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同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大同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35 更新时间:2024/2/6 6:32:15

大同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第九大古都、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1]、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中国煤都。

大同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是大同阳高县发现的距今十万年以前的许家窑人遗址,这个也是王岐山副主席的老家附近。大同在远古时期是一片大湖,周围都是茂密的森林,后来地壳运动把森林埋到地下,后来形成了煤炭。许家窑人当时生活的时代大同还是有湖的,后来火山喷发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大同火山群也是华北唯一的火山群。

大同在春秋以前都是戎狄的地盘,战国赵国纳为赵国属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发生在大同。秦汉属雁门郡、代郡。三国西晋时期属于乌桓等少数民族。东晋时期也是五胡所在地。北魏王朝,大同从道武帝拓跋从内蒙和林格尔迁都到大同开始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结束,总共历经96年。那时候留下的宝贵遗产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从唐代改为云州,五代十国后期,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使汉民族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幽州是北京,云州就是大同。辽和金大同都是作为西京陪都,总共两百年的历史。大同现存的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明代大同是九边重镇之一,徐达建了现在的大同城,朱元璋把他的第十三个儿子代王朱桂安排到这里镇守,现在大同的九龙壁、城墙、关帝庙、文庙等等都和那个年代有关。

清代大同失去了军事重镇的作用,作为一普通的州府一直到民国。

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占据。解放战争归阎锡山。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从建国以后一直到现在大同都是作为中国的能源重工业基地,无私的供给全国用煤。

这就是我眼中的大同历史。

春秋末进入战国时,又出现了“郡”(一般在边远地区设置)。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296年“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赵名将李牧“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当时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属雁门郡。即公元前300年为大同设置行政管理之始。至今公元1991年已“建城”2291年。

[秦汉]

秦灭六国,在内地也设郡,大同仍属雁门郡。为了防备匈奴侵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大同城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水经注》)。

西汉时,置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设东部都尉治,治所在大同城东2.5公里处。汉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均在平城一带与匈奴作战。两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中央控郡、分封王国。雁门郡本与太原都等31郡为韩王信(韩国)的封地,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刘邦遂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以云中郡、雁门郡、代郡53县为代国封地,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先后派其兄和其子镇守。

王莽时,平城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东汉时,仍称平城县,属雁门郡。东汉灵帝末年,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遂空,平城毁于兵火。位于城东南25公里的班氏县也西迁。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伐乌桓,平定代地,安集北边郡县散失之民,在今代县东25公里置平城县,属冀州新兴郡。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并州,平城属并州雁门郡。

[晋北魏]

拓跋于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元天兴,并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北魏在平城建都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宫殿苑园,楼台观堂等重要工程上百处。著名的云冈石窟正是于和平初年开凿的,“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延和元年(432年),改平城为万年,太和七年(483年)复名平城。皇兴三年(469年)在城西设平齐郡,不久废。北魏末期曾在南郊设立“鼓城”,不久废。北魏在大同建都长达96年,历经六帝一王: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南安王、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平城一直是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孝文帝改平城为司州牧,置代尹。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平城,管辖8郡14县:代郡(治所由高柳迁至平城)领平城、太平(大同西15公里)、武周(左云县东20公里旧高山村)、永固(今大同市北25公里西寺梁山);善无郡领善无、沃阳;梁城郡领参合、鸿;繁峙郡领崞山、繁峙;高柳郡领安阳、高柳;北灵丘郡领灵丘、莎泉;内附郡;灵丘郡。孝昌二年(526年)六镇之变,平城沦为废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夏置北恒州,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忻州西北12.5公里河管村南)。

[北齐北周]

据《北齐书》载: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恒州为恒安镇(今大同),又名东州城,隶属恒州太平县(今大同西5公里,又称西城)。翌年废镇,仍为北恒州。

据《隋书地理志》载,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改太平县为云中县(赵武灵王于今内蒙托克托县东北建云中城,汉末侨徙于原平县东南,北周时徙置于此),属北朔州。复恒安镇隶属朔州云中县。

[隋唐五代]

隋为便于管理,于大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留州、县,州之职能同郡。炀帝时改州名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朔州于大业元年(605年)改为马邑郡。开皇元年(581年)因避讳(隋文帝杨坚之父名忠)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隶属乌邑郡云内县。

唐初实行州县两级制。武德六年(623年)在大同置北恒州,第二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定襄县(由朔州北之定襄城移治),兼为云州治(从内蒙古和林格尔移治)。永淳元年(682年)为东突厥默啜所破,州县俱废,移百姓于朔州。开元十八年(730年)改定襄为云中县,复置云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云州为云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云州。唐将全国划分为十道,至唐中期又发展为十五道,每道设采访使、专门弹劾不法官吏。唐后期,道演变为方镇、设节度使,它已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咸通十年(869年)曾置大同军节度使。唐至德以后,中原用兵刺史皆管军戎,大同军防御使由云州刺史领管,辖云、蔚(灵丘东5公里)、朔三州。

五代时,仍称云中县,为云州治,隶属河东道。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辽宋金]

辽承唐制,即道州(府)县三级。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称于此,统二州七县:弘州(河北阳原县)、德州(内蒙丰镇西北岱海边),大同县、云中具、天成县(今天镇)、长青县(今阳高县东南)、奉义县(今大同市东北)、怀仁县(今怀仁东,大同南30公里)、怀安县(今河北怀安镇东南)西京大同广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北门东为大同府衙,西为大同驿。重熙十七年(1048年)分云中置大同县。(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宋代淳化五年(994年),改道为路,因宋、辽对峙,大同在辽的统治区域,故宋宣和五年(1123年)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统云中及武(神池县)、应(应县)、朔(朔州)、蔚(蔚县)、奉(新保安)、归化(呼和浩特市东)、儒(永宁县)、妫(延庆县)等八州,与云中合称山后九州。结果预置未成事实,故来的“云中府路”形同虚设。

金承辽制,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西京路辖二府(大同、德州)、七节镇、八刺郡、三十九县、九镇。天德二年(1150年)改原置的兵马都部署司为西京路总管府,后更置留守司。置转运司及中部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辖大同、云中、宣宁(大同西北40公里长城下,新荣区拒墙堡西南)、怀安、天成、白登(阳高县南12公里)、怀仁七县,奉义(大同市东北)、窟龙城(岱海附近)、安七疃(怀仁安宿疃)三镇。其城门南曰奉天,东曰宣仁,西曰阜成。

[元明清]

元代全国始设省,中央设中书省,全国各地设十一行省。大同则隶属于中书省河东山西道。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并入大同。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公元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洋诸国,路经大同。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称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又美丽的城市”,“这里商业相当发达,各样的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军需品更加出名。”当时大同领录事司,弘州、浑源、应、朔、武、丰、东胜(内蒙古托克托县)、云内(呼市西南)八州,及大同、白登、宣宁、平地(今集宁南)、怀仁五县。大德四年(1300年)在西京黄华岭(今山阴县北黄花梁)立屯田。六年(1302年)立万户府,所属山阴、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宁武共七屯(《元史地理志》)。

明承袭行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大同路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大同府,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及大同(宣宁县并入大同县)、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河北涞源县)七县。明实行卫所制,大同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大同。永乐七年(1409年)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十年(1474年)设巡抚;正德八年(1513年)设总制。所辖大同前、后卫(两卫治大同),大同左卫、云川卫(两卫治左云县),大同右卫、玉林卫(两卫治右玉县),阳和卫、高山卫(两卫治阳高县),天成卫、镇虏卫(两卫治天镇县),平虏卫(治平鲁县),威远卫(治右玉县南),井坪千户所(治今平鲁县井坪镇)等13卫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其地为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冀、晋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明初在此屯田,为京师西北屏障。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达依旧城重建大同城,呈方形,周围13里,高4丈2尺,包砖,设四门,均有瓮城、吊桥、城壕。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均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城正中有牌楼.不仅城防设计固若金汤,为我国军事重镇的典范,而且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筑长城,嘉靖年间先后三次修筑长城,万历年间又两次修大同边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封十三子朱桂为代王,在大同建立王藩,称代王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分守冀北道,驻大同府,嘉靖年中期移驻朔州。

清入关,将行省略作调整。嘉庆前全国有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区,清末把将军辖区也改为省。清代大同府治大同县,隶属山西布政司(后改为山西省)。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府移治阳高卫,名阳和府,大同县移治怀仁县西安堡。直到顺治九年(1652年),府县才复还故治,并从附近县移民逐渐复兴。大同府辖浑源州、应州、大同、天镇、阳高、怀仁、山阴、广灵、灵丘七县和丰镇厅(乾隆十五年将丰川、镇宁二卫合并为丰镇厅)。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府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民国2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10月15日成立“晋北自治政府”,统辖雁北13县。1939年改为“晋北政厅”,隶属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为“大同省公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以北同蒲铁路和京包铁路为界,建立了东西大同县。东大同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大同县属晋绥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为国民党政府所统治,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辖雁北10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1947年军政分家改为“八、十、十一”三个专署,大同为“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大同县下辖5个区、7个乡、70个治村。“雁北专员公署”、“雁北防卫司令部”驻在大同城内。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以大同城和口泉镇、平旺、王家园等13个村组成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全市划为5个区。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复归山西省。1958年大仁县划归大同市管辖,市隶属雁北专区。同年9月雁北与忻县合并,称晋北专区,大同隶属晋北专区。1961年晋北专区撤销,大同改为省辖市。1964年恢复大同县、怀仁县仍属市管辖。1965年二县划归雁北专区。1967年大同市改属雁北专区、1972年3月复为省辖市。1993年7月雁同合并,设四区七县,即今之城区、南郊、新荣、矿区、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左云县。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喜欢看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的人,是什么心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自打小学语文学到鲁迅国学大师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爱国情怀,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从中发现鲁迅先生笔下如刀枪,对种种现实描述得一针见血!敢于直面挑战所有黑暗和不公。用满腔热血抒写现实!下石陈氏族人,家风家教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宗族文化底蕴,仁德最为突出,明朝就有陈广难兄难弟的经典传奇,代代传承习武精神,团结

  • 同是通俗演义,《东周列国志》为什么比《三国演义》更有历史含金量?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论文学影响力,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远不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若论两部书所对应的历史,则“东周”的历史影响大大重于“三国”。《三国演义》是以史书《三国志》为蓝本,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争斗,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时间跨度为90余年。从大历史的视角看,三国历史只是一个大分裂时代的开篇。这个大分裂

  • 如何评价《东周列国志》?能与《三国演义》相比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两部作品各有千秋,切入点不同,演绎的故事不同,反映的历史也不同,在文学史上定位也不同,不能拿正来类比。简单说,列国志,大体是春秋战国到秦统一时的历史,概括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诸子文献,甚至把后来的《搜神记》倒加进去,再加后来的传说,神话等,错综而成!国别多,人物众,情节短,有的人物事件,几句话

  • 与围魏救赵相关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庞涓率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涉及人物:齐:田忌、田婴、孙膑魏:庞涓、魏惠王、庞

  • 对你影响最大的人物传记是哪个?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其实就作者自己。里面的很多生活细节和故事情节、人物命运,都是真实的。主人公保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战争中,造成身体的严重残疾以及疾病,但是保尔在战争结束后的生产和建设时期,身残志坚,以钢铁般

  • 有哪些重要的古代历史人物传记值得细细品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英雄记》其一:王粲的《英雄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英雄记》曹操曹操与刘备密言,备

  • 中国古代有没有双胞胎或多胞胎名人?或者有没有此类的传奇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汗青行者,我来回答。中国古代有名的双胞胎有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李世民李元霸兄弟等。赵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独创“掌上舞”,以美貌著称于史书,与杨玉环合称“环肥燕瘦”。赵合德是赵飞燕的同胞妹妹,她与姐姐同侍汉成帝,是汉成帝的宠妃。她们姐妹二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颇具传奇和神话性质的美女,在历代文

  • 历史上,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蒋星煜先生,作家、戏曲史(理)论家、有名学者、有名戏曲史家、《西厢记》研究大家、有名的中国戏曲史专家、文化学者、当代戏曲研究的泰斗。他自己生活上面一个特点呢,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感觉兴趣。外事原则,他言:“自己有一个原则,不开心的事情,当时不开心,忘记掉,不要受这个影响,一辈子不开心自寻苦吃,犯不着”。

  • 乐不思蜀是关于谁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

  • 什么是本纪.世家.列传各记载了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本纪是皇帝传记,世家是诸侯王的传记,列传是有影响力的臣子的传记。1、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2、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简而言之,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