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什么是“哲学”?学“哲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什么是“哲学”?学“哲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509 更新时间:2024/2/6 6:32:22

什么是哲学回答起来太庞杂,这个是哲学,那个是哲学,还有另外那些……没完没了。其实这个发问是想问的是:哲学是什么(定义)?虽然这个提问并无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是跑不脱的,那就是哲学是有关事物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探讨的学问。不管你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不管你是古代哲学还是近现代哲学;不管你是这个门派特色的哲学还是那个门派的哲学,只要是哲学那就是弄形而上学的了。否则,就成了形而下学的东西了。否定哲学是专弄形而上学,那是令人非尴尬悲哀的!

问哲学有什么用,就等于问形而上学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无用之用。形而上学只是作为最最元始的地基前提准绳来借用,不能直接上手操作使用。可离开了它,那就真的是盲人夜路,摸着石头过河了。[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哲学是关于爱与智慧的学说。不过西方的哲学是平面哲学。是依靠定义为参照来认识世界万物的。但世界不是依靠定义而存在的。所以西方的理论体系会因为基础的定义不准确而崩溃。

西方人讲爱是从我爱开始的,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我的自由。当我的自由无限扩大,大过我的生命的时候。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时候,就可能是胡作非为。因为我爱所以就强行发生关系。这种爱便是一种伤害。魔鬼与之同在。

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来自于对事物的理解。中心的概念不是依靠定义来认识的。而是通过对事扬的深刻理解来认识的。种子相对外壳的内核是种子的中心。不须要定义,自己去理解就可以。

特别让人震撼的种子的中心居然是仁。仁从人从二。阴阳(男女)二人之爱是仁的范式。爱要让对方也爱才能生根发芽。这个认识在哲学中应该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认识观来自比较,长短、高低、美丑、善恶、好坏都是比较的结果,有怎样的比较就会有怎样的认识。生命犹如种子,仁爱是生命的中心,我们从仁爱中来,也将追随仁爱而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来自仁爱,仁爱能使物质升值。不仁爱的物质一定贬值。

西方哲学的三大命题。我是谁?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居说现在还在讨论。

中国古人说:我这个字是由丿(雄性生殖器官命根)才(能力,力量,财富)戈(武器)组合。高举生殖器拿着武器占有财富的我分明是个怪兽。我是怪兽。

我字再分解组合,我由丿、找组合。找到命之根源是我的进化。命根必须下种才能长久。丿与相爱而为人。人从仁爱中到来,也将追随仁爱而去。

也就是说,没有仁爱我是怪兽,有了仁爱我是人,人从仁爱来,亦将随仁爱而去。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什么是自己的仁爱。

西方人说中国人没哲学,但在中国古人眼里西方的哲学就如小学生在识中国字。

学哲学就是为了让我们充满爱与智慧。中国文字就满满的都是爱与智慧。当一个人真正读懂中国文字的时候就相当于西方的哲学博士。

学生有必要强化哲学思辨教育吗?

学生有必要强化哲学思辨教育吗?是完全必要的,是迫不及待的。从小养成认识事物,通过实践再认识,养成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谢邀

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我们先审题:这句话的主语是学生,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个很大的概念,我们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句话来说:

第一,“认识你自己”。

第二,“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第三,“我知道我自己的无知”。

思辨就是思考辨析。

厘清了这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的含义,下面的问题就好说了。从小学生到博士生,年龄由小到大,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由浅入深!

首先是“认识你自己”。人最难得是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要么太自信,过分的自信就叫自恋,谁也看不上,觉得自己老子天下第一。一旦遇到挫折,马上走它的反面,开始自卑,开始怀疑人生,甚至自暴自弃。要么太自卑,认为自己谁也不如,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所以,加强哲学学习,就是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不卑不亢。

其次,“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说,活着有什么意义?答案是:没有任意义。没有任何意义还活着干什么?去找意义呀。我认为,信仰是可以在学习中慢慢树立的。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通过十年对泽东诗词的学习,就树立了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仰,因为了解,所以崇拜!

再次,“我知道我自己的无知”。现在有许多人的可悲之处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也不用学习,无知者无畏,不知道你谦虚点儿行不?不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类人特好为人师。

我就遇到很多人,包括同事,朋友,每个人见到我,都会告诉我怎么把课讲好,如果讲毛泽东诗词的故事一定要去韶山井冈山延安等等。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对主席的了解知之甚少,在这里班门弄斧。

读者可能觉得冯老师太狂啦,你不是正在犯你自己批判的错误吗?非也,显摆一把:不管怎样,2016年4月18日,我在韶山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朋友们讲过《如何讲好毛主席的故事》。

最后,学习了哲学,思考辨别的能力都会增强,在遇到问题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待人接物人际关系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最主要的是,认清自己,才能开创未来!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大同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大同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第九大古都、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1]、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中国煤都。大同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是大同阳高县发现的距今十万年以前的许家窑人遗址,这个也

  • 喜欢看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的人,是什么心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自打小学语文学到鲁迅国学大师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爱国情怀,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从中发现鲁迅先生笔下如刀枪,对种种现实描述得一针见血!敢于直面挑战所有黑暗和不公。用满腔热血抒写现实!下石陈氏族人,家风家教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宗族文化底蕴,仁德最为突出,明朝就有陈广难兄难弟的经典传奇,代代传承习武精神,团结

  • 同是通俗演义,《东周列国志》为什么比《三国演义》更有历史含金量?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论文学影响力,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远不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若论两部书所对应的历史,则“东周”的历史影响大大重于“三国”。《三国演义》是以史书《三国志》为蓝本,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争斗,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时间跨度为90余年。从大历史的视角看,三国历史只是一个大分裂时代的开篇。这个大分裂

  • 如何评价《东周列国志》?能与《三国演义》相比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两部作品各有千秋,切入点不同,演绎的故事不同,反映的历史也不同,在文学史上定位也不同,不能拿正来类比。简单说,列国志,大体是春秋战国到秦统一时的历史,概括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诸子文献,甚至把后来的《搜神记》倒加进去,再加后来的传说,神话等,错综而成!国别多,人物众,情节短,有的人物事件,几句话

  • 与围魏救赵相关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庞涓率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涉及人物:齐:田忌、田婴、孙膑魏:庞涓、魏惠王、庞

  • 对你影响最大的人物传记是哪个?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其实就作者自己。里面的很多生活细节和故事情节、人物命运,都是真实的。主人公保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战争中,造成身体的严重残疾以及疾病,但是保尔在战争结束后的生产和建设时期,身残志坚,以钢铁般

  • 有哪些重要的古代历史人物传记值得细细品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英雄记》其一:王粲的《英雄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英雄记》曹操曹操与刘备密言,备

  • 中国古代有没有双胞胎或多胞胎名人?或者有没有此类的传奇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汗青行者,我来回答。中国古代有名的双胞胎有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李世民李元霸兄弟等。赵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独创“掌上舞”,以美貌著称于史书,与杨玉环合称“环肥燕瘦”。赵合德是赵飞燕的同胞妹妹,她与姐姐同侍汉成帝,是汉成帝的宠妃。她们姐妹二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颇具传奇和神话性质的美女,在历代文

  • 历史上,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蒋星煜先生,作家、戏曲史(理)论家、有名学者、有名戏曲史家、《西厢记》研究大家、有名的中国戏曲史专家、文化学者、当代戏曲研究的泰斗。他自己生活上面一个特点呢,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感觉兴趣。外事原则,他言:“自己有一个原则,不开心的事情,当时不开心,忘记掉,不要受这个影响,一辈子不开心自寻苦吃,犯不着”。

  • 乐不思蜀是关于谁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