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的艺术与设计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设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57 更新时间:2024/1/24 23:48:34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的三个主要观点一、“坚而后论工拙”以实用为根本中国古代设计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这一点是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工艺家都十分强调和重视的,“坚而后论工拙”就是要求产品设计首先要有实用的价值,其次才考虑好不好用,最后才解决好不好看的题。这与现代设计思想是相通的。比如,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就强调,制作椅子要讲究如让人坐得舒服。他认为,冬季和季的椅子做法要有所不同。对于茶壶,李渔同样要求以人的使用为中心进行设计。他说“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必至理穷尽而后止哉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人水即成大片,斟泄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留,吸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1〕可见李渔十分重视产品“好不好用”的问题,这与现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十分吻合。二、“体舒神怡,实用和装饰互相促进实用与装饰是工艺品性能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只有巧妙结合,才会使两方面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工艺品设计趋于完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失败的设计。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工艺家很早就开始将工艺品的审美与实用相结合。中国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装饰和实用互相促进的历史。陶瓷造型的不断变化,最初多是出于增强、改变器具实用功能的目的,与此同时带来陶瓷新的审美效果,发展到后来,出于审美考虑而对造型加以改进也就渐渐成为陶瓷发展的一个新动向。陶工们把实用和装饰两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陶瓷工艺品。比如陶扇的足是由陶鼎的三足而来,但在改进时,为了在使用中扩大陶扁的受热面积,缩短烧煮时间,因而把三个实心的足改为肥大中空的款足,在造型上给人以浑朴庄重的美感。此外,陶工们在许多器物上设置了方便使用的部件,如盖、钮、把手、高足等。这些部件的设计往往别具匠』臼,如将某些部件设计成动物形状等,体现了设计者追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设计观念。有的美学家还提出了装饰对实用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李渔对实用与美观的问题作过很好的总结,他在《闲情偶寄》中多次表达了实用和装饰需要结合的思想。比如他在谈到“床”的制作时,就强调装饰和实用的结合问题“其法维何一曰床令生花,二日帐使有骨,三日帐宜加锁,四曰床要着裙。”〔3〕所谓“床令生花”,是说在床头摆上鲜花。李渔认为这样的摆设有两个好处一来花可以对卧室起装饰作用二来花的清香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可助人入睡。李渔甚至把花的作用上升到了“庄周梦蝶”的审美境界,认为到此境界时,“人非人也,仙也”。“帐使有骨”,就是将蚊帐挂得平整利落,看去美观且实用“帐宜加锁”,就是在蚊帐上加上质料、色彩、造型相和谐的锁,不仅可以起到防蚊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强蚊帐外观的美感“床要着裙”,一方面是使整个床具完美统一,避免“精其始而不能善其终,美其上不得不污其下者”,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床的干净整洁。李渔对床的设计思想,不仅合乎人对床的生理要求,而且更注重生活环境对人的美感陶冶作用。三、“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外观形式要简朴自然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工艺设计一直崇尚简朴的风格。虽然个别时期的个别设计也有极尽雕琢之能事的情况,但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的工艺设计者对外观形式基本上都是强调适度,反对华丽奢侈的。李渔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风格归结为“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栽其体者易坏。”他还认为“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简朴,即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塞责”。中国古代工艺设计对简朴形式的崇尚有其丰厚悠久的化渊源,占据封建意识形态重要地位的封建礼教对设计者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设计者设计得美还是不美,必须首先按封建礼教的要求来评价。礼乐精神主导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中国你会发现任何事物都受到过礼乐的影响,古代设计自然也不能例外。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简述几个生活中的哲学小知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生活中的哲学方丹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总要先考虑它将产生什么后果。如果总是不去思考,想到什么就去干什么,那么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应该多去思考,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

  • 哲理的文章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我独自一人,徘徊在乡间小径上,幽深、寂静。经过一场大雨的冲刷,路旁的一草一木更加清新秀丽。山绿的让人眼顿时觉得异常轻松,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仿佛一曲和谐的乐曲。小径望不到尽头,我顺着它向前走,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吸引着我。小径越来越窄,旁边的树木越来越高,光线越来越昏暗。我进入了一片大森林。闭上

  • 在没有“逻辑”“辩证”等现代哲学产物时,古代中国哲学思维是如何架构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请,因忙于生活,时间少,又是门外汉,只能略谈一二:怎么说呢,其实,“逻辑与“辩证思想并不是现代哲学的专宠,反而现代哲学是在人类进化的同步思维中得到逻辑与辩证的灵思之结晶。也只有在这种进化灵思中才能开发出道法的科学思想。中国自从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逻辑辩证理论思维后,后人却在人与自然之天的“天人关系

  • 希腊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差异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一文思索】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中华文明是东亚文明的源头,中国古代哲学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哲学思想的形成。因此,古希腊哲学与古中国哲学进行比较,很有意义。这里讲的希腊哲学特指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中国古代哲学限定在与古希腊哲学同时代的

  • 从古到今,西方哲学流派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古希腊晚期:犬儒学派,新柏拉图主义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中世纪:早期神父。这个就不成体系了。。。文艺复兴后:贝克莱,休谟,培根,莱布尼茨,笛卡尔,霍布斯,你也可以在后面加学派二字,但实际上只是辉煌一时,后来人都把他们批判了。德

  • 为什么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历史上一位女性哲学家都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有只是你不知道,比如古希腊罗马时期最著名的女哲学家希帕蒂亚,又译海巴夏希帕蒂亚(Hypatia,约370--~约415)古罗马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新柏拉图学派中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创始人。生于亚历山大城。是当地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塞昂(Theon)之女,曾助其父注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和托勒密

  • 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中进行美术教育的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

  • 西方集体主义文化和中国个人主义文化在教育上的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第一个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上。在中国的古代,由于处在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等朝代的教育都受到了国家的严格控制,所有学校都由国家来开办,因此,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学在官府”的局面。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学也兴盛起来,但私学并没有得到自由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维护

  • 现代与古代艺术有何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背景不同,时代潮流向前,艺术审美观念发生质的变化,不是巧然是必然,也是无可厚非。简要分析,力争通俗易懂。现代艺术:如一幅画作,违反古代艺术审美特点,对作品进行过度包装,夸张加工,抽象思维过盛构成。艺术主张个性形式和表现性强。古代艺术:审美情趣主张尊重现实,形象真实生动,色彩造型上严谨明晰,接近现

  •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俩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而绘画,由于它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雕塑也有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实用性艺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目前,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虽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