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评价刘伯温?他到底是不是温州人?

如何评价刘伯温?他到底是不是温州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920 更新时间:2024/2/24 22:06:36

谢谢头条家的史先生的邀请!@头条家的史先生

按照《明史》记载,刘伯温是青田人。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今天的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浙江丽水,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国土面积28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2017年,青田县GDP为222.9亿元,上年增长7.2%,是丽水市最强县。

(丽水地图,青田县在最东边)

但是,正如中国大多数行政区的划分一样,青田县域在历史上曾多次变迁!

刘伯温的出生地南田镇今天也已经不属于青田县,而是属于温州文成县!

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属于瓯越国。从南田镇向北不远就是楚国领土,所以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顺势将瓯越征服,文成从那时候起成为秦朝领土。

当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瓯越旧贵族和六国旧贵族一样,拿起武器开始反抗秦朝统治,曾出现过短暂的复国,所以南田地区再一次成为瓯越贵族所建立的东瓯国的领土。东瓯国的首都就在今天的温州市。

到汉武帝时期,东瓯国末代国王举国迁到安徽,这里曾经短暂成为闽越国领土。不久之后汉武帝出动四路大军攻入闽越国,将其最终纳入汉朝领土!

此后一直到三国之前,南田境内一直属于会稽郡,东吴时期,会稽郡一分为二,南部为临海郡,南田镇境内属临海郡!

但这些跟刘伯温都没有关系,因为刘伯温家族并不是当地土著,刘伯温家族是宋理宗宝庆年间才从丽水竹州迁到的南田镇的。

到元朝的时候,这里属于处州路,明朝这里属于温州府,所以,在明朝的时候,刘伯温就成温州人了。

如何评价刘伯温?他到底是不是温州人?

刘基(生于公元1311一卒于1375)字伯温,元代江浙行省温州府青田县人,元末进士,曾任高安县丞,行省都事,儒学副提督等职,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前往应天投奔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受到器重,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为明代政治家,谋略家,后遭胡惟庸谗言诬陷,忧愤而死,著有《郁离子》《诚意伯文集》于世。是一代儒学大家,为后人以智慧著称。

他的主要功劳是在创建明朝过程中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别人替代不了的作用,朱元璋特别倚重刘伯温,称之为先生而不称名,将其比之为汉之张良,蜀之诸葛亮,晋见之初献治国十八策大获朱元璋赏识,力主打击陈友凉而定都南京,建国后制定《大明律》而建全法制,主张德刑并用,以德为,以刑辅之的治国之策,德治的关键在于吏治,选人上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才录用,任用秉公执法,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各级官吏,德刑并用,以德为主,并提出振肃纲纪,建立法令制度,为明朝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历史人物的出生地争议,当以他们当时的行政归属为准,而不应以现代行政区域划分!

东方犹太人是泰国王拉玛六世郑宝封给潮汕人的,为什么温州人也自称?

实际上,相对于潮汕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现在更被人熟悉的“东方犹太人”应该是温州人,这是因为温州商人,温州模式的崛起,相较于潮汕,时间上更加接近,同时也更符合中国近代商业化的崛起以及当代中国的特色。

“犹太人”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商界娇子”,他们不仅在历史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商界神话,即使是在如今的世界富豪中,犹太裔出身的人也占有庞大数目。比如说谷歌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戴尔的CEO迈克尔戴尔,互联网新贵,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尔伯克等。

而在中国,最早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就是鼎鼎大名的潮汕帮,自民国时代开始,潮汕人敢冲敢闯,下南洋积累巨额财富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为此,上世纪初的泰国国王拉玛六世(曼谷王朝第六位君主,1910年至1925年在位)特地写了一本叫做《东方犹太人》的书,讲述潮汕人的故事。

但是,随着时间的递进,潮汕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下南洋这种模式是无法推广,只能在特定环境下才可以产生。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帮开始崛起,他们一边创新,一边善于发现身边能够发财的物件,并用物美价廉的方式推广到全世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要知道温州本身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地方,资源贫瘠,还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在浙江一个小山沟里从无到有,再到繁华,顿时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温州模式开始推广,成为了改革经济浪潮中的排头兵。

也正是由此,温州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并且含金量比潮汕人高上许多,也更被人认可。

问题拉仇恨。

温州人是中国最会赚钱的商人群体,天生会做生意,在全中国和全世界闯荡的温州人有200万人。温州人对商机有特别敏感,无论天南地北,只要有生意,就会去奔波。温州人的群体意识也很强,独特的语言和和乡情,使他们紧紧地抱成一团。温州人人人都想当老板,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很浓,创业欲望很强。事实上,闯荡欧洲的温州人,在众多领域已经打败了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人群体之一。

1.泰国国王在世界影响力不大,所以这个称谓不为人所知。

2.温州总人口800万,在外乡的有200万人,其中分布世界各地的有50万人。

3.温州人在欧洲现在主要从事贸易,在美国开超市,甚至开到拉美。

4.被称为犹太人是温州的生意做得好、大,改革开放后,有几个城市像温州人有1/4的人口在外做生意?

5.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的温州人做生意把犹太人击败,百度下例子非常多,称为东方的犹太人名副其实。

6.潮汕人主要在东南亚,历史移民居多,但从商的人数应该不如温州人,当然早期香港的大亨都是潮汕人。但影响力仅限于东南亚,而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分布的广度上和贸易的影响力上远超潮汕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犹太人和温州人做生意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说犹太人与温州人做生意谁更胜一筹。我认为,这是个东西方文化较量的问题。犹太人是指整个犹太民族,而温州人只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根本不是较量的范畴,也不成比例。犹太人原地处欧洲中东部,长期被其他民族裹挟,历史上长期没有固定场所。因此造就犹太人以打工、做手工、做生意为主的生活方式,练就了一种讨价还价的

  • 温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林景熙高明郭沔周去非周达观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玄觉王十朋叶适王振鹏谢庭循任道逊赵士桢刘基张璁黄公望陈傅良近现代:孙诒让夏承焘苏步青杨忠道夏鼐南怀瑾郑振铎林斤澜叶永烈曾联松项乔王季思戴家祥姜立夫洪氏闾张肇骞张淑仪潘怀素方介堪郑曼青赵超构叶芳高铭暄陈光中戴金星施立明

  • 描述温州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

  • “四面楚歌”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项羽尽管被围垓下,但仍有8000楚兵保护项王,他在山沟里扎下20里连营,粮草还殷实,刘邦一时间还奈何不了他。张良出场了,这个鬼点子满身的哥们,向刘邦分析道:“楚兵跟随项羽征战多年,离乡日久。现在他们身陷重围,容易思念亲人,被困深山,已是走投无路。如能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

  • 四面楚歌的故事5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

  • 凿壁偷光的少年, 长大后怎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匡衡是我们打小就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传千古,下面掌心就简述其一生。儒学大家,经学泰斗西汉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匡衡小时家境不好,上不起学,但他特别喜欢读书,因为白天要帮助父母干农活,只有晚上能读书。由于家里点不起灯,他于是在墙上凿了个小孔,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过来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凿壁借光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故事的主角匡衡简直是励志的代表,那么他后来怎么样了呢?刻苦学习的匡衡在学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擅长解读《诗经》,当时的人曾经说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这里的匡鼎指的就是匡衡,意思就是说匡衡解说的《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匡衡对《诗经》的了解程度

  •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意思是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西京杂记》卷二记载“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扩展知识: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

  • 四面楚歌的故事100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

  • 你认为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在父亲赵奢的教导下,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对各种兵家技巧了如指掌。在秦军和赵军对峙之时,情况十分险急,因为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与世长辞,而赵国的丞相蔺相如此时也卧病在床,只有廉颇带军打仗。面对秦军的屡次进犯,廉颇选择不理会秦军,因此赵军一直保持防守的阵势,两方军队胶着不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