究的“萌芽期”,之后的一些哲学家继承了这一特点,尤其是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几乎无所不通,他们除了哲学很牛,天文学,物理学,数学什么的都有建树,那时的分科意识不浓.至于理

  • 生态思想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生态思想概括起来就三个字:老子的“道”;张荣寰的“全”;刘宗超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生态思想家。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

  • 人类思想和哲学思维将会走向何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思想很难走向统一是因为有多种哲学意识形态思维的混合存在!各种信仰又与现实科学犯直观冲突!哲学思维是不停地想了又想地重复变换思维过程去想直接验证真理和现实世界!而科学恰恰相反是不停地通过大量的实验去验证证实所想的实际!而在这种验证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大量的财力资源!二者是直接验证或间接验

  • 如何辩证对待古代中外各种生态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摘要学术界一般将传统思想文化理解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儒道佛思想文化。实际上,传统思想文化还应包括传统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及制度,以及传统民俗文化两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中,民俗文化是基石,是先于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及制度形成的,而儒道佛哲学层面的许多内容则是社会政治法律思想进一步升华的产物。本文所说的传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