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研究的概括范围有多大?

哲学研究的概括范围有多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31 更新时间:2024/1/24 11:21:14

哲学研究的范围概括了宇宙世间万物。纵观古今中外哲学关于哲学研究对象的确定大体上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最早的萌芽哲学是把能够遇到的一切具体存在直接作为其研究的对象。比如西方经典自然哲学它当时并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概念遇到水就研究水遇到火就研究火那时候的哲学与科学在对象上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人们只是通过对接触到的自然物的具体了解然后经过归纳总结推论得出一些具有一般的结论这就是哲学研究对象的最初形态。哲学最初形态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具体的事物鉴于当时的科学基础人们可以了解的事物范围相对有限不可能实现哲学研究对象范围上的相对根本。通过简单事物的研究便推断普遍的状态自然会经出现以偏盖全的失误但是因为不存在哲学研究对象的方迷失问题哲学研究一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只是大多是一些感直观的结论缺乏缜密的科学理基础以及哲学理逻辑推导的过程。中国老子哲学出现之前哲学的萌芽状态也已经出现《易经》是中国最早用字记载的文献其中已经有阴阳作用而生万物的哲学结论甚至提出了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的朴素辩证观点。虽然其时并没有哲学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哲学对象只是通过具体而作出的直观推论但是它已经是对一切自然万物一种概括的结论显然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哲学质。这个阶段与西方的自然经典哲学在哲学发展的时间和阶段上大体相当。我们之所以把这些认定为哲学结论是因为这些结论的一般。显而易见一般和普遍就具有相对根本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一般科学结论显然已经存在了相对根本的不同。科学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科学的普遍与哲学的相对根本是有区别的科学的普遍只在属或者具体的类别上范围相对有限。科学的结论只用来解释具体的属或者类别结论一般不能超出具体的范围而哲学是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具有最一般意义上的结论。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然而一开始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具体的对象出发这是科学的萌芽也是哲学的基础所以二者是一同开始的过程。当这种认识得出对具体存在属或者类别的一定范围的确定认识的时候它就是科学的过程而当它通过具体的研究得出的是关于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结论时它也就上升成了哲学的认识过程。在人类最初的认识阶段哲学与科学实际上是同一个认识过程只是在结论的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人类存在的历史有文字甚至留下传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人类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认识的发展过程大同小异。自然哲学的发展阶段应该是人类最初漫长的认识过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样。但从有传说和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在古老东方尤其是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在古代应该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老子哲学研究的对象在相对根本的意义上已经具有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它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这个道在我们今天看来显然就是具有绝对根本的规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哲学与科学的分别越来越显著科学作为基础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哲学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可以作为基础并进行一般推论的材料于是哲学在科学不断深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自身根本特征的思想体系。哲学不排斥对具体存在的研究但是它更多的是参照和利用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从最一般最根本的意义上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结论。一个哲学体系所取得的成就不完全是其创造者本身的贡献因为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是其形成的基础前在哲学思想也是其体系形成的直接质料。哲学的相对根本决定了哲学研究这样的客观特征它的对象范围必须包括一切的存在如果以个人的精力来进行这样的研究那根本就不可想象。老子之前的《易经》虽然谈不上是一个哲学的系统但在根本的认识方面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高度我们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说中可以大概了解人类认识在根本上不断提高的发展进程。我们了解西方的远古时代无论从古西腊的传说还是从前苏格拉底的自然经典哲学观念这一认识发展的过程与东方都是基本相似的。哲学在形成一种专门的体系后其研究对象就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哲学与科学在研究的对象上也渐渐产生了侧重哲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具有了根本的特征。不过这种趋势也因此开始走入极端其着眼点开始从具体的存在向着最一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哲学的方向开始了绝对。其实中国从老子之后西方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研究对象就开始了追求绝对根本的极端。对哲学研究对象根本意义的明确因为绝对和极端却开始造成物极必反的结果。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从纯哲学角度说,矛盾的性质(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答。哲学这东西很复杂和玄乎,哲学家都是智者。我们不是智者,看不了那么深刻,搬运别人的著作又不能体现自己的看法,所以就以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浅显地探讨一下这个高深的学科。哲学和物理在古希腊的时候就被区分开了。物理没有错,只有对。我们研究物理的时候出现错误,是认识不够,验证不够,不是物理本身的错误,因

  •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经典诵读》很多,如《庄子齐物论》读后感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

  • 希腊哲学与中华文化有何相通之处,有何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古代本体论哲学范畴具有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反映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直观、比喻和猜测,说明认识从感性的直观开始。上述思维方式决定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认识方法的直观性和认识程度的表面性,从而也就决定了作为认识成果范畴的直接

  • 怎么样区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朴素无根据,全凭大脑闪灵光;古人全拼大脑想到,并无科学依据近代科学大发展,虽是维物太机械;牛顿力学发展后,哲学也受到机械力学观点的影响,其看问题静止、机械,不变心里无花便无花,此言唯心是主观;这个就是说外物的存在与否取决于我的意识神创大地生万物,此言唯心是客观。我承认外物存在,但它是由意识(但不

  • 上古的天人关系对古代法律有没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天人关系”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一”和“人为贵”思想。“天人合一”规定了人源于自然的基础性地位,“人为贵”规定了人异于自然的主体性地位。“天人合一”的理论核心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而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为所欲为。《管子》最

  • 中国的古语有很多相互矛盾的观点,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靠衣裳马靠鞍!浪子回头金不换;狗改不了吃屎!退一步海阔天空;狭路相逢勇者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万

  • 古代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具体指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一脉相承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道家思想,就是告诉你站在山顶上如何去看风景;儒家思想,就是告诉你如何爬上山顶去看风景。老子研究的是,万物靠自然,生,死之道。无生有,有化无之道。做不到没大要,地球迎日照,照样转。太阳月亮也不敢休息,照常工作发光。四季风雪雷电

  • 哲学上“矛盾”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通常有两层含义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如同一前提下,X=5,同时X=6,这就是矛盾的。X不可能既是5又是6。辩证逻辑中的矛盾,这个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是可以相互达成统一的矛盾,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

  • 计算机和哲学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计算机按设计程序操作,再怎么智能,它需要软件。哲学研究的问题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和哲学是有直接的关系两种都是属于文化范畴而且是人生活必须的工具计算机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应用哲学的理论而产生的结果哲学的逻辑思维是很丰富应用在计算机上大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计算机的逻辑性很强而且记忆速度大数据等

  • 太极拳理一定要上升到哲学高度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太极拳理一定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而是太极拳本身,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启迪和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拳术,或者说搏击术。这是绕不过,躲不开,不容否定的事实,太极一词就是最好的证据。太极是什么?太极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宇宙观,认为太极是宇宙初始时期的一种混沌之气。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