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78 更新时间:2024/1/26 1:21:37

这里讲的是一则三国时代诸葛亮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孙策、刘备等大小军阀各据一方,为争天下连年混战。诸葛亮隐居河南安阳,住茅草房一心读书,耕作,不愿求取功名。然刘备势单力薄,连输曹操,就想选材帮其成业,刘备谋士徐嫡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为刘备谋划。未几,曹操之大将夏侯率十万大军攻打刘备,诸葛亮应对曹军之弱点在博望坡设伏,令赵云将曹军引之树木丛生之处纵火。曹军于火海之中伤亡惨重。后,刘备杀回,曹军败。此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三国志》

父母双亡

诸葛亮从小出生于官吏之家,家里有一个哥哥诸葛瑾(后为东吴大将军),一个弟弟诸葛诞(后为曹魏大将军),还有两个姐姐,父亲是汉末兖州泰山郡丞,俸禄600石,再加上诸葛氏在琅琊属于名门望族,生活上也算得上是丰衣足食。但是在诸葛亮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离世,虽然后来父亲再娶一房,不过仅仅过了五年,诸葛亮的父亲也因病逝世,失去了家庭支柱,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打击,由于太小无法支撑起整个家庭,于是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的生活也并不稳定,先是听命袁术赴任豫章太守,后来又去荆州投奔刘表。

隆中对策

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在此期间他熟读经典,研习兵法,并且时刻分析着局势的变化,当然最终也期望能够有朝一日大展宏图。都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恰巧此时刚被曹操打败的刘备也来投奔刘表,但是刘关张三人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想要兴复汉室,当务之急就是任用贤人,后来司马徽和诸葛亮的好友徐庶纷纷推荐诸葛亮,后来诸葛亮又推荐另一人,那就是凤雏庞统(与诸葛亮同拜为军事中郎将,曾给刘备出上中下三计,不过后来不幸被箭射死),接下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刘备三顾茅庐,年仅27岁的诸葛亮,在分析乱世如何破局之后,向刘备描绘着“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火烧博望坡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这个典故最早就是出自于诸葛亮。曹操平定河北之后,派遣夏侯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虽然诸葛亮有退敌之策,无奈关羽张飞并不听从,诸葛亮只有借用刘备令剑方才威服二人,命两人各带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诸葛亮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假装败战,引诱夏侯进入山林窄路;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等将领败逃回许都。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从此之后,全军上下莫不佩服诸葛亮!

赤壁之战

在博弈论中,合作博弈是非常重要的类型,也就是联盟,从而达到两者的利益最大化。诸葛亮知道仅凭目前的实力对抗曹操,刘备并无胜算,因此只有寻求孙权的帮助,才可能相互抗衡。孙权并不想惹火烧身,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两边都不得罪。诸葛亮亲自跑到江东,他先是给孙权分析了曹操打败刘备的后果,然后给了孙权两个选择:要么一起攻打曹操,要么向曹操俯首称臣。并且告诉孙权刘备决不投降,而且曹军远来疲惫,再加上北方人不善于打水战,曹军必败!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另外两场是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而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同时也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汉中之战

后来刘备向孙权承诺,一旦夺取益州,就会立刻归还荆州。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保护益州安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刘备亲自率军在谋士庞统的陪同下进入了益州。后来刘璋发觉张松私通刘备,下令守关诸将不准刘备兵马通过,刘备直接向成都挺进。建安十九年,诸葛亮为了支援刘备,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刘璋只能被迫投降交出益州。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操准备南侵汉中,一旦汉中被夺取,刚占领的益州也将保不住。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对峙不下,曹刘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战力,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有30多万人参加战斗。刘备方参战将领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曹操方参战将领有:夏侯渊、曹休、曹真、张、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可谓三国时期阵容最豪华的战争。在国难危机时刻,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来支援,男子上阵杀敌,女子保证运送粮食,最终取得胜利。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汉延康元年,曹丕篡汉自立,传言称汉献帝刘协为曹丕所害,于是群臣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同意后,于221年称帝,国号为“汉”,任诸葛亮为丞相。至此,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白帝城托孤

在登基两年之后,刘备病重紧急召回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延至四月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蜀建兴四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睿继位,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决定出师北伐。至于北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为了报答刘备,完成遗愿;二、如果不攻打曹魏,一旦曹魏强大之后,必定灭掉蜀国;三、将内部的阶级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

第一次北伐

建兴六年春,汉军准备北伐,诸葛亮放弃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计,选择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由于蜀军的突然进攻,毫无防备的魏军手忙脚乱,姜维、梁绪等纷纷投降,顷刻间陇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亲自坐镇,派大将军曹真防御赵云,张抵抗诸葛亮,徐邈率军反攻南安郡。诸葛亮料到张此番率军前来,必定来取汉军咽喉之地街亭,马谡请命应战,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并要求马谡到街亭后立刻描绘街亭的山川地理图本以及安营扎寨的位置。又派大将王平作为副将,同时让高翔在列柳城接应马谡,又命魏延在山谷之中接应马谡。可是马谡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诸葛亮安排的部署,执意将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张派人,切断汉军水源。汉军因为缺水而陷入内乱,马谡弃军逃亡。张乘势进攻,汉军大败,街亭失守,蜀军丧失了全部有利形势。对曹魏产生极大震动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己也上疏愿意自贬三等。

第二次北伐

曹真和张在汉军撤出后,快速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曹真又认为汉军今番进攻祁山失败,褒斜道又被赵云烧毁和大水冲蚀,下次该会以陈仓作目标,便派将军郝昭、王生等与千余人屯兵陈仓,重修陈仓城。对于诸葛亮来说,只要有一口气,就绝对不放弃北伐。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听说魏军大举东进进攻东吴,于是领兵数万包围陈仓。但郝昭已筑好防备。由于曹魏已经事先在陈仓做好了充足准备,加上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方激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此时汉军粮草不继,又闻讯魏援军快到,只好再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

建兴七年春天,诸葛亮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牵制郭淮。魏军知道汉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利占领二郡。因成功夺取二郡,刘禅再次恢复诸葛亮为丞相。230年七月,曹魏想转守为攻,大司马曹真率主力军改为由子午道进发;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欲与曹真军会师汉中;张从褒斜道进兵,直指汉中。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立即加强要地的防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曹军的前锋夏侯霸先在曲折的谷中下营。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汉军攻击,夏侯霸在鹿角间战斗,最后援军到达,夏侯霸才得以解围。因蜀地艰险,期间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至九月,三路大军受诏撤退。同年,诸葛亮派魏延、吴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吴壹攻破费曜,最终取得了防守反击的胜利。

第四次北伐

建兴九年春,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堡,并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舟车劳顿,拒不出战。司马懿改为进军卤城,诸葛亮也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

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后主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只有引军退回。都说兵不厌诈,司马懿强行坚持要张领兵追击,张无奈前往追击。最后于木门道,被埋伏于高处的汉军射中右膝,伤重病逝。第四次北伐之前,诸葛亮派李严负责准备粮草,后来,李严怕粮运不济,就谎称谕旨要求诸葛亮撤军,后被贬为庶民。

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屯田生产粮食,虽然孙权权也响应蜀汉,率军十万北上攻魏,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曹睿亲征迫退吴军之后,有人建议他到尚未分出胜负的西线督战,曹睿说“权退亮胆破,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显示出相较与对东吴孙权的重视,诸葛亮的北伐可能并未对曹魏造成多大的撼动。

魏、汉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想要激怒司马懿出军来进攻自己布置好的阵势。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后来司马懿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秋风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返回之前,两次跟诸葛亮谈话:“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同时,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去世。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刘禅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méizhǐ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

  • 望梅止渴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战士们一个

  •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勇敢,战争敌凯。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的是鸦片,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吸食者极易上瘾,长期吸食能导致身体萎顿,精神颓靡。一般而言,最初几口鸦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但随后可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为了达到麻木的瞑想状态,吸烟者需要纹丝不动和安静。长

  •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孔子都出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域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仔细一看,大多数著名人物,譬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等,都是夏商的后裔,而不是周人后裔。而徐州周边,都是夏商后裔的聚集区,譬如宋国、杞国、徐夷等等。考古发现也表明,商朝的历法水平远高于西周。《尚书》里也说周武王请教箕子。《左传》里的很多史料也基本上都是来自夏商后裔的口说。这一切都说明,夏商

  • 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约法三章”的典故来源于司马迁《史记》,是刘邦的典故。一,典故来源简说刘邦攻进秦都城咸阳,占领皇宫后,见皇宫内珠宝无数,美女如云。贪心大起,色心也大起。一个穷亭长有了这么多的钱,有了这么多任他蹂躏的女人,乐不可支。顿时把他自己为什么来到咸阳的事情忘了,一味高乐不了。大将樊哙说,“主公自爱!如此行为冷

  • 明未清初书法家王铎被人称为神笔,你喜欢他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此文系原创]悟空问我:“明未清初书法家王铎被人称为神笔,你喜欢他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四个字:非常喜欢!我喜欢王铎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王铎对书法传统的继承执着,二是王铎对书法的创新勇气可嘉。王铎对书法传统的继承不是一般的执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近乎痴迷,这可以从王铎留下的大量书法作品

  • 如何评价商鞅这个历史人物?他做的对还是错?或者说他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妙色莲花对于:如何评价商鞅这个历史人物?他做的对还是错?或者说他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妥?不做正面的回答,因为这个搜索上有完整的答案,我只提几点供大家思考,也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一、历史上的改革家,能称得上这个称号的人,有几个共同点。1、有抱负且积极向上的人。2、推动人类发展和干实事的人。3、被

  • 东山再起的典故及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东山再起的典故及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晋书·谢安传》。【东山再起的典故释义】再起:再次

  • 近代史都有那些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开国之伟人并糸统的建立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完整、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军事兵种院校!且全意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原则!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奋斗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中国的前途命运,不懈探索,勇于奋斗,其间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志士,但最

  • 历史上哪些著名人物的传记值得当代人阅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凡有成就的名人传记都值得读,包括现代的。我读传记不多,现在还能记起的就是《毛泽东传》和《拿破仑传》,当然像《史记》里面的本纪也可以说是人物传记,但不管哪种,只要你手里面有的话都可以看一下。很多人不喜欢甚至反对看传记,觉得那是只历史原因所造就;事实上无论在哪个时代,能成就一番事业,身上或多或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