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的哲学思想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的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97 更新时间:2024/1/24 17:42:32

《人为什么活着》,一本稻盛夫探析经营哲学的书,却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其实也是在后来才明白,或许这本书,它本来应该取名为《人应该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法准确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这本书,至少有一个原先就有的观点被再次巩固和强化,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用乐观积极、与人为善的心态好好活着.首先一点,勤奋.按稻盛和夫书中的定义来说:劳动的目的不应仅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锻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完美.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让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努力劳动在给我们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确实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免抱怨、烦恼,心情郁闷,但当事情过去后再回头看,或许这其实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抱怨和烦恼,我们才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变得能独当一面了.此很受发啊。

马克思的哲学著作,有关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的

主要是一些文章,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年-1841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1844年)*《神圣家族》(1844年-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

“人病则忧俱,忧俱则鬼出”,我知道是唯物主义,为什么是古代朴素的呢

所谓唯物主义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世界观层面上讲的,即思维和存在者为第一性。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是古人从鬼神观念的产生这一具体的角度来阐述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一般问题,加上古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朴素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孟子这本书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内容记述孟子政治活动及仁政、孝义、性善等政治伦理哲学思想。《孟子》现存7篇,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学说,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还提出“性善论”,作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法尧舜,制井田,提倡“尚贤”、“薄赋”、行“王道

  • 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是我国古代

  • 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什么事机械唯物主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想必百科上的解释你都看过了吧。我来跟你说说我对这两个主义的定义。朴素唯物主义:就是只相信已经证实的,已经掌握的东西,认为已经证实的东西才是最可信的,不相信没有事实根据的东西。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注定好的,世界就像一个复杂的钟表一样,时间到了已经注定的事物就会发生,比如:风向什么方向吹

  •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有 A.天下兴亡,匹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C试题分析:“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表达的是爱国主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勤俭节约。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选C项。点评:解答诗词名言引文类题目的关键是双向理解与把握。对诗词名言的理解与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诗词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对古诗词、古文的鉴赏能力;

  • 管理哲学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①它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理论;②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它是从管理活动和管理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对于管理领域来说,具有普通性意义。因此,它的概括层次要比一般哲学低。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

  • 一个哲学问题,“存在即是对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谢【今日头条】谢题主。一个哲学问题,“存在即是对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不正确。存在只是一种现象。它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撑,和主观意识的理由支持。“存在即合理”是德国哲学家“格尔”在他的著作《法哲学原理》序言里说的一句话,德文是;Was.rernu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

  • 知行合一的议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

  • 中国古代励志的诗词推荐几首啦。。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 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大教育家?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政治上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

  • 老子讲道法自然,道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天有道,地有天,人有法。道法自然,天地间都要按照自然规律维持秩序,人也一样要以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自然的。老子只所以讲道法自然,还是以天道自然规律来说服人也要按照法律办事,这才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宇宙万物生存都有自己的轨道,太阳系有上亿个星体都是有滋力有规律的运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身也在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