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仁”为本、“立德”为先及“天人和谐”、“人际和谐”、“情理和谐”的全方位的和谐精神是具有世界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现代的人本管理,从东方到西方,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居仁怀义”,追求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以及员工与顾客的和谐,可以说这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精要。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又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照搬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会因国人心理抵触,其效果将大打折扣。但要完全用中国传统式家庭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可能在创业时期有积极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它肯定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就是中国企业成长慢(国企)、寿命短(私企)的原因。因此,中国企业面对入世后国外大企业的竞争,若不能迅速成长和有机整合,就会面临生存乃至淘汰的危机。对家族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其跳出“家族主义”的框架,吸收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化管理的科学思想,对我国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明智的选择。
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重要
哲学是尺量个体生存意义的工具。社会哲学,是尺量区域、民族、国家生存意义的工具。哲学社会科学,是尺量人类整体生存在宇宙时空中的意义的工具。是尺量指引国家文明进步道路的工具。国际上广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包括哲学学科,也涵盖了诸多相关文科学科,例如经济学、心理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自然观。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以人文的眼光看待自然,而不是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的意义主要不在科学认知方面,而在人伦政治等精神价值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侧重从人文价值方面发现自然的意义.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是人文主义的,古代思想家主要在伦理、政治、审美超越等方面开掘自然的价值和意义.
仁德什么意思
仁德---中国传统的美德观念,就孔子而言是崇高无尚的。仁,就是心灵美,以人为本。德,在《道德经》里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是中华哲学的根基。“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