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案上有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版的《绝句三百首》。开篇所选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绝句:
《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诗人中秋夜晚,喝着美酒,品着香茗,就着又香又甜的月饼和瓜果,和一家老小过节赏月。
李峤看着一轮明月悬挂天空,由感而发,用短短四句二十个字,揭示了一个道理,人们所看到的明月,又大又圆,都在说今天晚上的月亮可普照天下。
诗人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推断出,有谁知道得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没有下雨?没有刮风?
唐朝时代,既没有专门的机构预报天气,更没有现代科技的天气预报卫星。诗人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从来一成不变的,并不都是如此。(2019/09/15)
诗理亦即哲理,所谓“起承转合”中的“转”,如何转得跌宕起伏、孔武有力?必当凭借哲理。
譬如李清照之“起承”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甚是平铺直叙,宛若宣言口号。忽然间,笔锋“转”向千年之外的楚汉相争,一句石破天惊之“至今思项羽”,不仅厚实生动地铺垫了“人杰”、“鬼雄”,也以“不肯过江东“作“合”,圆满完美地结束了这篇英雄颂歌。
优秀诗词作品,必当贯穿哲理性思维,必当渗透辨证性意念,舍此而外,意趣何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认为阐述了哪些哲学观念?
谢谢邀请;
它反映了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事物。人类必须遵循基本规律,是的、我们甚至必须更为严格的遵循的,因为共同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正如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中指出的:“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在中国5000年的文化文明里,有着不少反应哲学基本规律的诗词歌赋,例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论作者是否认识哲学的意义,但作品本身就充满了哲学的内涵。
张延
每每分秒有人生,每每分秒有人死,生生不息,死死不咎。
中国古代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哲理意味的诗枚不胜举,俯拾皆是,如: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左思的“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龚自珍的“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人们根据自己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需要,可以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