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就混淆了概念,思想是思想,道德是道德,政治是政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其次就是统治者必须靠边站,不能由统治者垄断进行所谓的思想道德教育,否则就是我们常见的洗脑教育。
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成就和局限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国古代“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80):“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个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周易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以及周易的局限。
周易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种高度概括,里面体现了朴素的矛盾对立与转化精神,教导人们如何趋吉避凶。所以周易更像是一种方法论,作为方法论,谈局限没意义,随着认识和使用的深化,只会被持续丰富和完善。结合现在的计算机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周易的高度概括性如果模拟的好的话,它能发挥的能量是巨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当今主流的认识论。
秋水这篇哲学道理,作者在阐述该道理时存在何种局限?
《秋水》是《庄子》中的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本篇主旨在讨论价值判断的相对性,虽然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决非一般的诡辩。本篇共分四段,第一段借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来发挥题旨。揭示万物齐一、物无贵贱的道理,提出无为而自化的思想,认为无为即可以返真。第四段写了三则寓言,“庄子钓于濮水”意在说明养生以保身;“惠子相梁”写轻世以肆志,在官本位的古代中国,这段文字实在难能可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则,将惠子分析事物的主观认知心态与庄子观赏事物的艺术感受心态对照写出.中心仍是无为的思想。至于第二段“孔子游于匡”和第三段“公孙龙问于魏牟”.大旨亦在无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简述我国古代民贵君轻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你这个题目就说错了,应该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述我国古代民贵君轻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
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久治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的;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