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谁能告诉我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谁能告诉我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37 更新时间:2024/1/24 4:38:52

知行合一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守仁在贵阳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中国古代舞论的哲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儒家的礼乐观,一、舞蹈是感情表达的极致,二、舞蹈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舞蹈是实施政教的重要手段。这三个层次越靠前,越体现出世界舞蹈理论的共性,越靠后,越显示着中国舞论的个性,而三个层次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删割,共同组成中国古代关于舞蹈本质这一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

王守仁心学的“知行合一”,怎么理解?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老子的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

  • 如何运用唯物论的有关原理简述建设生态平文明的哲学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界为人提供了生存基础和劳动的对象,没有了里生存基础和劳动对象生产力无从谈起.2从发展角度看,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利于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发展空间,其实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3.从矛盾角度看,五大文明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不仅要抓

  • 如何读周易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周易与儒道玄学的差别周易主要做什么的?主要讲变化。就是一个易字,变的意思。还有与周易相符相照应的书列举出来周易是哲学是超出所谓学科的哲学还是学科哲学之中的?只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说。相对神学,更理性而已,但还是带有神秘的成份。若是周易是哲学是不是现实中读一些更符合当前的书或简单易懂的书有用呢?哪是

  • 以人为本的“人”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以人为本,是胡锦涛同志

  • 值得读的中国古代哲学书籍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在道家哲学方面,代表的哲学著作有《道德经》、《管子》、《列子》、《庄子》、《淮南子》、《抱朴子》等等。以《道德经》为例,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至今,这一思想对整个人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儒家哲学方面,代表折哲学著作有《大学》、《论语》、《孟子》、《荀子》等等。以《论语》为例,提出了“仁”的核

  • 中古古代哲学流派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古中国哲学流派有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道家)等。西方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爱利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智者派、苏格拉底学派、麦加拉学派、埃利斯埃雷特利亚学派、犬儒学派、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学派、学园派等生态休闲是休闲的一种形式,现代科学家从生态哲学维度出发,认为“生态休闲”就是人的生

  • 仁德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仁德---中国传统的美德观念,就孔子而言是崇高无尚的。仁,就是心灵美,以人为本。德,在《道德经》里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是中华哲学的根基。“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

  • 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做为一个中国人,学点古代文化常识意义重大。常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文化常识范围很广,古人的称谓,官职,节气,历法,儒家文化,宗教,孝道,地理山川,诗文书画,历史事件和名人都可以说是古代文化。掌握了这些东西,首先可以说你的血液里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出了国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遇事尤其是关

  • 文艺复兴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空幻的彼岸世界回到了现实的此岸,从清净的僧院走到了纷扰的尘世,从而发展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追求科学知识,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这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精神面貌。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要去追问所谓的意义,因为你追问到最后一切是都“空”。我是哲学专业的

  • 有人说“哲学不能挣钱”,但为什么有的人还要读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谁说哲学能挣钱呢?我们读哲学也不是为了挣钱,我年轻有一段时间无耻的以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谛,我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当我夜郎自大,骑虎难下,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哲学出现了,它为我们指点迷津,大浪淘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哲学有两种,一种是管用,但不深刻的哲学。还有一种,深刻但无用,甚至对人有害的伤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