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06 更新时间:2024/1/24 4:04:58

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可是,祖逖小时候却zhi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在祖逖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

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第二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东晋“闻鸡起舞”的祖逖,没士兵没武器没粮草,如何北伐成功?

首先谢谢邀请。

提起闻鸡起舞,大家都知道说的是立志北伐的祖逖。祖家祖上两千石的高官。属于世家大族,祖狄,字士稚,祖逖幼年丧父,但几个兄弟共同扶持成长。祖逖生性豁达,经常扶贫帮困,豪侠仗义,而且博览群书,好打抱不平,众人认为祖逖是个一勇之夫。但和祖逖交往以后,都认为祖逖为人不错。有大才。是栋梁之才。

公元209左右,祖逖与刘琨共同担任并州主簿(秘书),二人都是官宦子弟脾气对路,二人彼此英雄相惜,私交甚厚。八王之乱后,洛阳失陷,祖逖带着族人朋友其他亲党前往淮泗逃难,一路上,祖逖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军事能力,统一发配粮食马匹,处事公允而且自己的马给老人用之。自己步行。途中常有乱兵匪盗攻击,祖逖能够领兵作战能击退匪徒,于是被众人推举为首领,也就是行主。到达洛阳以后,由于祖逖家境深厚,琅琊王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军咨祭酒(参谋长)屯兵江口。

当时由于动乱频发兵变也很多,东晋朝廷无能。迫使当时部分有一定能力的豪强自行组织军事武装力量,这就是坞壁组织。是当时一种自保的方式,但最后这也成为门阀世家武装叛乱的基础。和新一轮军阀产生的种子。坞壁组织的兵员主要是流亡的平民,各个部落的散兵游勇,军队的流亡士兵,可以说,有着很强的战斗力,他们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他们就被地方豪强收编。由于这些平民与坞壁利益是交织在一起,本身又是处于自保的境地,豪强给的兵饷也丰厚,家属也有保障。所以坞壁组织作战非常勇敢。坞壁组织有大有小.大的居然过万。坞壁组织一以本族利益为最高利益,根本不顾及朝廷利益,造成尾大不掉的状况,也成为后来东晋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也成为一些野心家利用造反的资本。始终是东晋的不安定因素。坞壁的头领基本都是豪强家族本族,或者是高官亲属来担任。也是后来门阀制度和高贵大族的雏形和原始状态。祖逖就是被豪强推举为东晋最大的坞壁的首领。这也是祖逖北伐的“资本”。也是他后勤的来源。

祖逖心怀天下,在京口数次上表给司马睿要求北伐。(当时却力量的确不行,不现实,和岳飞北伐一样),司马睿就希望当太平天子,没有进取之心。再说当时王马共天下,司马睿说的也不算,权臣王敦秉政。但祖逖对的要求又不能反对,只好给个虚衔,但兵马武器一点也不给,但祖逖并不气馁,通过坞壁自筹粮草。数次进攻石勒边防,把石勒打的吐血,但由于兵力缺乏,没有后援,不能够继续扩大战果,大英雄也是无奈,北方的汉族军队也暗中给祖逖传递情报,积极配合攻击石勒粮道,焚毁石勒的驿站和偷袭兵营,弄的石勒很是苦恼。祖逖处事公允,能征善战,很受士卒爱戴,自称无敌天下的石勒从此不敢祖逖从的防区进攻东晋,并且派人修葺祖逖祖坟,而且派专人维护。可见大英雄的魅力。

由于祖逖威望日益高涨,东晋对祖逖产生猜忌。,派人担任合肥都督,对祖逖牵制,大英雄深感痛心和悲哀,心中日益郁闷,不几日就郁郁而终。当年不过五十六岁。宋人感慨有诗云:”假使能有三年寿,石勒必为阶下囚”。毛主席对祖逖也十分钦佩,有诗写道;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街雨,立马曾挥北地鞭。由于祖逖去世,石勒再无所惧,祖逖好不容易收复的北伐方领土又一次失去,从此以后,东晋再也没有一兵一卒跨进北方。而晋元帝祖逖病逝以后得知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先了解一下祖逖。

祖逖是晋朝范阳遒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保定一代,祖逖的家族是一个北方的士族大家,世代都担任官阶两千石的高官。父亲祖武做到了晋王掾、上谷太守。不过在祖逖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祖逖年少的时候放荡不羁,到了古代成年的十四十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读过书,祖逖的几个兄弟都很担心祖逖。不过祖逖慷慨有豪杰之气,经常接济自己身边的乡亲父老和自己的宗族的穷困子弟,所以被这些人看重。而后祖逖发奋读书,最后往来洛阳时,当时的人都称赞祖逖有赞世之才。刘琨和祖逖都担任过司州主簿,两人闻鸡起舞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个时候。八王之乱的时候,祖逖担任过齐王司马的大司马掾、长沙王司马的骠骑祭酒,而后升级为主簿,累迁至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从事中郎。八王之乱导致天下大乱,刘渊等人趁势崛起,中原战乱不止,大批人逃亡南方,祖逖当时也带着自己的宗族数百家人去往淮河和泗水一代躲避战乱,祖逖让车马城载同行的老弱病残,自己则是徒步行走,药物衣粮都与同行的宗族一共平分,而且祖逖有谋略,所以大家都推举祖逖为首领,带着宗族一行人来到了泗口,最后被当时还是琅琊王的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征为军谘祭酒,率部屯驻京口。但是祖逖的部下里面有很多人都经常跑到南面的扬州去抢劫,祖逖也没有制止,反而有时候会解救他们。

祖逖其实是想北伐,他上书给司马睿请求北伐的时候,司马睿却没有这个心思,司马睿一心想要偏安江南,他给祖逖就是一个名号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予的补充也就是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在当时可以当做货币),但是不给武器和士兵,一切都让祖逖自行招募,于是祖逖就带着自己的宗族部曲百余家,从京口渡过长江北上中原,祖逖在船只到达长江中间的时候用力拍击船楫,说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由于司马睿不帮忙,祖逖度过长江来到淮阴,他自己自行招募军队,打造武器,武装了二千余人,当时淮泗流域由于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坞堡,祖逖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这些坞堡的首领,当时这些坞堡的首领比较大的就是樊雅,张平。祖逖带兵来到后,派参军殷去联络张樊二人。但殷却蔑视张平导致张平怒杀殷,并拥兵固守,于是祖逖让张平的手下谢浮设计杀死张平。而另外的坞堡首领樊雅派人夜里袭击祖逖,被祖逖击败,祖逖于是追击樊雅,但是张平残存的部众却帮助樊雅攻打祖逖,在祖逖危难的时候,两个实力派解救了祖逖,这两个人是陈川和王含,陈川派李头,王含派桓宣前去帮助祖逖,最终祖逖降服了樊雅,樊雅成为祖逖的部将,祖逖获得了谯城,开始了北伐的第一步。

但是很快陈川和祖逖搞起了矛盾,陈川的部将李头在帮助祖逖的时候,看中了祖逖的一匹马,祖逖一看李头喜欢就送给了李头,李头感慨了一句:“若是能够奉祖逖为主,我死而无憾。”结果陈川听到这句话,直接杀了李头,李头的部下冯宠率领手下四百入投奔祖逖,陈川大怒,于是派人劫掠豫州,这次劫掠获得很多财物,但是被祖逖击败,祖逖把缴获的财物都物归原主,陈川害怕祖逖就前去投降石勒,祖逖率领手下攻打陈川,石勒派石虎率领五万人前去救援,结果被祖逖打得大败,石虎只好派部将桃豹戍守蓬陂坞,自己带着陈川跑回了石勒的大本营襄国。而后桃豹又被祖逖逼退,石勒曾经派一万人再度攻打祖逖,依旧被祖逖攻败。此时大河以南的石勒势力都被击溃,而这个时候一些大的流民武装头领比如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这些人,祖逖派人招降他们,至此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晋朝土地。祖逖在黄河以南的地劝督农桑,故吏百姓耕种,同时自己带头守法,祖逖本人不搞资产,率领自己的宗族子弟种植土地,砍柴烧火。同时将那些因为战乱而弃尸荒野的骨头尸体全部埋葬,黄河以南的百姓莫不感恩祖逖。

石勒因为祖逖的势力强大,派人去成皋县修缮祖逖母亲的墓地,还要求开通交市,祖逖虽然没有回复书信,但是还是同意双方互市。互市之后祖逖的财富增加,祖逖修养兵马,想要渡过黄河。但是司马睿看到祖逖发展的这么好,于是就派戴若思取代祖逖,祖逖由此退避,此刻祖逖也病重,当时祖逖抱病营缮虎牢城,特意派从子祖济率众修筑壁垒,而且此时东晋内部的王敦开始和朝廷发生矛盾,祖逖担心自己的北伐大业不能够完成,最终忧心去世。祖逖去世后,晋元帝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并命其弟祖约接掌其部众,但是祖约无能,丢弃了河南,退居到寿春,祖逖收复的土地又被后赵占据。可以说北伐功败垂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果让你放弃现在的现代化生活穿越到夏朝,你愿意去吗?你能为当时的社会做点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穿越到三皇五帝时代更靠谱,过去就是神,张嘴就能造字!一套二十四节气,足以封神!夏朝是否存在国际上还有争议,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夏朝这页却是缺失存在的记录的,乃至于有夏朝来自于神话和商周对其祖先的美化的说法甚至有夏朝来自国外的说法。但我是相信这个朝代真实存在的,就算没有夏朝的文字记载也不能绝对证

  • 题目:大历史的失踪者,要写一篇历史作文,求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

  • 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要抛开《三国演义》来看,因为写书的罗贯中是有的放矢,也就是是先有了目标才侧重描写的。罗贯中为何正统化刘备,奸化曹操,边缘化孙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称不称帝都是汉,曹操后人建了魏,而孙权偏安建立了吴国,而汉才是正统,这也是封建王朝最看重的东西。既然正统既定,那么正统的一方就格外NB了,按照

  • 历史上有巴霍巴利王这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一、没有,这个是虚构人物,来源于古印度的传说。古代印度没有记载历史的传统,所有大事记都靠口口相传,马克思说过一句话,“印度人没有历史”。以前,印度历史记载没有统一的纪年,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纪年也不同,很多历史事件搞不清楚准确的年代。二、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非常发达,他们重宗教,不注重历史,因

  • 南充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南充,又名绸都,也有人叫他果城,行政面积12479.96平方公里,现任书记为宋朝华,1950年设南充专区,属川北行署区。南充专署驻岳池县,辖岳池、南充(驻龙门场)、蓬安、营山、武胜、西充、南部、仪陇等8县。1993年7月2日,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顺

  • 如果末代皇帝溥仪复位,会怎样处置前清叛将、今大总统黎元洪?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被赶下台的逊帝溥仪人还在,心不死,复辟之心何曾死过。辫帅张勋复辟时,乐坏了溥仪,赏黄马褂,紫禁城骑马。不过这只是昙花一现,溥仪美了12天,就被迫下台了。如果说当时溥仪还小,那么像梁鼎芬,康有为之流这些清朝遗老遗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做着翻盘复辟的美梦。及至日本成立伪满洲国,溥仪又一次圆了复辟梦,不过是个

  •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是韩信还是出自张良之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是韩信还是张良?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呢?题主真是一个较真求实的三国迷呀!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据司马迁记载:他也不知道。或者是他故意模糊略过给后人一个想象的空间。目前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张良,另一个是韩信。就是没有人认为此计策是刘备自己想出来的,不知道刘备是什么感受。简

  • 如何走出四面楚歌的人生困境?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说实在的,在人生中遇到四面楚歌的人生困境时,确实想走出是很有一番难度的。因为首先要想到为什么四面楚歌?肯定是自己有很多缺点才造成当前局势,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有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好的建议,才能一一步慢慢走出困境。如何走出四面楚歌的困境?首先要分析了解之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陷入困境的

  • 四面楚歌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四面楚歌是关于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联军与项羽军团所发生的决定胜负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故事。历史故事的由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经过长期对峙,互有胜负,此时韩

  • 廉颇出于什么心理,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又以怎样的心理接受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蔺相如由于有完璧归赵,以及赵王与秦王渑池之会没有受辱这两大功劳,赵王连续给蔺相如加官进爵,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认为蔺相如没有在疆场上立功,反而如此荣耀,因此愤愤不平。廉颇的心理变化:不满----不服-----气愤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