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
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从历史的功能来看,主要有两点:1.以史为鉴,指导未来,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历史的受益者来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一个是历史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作用,一个是历史对于国家的作用。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
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今天我从一个小学生的视角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学历史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帮助。
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那时候的我不怎么爱看书,记得那是上一年级的后半学期,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本书《父与子》,也是这本画本让我知道了阅读的快乐。后来执迷《笑猫日记》由此喜欢上杨红樱阿姨,进而喜欢她写的所有书,无数次的翻看,好多语句都可以倒背如流。期间也读了一些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爱》等。
升四年级后,姨姨说我需要接触接触历史,原先只是看过儿童版的《上下五千年》,对历史没什么概念。后来妈妈给我找了关于历史的视频看,从盘古开天地到清末,有视频电视,视频评书,视频讲解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开始喜欢历史,现在我会去读一些历史人物传记,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等书籍。从中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周围的人都说我忽然间长大了,姨姨说是学历史的缘故。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今年开讲“悦悦读书屋”,希望让更多的喜欢历史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