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的含义是什么?

哲学的含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4/3/22 5:31:36

人生存在天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总会意识到自己在生活,有时也会问及生命的意义。究竟人生是什么呢?人生哲学有什么用?

三个方面:在历史发展,一,古今中外的圣对人生的看法和做法,指出他们的生命智慧以及生活艺术。在内在含义部分.人生的意义:二、人性以及人生的各种际遇;人面对着自己的生命时,如给它定位,又如何使自己与生命调和,而开展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三、当前的社会变迁中,如何定位自己,尤其是在诸多的人生观中,在大众传播媒体的杂多混淆中,如何使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不但不随波逐流,而且更能自救救人,使自己过得幸福快乐,也使人类活得幸福快乐。

如何深入和快速理解东岳的哲学思想?

王老先生知识广,对于中西哲学家观点的解释有条有理,思维表达清晰,令人羡慕、佩服。这里挑几点不足,若有不对,请高人指正。

1、王先生说不赞成唯物唯心的划分,但实际上他在认识论上的观点是唯心的,他把自己的认识论观点与实践、与物质基础相脱离。

2、王先生认为宇宙信息是有限的,这种是错误的,因为信息的本源物质是不灭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王先生认为只有少数人才懂哲学,是纯理性的、智慧的火花,我认为哲学思想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王先生承认抽象思维的作用,但是只认为技术是从经验到抽象的过程,而认为哲学、科学却是先有思维模型再用实验去证实的过程,另外王先生不待见辩证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且辩证唯物主义更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原因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辩证的,即是运动的、联系的和系统的,因此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必须用运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王先生只讲世界观,不谈方法论,没有目的性,而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为人类自己服务。(首)

个人觉得,深入和快速有点悖论,除非思想很浅薄无需深入,但凡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快速就难以深入,深入就无法快速。

王东岳先生其人的确有很深的医学背景,从小又喜好哲学思考,读过大量哲学著作,同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也颇有研究。他说过,他的思想建构来自科学、哲学、中国传统化三种学问的建构,但他的著作并不直接表述这三种学问,而是以这三种学问作为自己思想的底层基础,从而建构出自己的新世界观体系。

可以想象,这三种学问,哪一个要想学有所成或学到一定深度都是很困难的事,更不要说还要把三者融通为一个系统之内的思想。不论王先生能不能达到目的,就这一点而言,都是难以通过“快速”而达“深入”的。

如果读者真对他的“无用”学问感兴趣的话,最好还是收起一些浮躁的心理,抱着一些“虚心”的态度,先认真读过他的书,然后再说他的思想价值为好。

就“虚心”他有一个表述,虚心的意思就是,在读别人的著作之前,读者先要把自己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完全放空,尽量不抱之前已经有的一些成见,仿佛自己完全没有思考,只是追着作者的思路走,只有当系统读懂了作者本意后,再开始思考作者思路与自己思路的不同之处,找到各自的侧重与差异点。

我曾经听郭德纲先生说过一个传统相声教徒弟的方法。他说招收一批学员不会上来就教你说相声,先去干杂活,扫地擦桌子之类,这样的干活要很长时间,目的,一个是观察学员品行,一个是压低学员的自信,让学员先建立“我是求学来的”的态度,是求着师父教我说相声学本领,只有这样才可能学会说相声。要是学员一上来就学,师父教的技巧他总想点评一番对错好坏,又怎么可能学会呢?这真是异曲同工了。

我个人几年来一直在学习王东岳先生的思想,自我感觉受益颇多,但限于科学知识浅薄,读起来很觉吃力。当然了,每个人的学识各有侧重,但就算如此,也还是以先读懂思想为基础才好,因为读者和作者毕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识、思路、用语习惯,只要是有相当深度的思想家的著作,都是值得我们放低心态,虚心研读的。

王先生说过,中国人读哲学著作天生就很困难,这是东西方文化底层文化带来的认知差异造成的。中国人虽然已经“新文化运动”了一百年,仍然带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痕迹,仍然习惯于直观感受世界,这和哲学对世界表象必须地剥离是有着非的不同。

以上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一点读书心得,希望对题主读书有些帮助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人说“天圆地方''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象征盖天“三衡”的北京天坛圜丘)中国古代,有过三种“宇宙理论”。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天圆地方”,是“盖天说”的简单概括,即所谓“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盖天说”,是中国古人最早的“宇宙理论”。考古资料证明,早到至迟在公元前五千纪,“盖天说”已经很完善了。距今6000

  • 简述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弊端或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就混淆了概念,思想是思想,道德是道德,政治是政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其次就是统治者必须靠边站,不能由统治者垄断进行所谓的思想道德教育,否则就是我们常见的洗脑教育。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国古代“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把复杂的事

  • 对于现在很多穿汉服的女孩你有什么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对汉服的认识,请参看我的这篇文章,关于汉服的知识,拍摄VLOG的一定要了解,对你有大用处有很详细的讲解。总体来说,汉服在演变和传承,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学习的是传统文化内涵,孔子的儒家和其他家的融合文化修养,不要用爱国情怀来道德绑架,认为不穿汉服就是不爱国,这是不理智的,我们穿汉服的目的是为了

  •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为何?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到唐宋以后,儒、释、道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三教一体”已经贯穿于中国文化之中。少林寺有一个供奉释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少室山还有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概括

  • 什么是哲学?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提问应该改成:哲学是什么?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看起来是“同一”个句子的倒装,其实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大相径庭。“是什么”是对事物的定义;“什么是”是把符合定义的事物举例罗列出来。举个蹩脚的锤子:凳子是什么?凳子是给人屁股坐且高于地面的物件。那么,什么是凳子?一块石头,塑料凳,

  • 什么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唯物主义有啥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物质性,是正确的。但是把万物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本原问题简单化,片面化了。2,马克思主义则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3,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朴素唯物主义的

  • 唐诗宋词里面有没有丰富的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本人案上有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版的《绝句三百首》。开篇所选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绝句:《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诗人中秋夜晚,喝着美酒,品着香茗,就着又香又甜的月饼和瓜果,和一家老小过节赏月。李峤看着一轮明月悬挂天空,由感而发,用短短四句二十个字

  • 有哪些具有禅意或古意的词句,体现出哲思或哲学思辨?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注明,第一张照片来自网络。最有哲理的词句我看非赤壁赋莫属。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历朝历代以来哪朝服饰最能代表或者体现出中国人的特色?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最能体中国人服饰的民族特色应该远至周朝,即从这个朝代起影响着汉、秦、唐、宋、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改良派式服饰。这里主要讲述的是女子的服饰,当然,男性服饰的特点也源于商周时期,一是从劳动民众的服饰特点和儒雅书生及在朝官服的特点。周期女子的服饰主要是上身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即现代所说的裙。在腰部束着一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形式是?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质,即“始基”,变化、发展而来的,万事万物又可以还原为这些原初物质。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