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励志的诗词推荐几首啦。。

中国古代励志的诗词推荐几首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55 更新时间:2024/1/24 22:06:25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唐诗和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你知道唐诗和宋词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吗?谈谈你对一人作

一、唐诗代表人物:1.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也是初唐的杰出诗人之一2.盛唐:李白、杜甫、王维3.中唐:白居易、元4.晚唐:杜牧、李商隐二、宋词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三、对白居易作品的感受: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代表作: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大教育家?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政治上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

  • 老子讲道法自然,道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天有道,地有天,人有法。道法自然,天地间都要按照自然规律维持秩序,人也一样要以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自然的。老子只所以讲道法自然,还是以天道自然规律来说服人也要按照法律办事,这才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宇宙万物生存都有自己的轨道,太阳系有上亿个星体都是有滋力有规律的运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身也在转,月

  • 中国古代哲学的双子星座是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的双子星座是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守护星:水星属性:风象星座符号:罗马数字2代表:敏捷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属于传授型人物双子座的情人:机灵多变、“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

  • 什么是中庸?是和稀泥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个人认为,从方法论来看,中庸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灵活性”不能损害“原则性”;而“和稀泥”是不管“原则性”,一味“灵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一、中庸强调“原则性”,“和稀泥”没有原则中庸之道,本意是待人接物不过分也无不及,后引申的意思是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不偏不倚”代表的是公正、客

  • 什么是‘折中法则’,什么又是‘中庸之道’,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相同的是都有一个中,而区不同的是中庸之道属于主观上是主动行为,折中属于客观上的被动行为。中庸之道是孔夫子儒家传统学说,讲究的是过犹不及,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中庸属于主观上的主动行为。折中属于圆

  • 为什么人死以后会有头七的说法,古代依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古代头七是有一定依据的。头七怎么定义?百度说的很清楚:头七,是一种中国丧殡习俗。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着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为

  • 中国哲学一词的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十九世纪末,日本学者西周将希腊文philosophia译成汉文“哲学”。黄遵宪又将哲学一词转介到中国。中国清代以前的文化典籍中并无哲学一词,只有“哲”这个词,“哲”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明智”、“明理”、“明道”,“明”是动词,明智、明理、明道是动词“明”的使动用法,明智、明理或明道是使被遮蔽的智、

  • 什么是哲学,求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

  • 关于古希腊哲学的几个时期的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哲学应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然派哲学家”时期,也称“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时期第二个是苏格拉底时期第三个是柏拉图时期第四个是亚里士多德时期我是参照: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写的《苏格拉底前后》,现在也普遍采用这种分法我认为重建时期怎么可以并入智者时期中呢?应该是因为苏格拉底和智者派相处的年

  • 高中时期学的哲学都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肯定不可能啊!!!哲学按大类来分包括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高中所学习的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当中的部分内容而已。而且这部分内容带有很浓的中国色彩,及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个人认为:ABCDEA:证明了自然界多样的物质形态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B:证明了元素与元素间既有对立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