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17 更新时间:2024/1/20 11:11:39

这个问题要抛开《三国演义》来看,因为写书的罗贯中是有的放矢,也就是是先有了目标才侧重描写的。

罗贯中为何正统化刘备,奸化曹操,边缘化孙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称不称帝都是汉,曹操后人建了魏,而孙权偏安建立了吴国,而汉才是正统,这也是封建王朝最看重的东西。

既然正统既定,那么正统的一方就格外NB了,按照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讲,那就是带了主角光环了。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被夸大了的,所谓卧龙凤雏也是后人评价而已。那么诸葛亮这个人在当时的名气到底有多大呢?

从他被人一直称为“诸葛村夫”就可见端倪:有点名气,却并非名门贵族。

无论是袁绍,曹操,还是孙权,他们阵营的谋士大将大都是有世家身份的贵族后裔,即便是曹操号称收天下贤士如其囊中的目标也大多是名门中人或后人。所以在他们眼中,诸葛亮是不够资格让他们屈尊去请的。

刘备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是卖鞋的出身,虽自称皇叔,却并不为大家所承认,所以有能耐的贵族是不屑与之为伍的,他所能找的也都是一些草莽英雄。到最后有了本钱,这才收服了诸多名将。

第二,就诸葛亮本身而言,他家族之前是属于陶潜阵营的,而陶潜跟曹操有仇,而且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所以曹操时不太可能收陶潜旧部的,为什么,疑心重呗。

陶潜最后把地盘送给了刘备,所以即便诸葛亮有点名气,那也是刘备近水楼台先得月。至于孙吴,离得太远了,别说他不知道有这号人,就算知道也时鞭长莫及。(后来有人给他推荐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孙权就毫不犹豫的收归帐下了,还称之为“神交”好友。)

所以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诸葛亮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跟刘备,这是形势所逼。所以估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也在合计这个事。倒不是诸葛亮不想投其他两家,而是实力不允许啊!

说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家族战略,不是刘备选择了诸葛亮,而是诸葛亮和诸葛家族选择了刘备,他们同样也选择了曹操和孙权。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个“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家族。

诸葛家族简介,三大特点:起点高、人才多、战略深

首先诸葛家族绝对是当时荆州乃至三国势力极其强大的家族,诸葛亮绝非南阳一个普通务农者。我们来回顾下诸葛家族的发家史和发展路线。

1.起点高。西汉文帝时,朝廷为了追赏秦末农民起义军名将葛婴反抗暴秦所立战功,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并世居于山东诸县(现在叫诸城)。葛氏家族感念汉文帝的恩情,将姓氏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诸葛家族从此发迹,而且直接从封侯开始,起点之高少有人及。

2.人才多。祖上发迹后,汉元帝时期,诸葛家族第一位大人物出现了,他叫诸葛丰,此人德才兼备少年成名,仕途一路顺风顺水,最终官至光禄大夫(大夫中的最高职务)。但是此人性格刚直,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贬老死家中,此后诸葛家族近200年与汉代官场无缘,默默发展。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朝廷人才匮乏,各地诸侯都在大肆招募能人志士,诸葛家族的后代们趁势而起,先是诸葛当上了泰山郡郡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他弟弟诸葛玄当上了荆州牧刘表的属官(地方老大的文职秘书)。诸葛玄就是诸葛亮的叔父,此时诸葛亮14岁,父亲去世,叔父去荆州上任时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并抚养长大。诸葛玄是眼光高远之人,到荆州后快速关联本地氏族提升家族势力,将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到了蒯氏家族和庞氏家族,这两大家族在荆州树大根深,尤其是蒯氏为荆州第一大氏族。从此诸葛家族在荆州站住脚跟,成为本地大族,家族的年轻人可以有充分的学习发展环境,从此人才迸发。

3.战略深。诸葛家族在荆州稳定后,家族的发展战略就有了新的变化。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鹿死谁手仍未可知,所以第一阶段诸葛家族在等待,并没有贸然的下本,而是等局势明朗。这就是为什么三国初期并没有诸葛家族的影子。随着曹操和孙权势力稳固,诸葛亮在内的家族成员,分析出天下大势,即诸葛亮告诉刘备的隆中对,家族开始派人分线发展,化解风险,将家族人才向魏蜀吴三家同时输入,保证无论最终哪个国家统一天下,诸葛家族都可以利于不败治理。可见诸葛家族战略明晰,眼光长远。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势力分布

《世说新语》中描述:“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蜀汉诸葛亮一支,以诸葛亮为首,官至蜀汉丞相,权倾朝野。

东吴诸葛瑾一支,以诸葛瑾为首,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曹魏诸葛诞(诸葛亮堂弟)一支,以诸葛诞为首,官至征东大将军。

总结

我们通过上述诸葛家族的发展历程和三国时期家族势力分布来分析,诸葛亮追随刘备应该是家族整体战略,因为诸葛诞、诸葛瑾已经去了另外两方,所以诸葛亮在等待刘备即蜀汉一方,和现在的投资风控一个道理,所有钱不能放一处,所有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这样无论天下最终如何变化,谁称霸,最终诸葛家族长盛不衰。刘备呢此时在荆州寄人篱下,想尽快立住脚,徐庶推荐的诸葛亮就是绝佳人选,缺谋士正好诸葛亮是顶级谋士,却势力正好诸葛家族在荆州势力强大,得到诸葛亮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使,怎能不去三顾茅庐。此做法正好和诸葛家族战略高度吻合,所以诸葛亮才能最终出山追随刘备。

可惜万万没想到,最终折腾了100来年,魏蜀吴全废了,诸葛家的鸡蛋全碎了,司马氏一统天下,最终诸葛家族只得返回山东琅琊继续平静生活了,可谓人算不如天算啊。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巴霍巴利王这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一、没有,这个是虚构人物,来源于古印度的传说。古代印度没有记载历史的传统,所有大事记都靠口口相传,马克思说过一句话,“印度人没有历史”。以前,印度历史记载没有统一的纪年,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纪年也不同,很多历史事件搞不清楚准确的年代。二、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非常发达,他们重宗教,不注重历史,因

  • 南充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南充,又名绸都,也有人叫他果城,行政面积12479.96平方公里,现任书记为宋朝华,1950年设南充专区,属川北行署区。南充专署驻岳池县,辖岳池、南充(驻龙门场)、蓬安、营山、武胜、西充、南部、仪陇等8县。1993年7月2日,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顺

  • 如果末代皇帝溥仪复位,会怎样处置前清叛将、今大总统黎元洪?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被赶下台的逊帝溥仪人还在,心不死,复辟之心何曾死过。辫帅张勋复辟时,乐坏了溥仪,赏黄马褂,紫禁城骑马。不过这只是昙花一现,溥仪美了12天,就被迫下台了。如果说当时溥仪还小,那么像梁鼎芬,康有为之流这些清朝遗老遗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做着翻盘复辟的美梦。及至日本成立伪满洲国,溥仪又一次圆了复辟梦,不过是个

  •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是韩信还是出自张良之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是韩信还是张良?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呢?题主真是一个较真求实的三国迷呀!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据司马迁记载:他也不知道。或者是他故意模糊略过给后人一个想象的空间。目前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张良,另一个是韩信。就是没有人认为此计策是刘备自己想出来的,不知道刘备是什么感受。简

  • 如何走出四面楚歌的人生困境?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说实在的,在人生中遇到四面楚歌的人生困境时,确实想走出是很有一番难度的。因为首先要想到为什么四面楚歌?肯定是自己有很多缺点才造成当前局势,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有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好的建议,才能一一步慢慢走出困境。如何走出四面楚歌的困境?首先要分析了解之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陷入困境的

  • 四面楚歌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四面楚歌是关于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联军与项羽军团所发生的决定胜负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故事。历史故事的由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经过长期对峙,互有胜负,此时韩

  • 廉颇出于什么心理,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又以怎样的心理接受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蔺相如由于有完璧归赵,以及赵王与秦王渑池之会没有受辱这两大功劳,赵王连续给蔺相如加官进爵,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认为蔺相如没有在疆场上立功,反而如此荣耀,因此愤愤不平。廉颇的心理变化:不满----不服-----气愤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

  • 求一篇1500字的历史书籍或人物传记的读书心得,就是摘抄 心得要1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有感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一直同宿命作挣扎,而一切只为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欲望。出生的时候,有一种欲望叫做成长;垂死的时候,有一种欲望叫做灵魂的永恒。放弃欲望只是一种简单而幼稚的想法,因为放弃欲望之后,人们只会庸碌无望的活在虚伪的物质躯壳中,所以斗争是唯一的出路,无论结果怎样,至少证明你曾经在这片天地中

  • 三国中诸葛亮的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个人资料体态:身长八尺(约1。83米),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出自陈寿《上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附内容)官职:丞相领司隶校

  • 中国的名人传记作品都有哪些?最好可以做中学生教材的,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既有文学性又有学术性,史料精确,文采也好,适合中学生学习。《史记》中的列传拿来给中学生做教材也不错,写人很简洁但有深度,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而且用语朴素,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材料。本人很喜欢三毛,但不赞成把她的传记拿来教中学生,因为三毛是个真性情的女子,太浪漫。诸葛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