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韩信灭赵国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韩信将营宅扎在河边,断绝自己后路,最后大获全胜。不过其实韩信早已制定好计策。用兵偷袭了赵营。胸有成竹,才敢这样做。现在常用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有决心和毅力作好一件事情。贬义常做孤注一掷解。
历史经典战役讲解:背水一战的主角是谁
韩信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一哄而散。
背水一战,退避三舍,草船借箭,赤膊上阵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退避三舍: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草船借箭:诸葛亮出自《三国演义》赤膊上阵:许诸出自《三国演义》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唯有敬爱的毛主席!!!
将仅一万多红军安全带到延安,进而发展到几百万人民解放军,打败侵略者日本、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最终解放全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帝国侵略者;打败敢于来犯之敌印度,抗美援越战争打败美国;70年代,中国人民海军在千里之外,以落后战舰打败南越,收回几座西沙群岛等等。所有这些,就是从一盘死旗中,让毛主席全给盘活了……
毛主席的卓越军事才干世界上少有的,英明领袖毛主席的政治、军事谋略和魄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蒋介石和毛泽东作为国共双方的主帅,下着国共的决战之棋。在国共之战的初期以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部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蒋介石打的是全面进攻战,他调动了手下二百万大军,全面进击,四处开花。毛泽东打的战略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进行运动战。
战争进行了八个多月,毛泽东放弃了一百零五座城市,却消灭了蒋介石部队七十一万人。从棋局来看,蒋介石部队越楚河,过汉界,咄咄逼人。实际上,他损兵折将,消耗实力。其实,毛泽东所用的战略,他早在1936年12月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已说得明明白白: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毛泽东在十年前写的这段文字,仿佛是为十年后的国共之战画像。蒋介石就是那其势汹汹的洪教头,毛泽东则采用了林冲的办法对付他。
毛泽东在1946年10月1日所写的《三个月总结》中,对国共之战初期的形势作了如下判断:“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此种矛盾,必然要成为我胜蒋败的直接原因。”国共之战,果然按照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进行。
到了1947年3月,蒋介石因“战线太广”而“兵力不足”,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于是,国共之战进入第二个阶段,即蒋介石由“全面出击”改为“重点进攻”。蒋介石定下了两个重点:一是集中三十四个旅二十三万人,进攻陕甘宁边区,进攻“红都”延安;二是集中六十个旅四十五万人,进攻山东解放区。毛泽东呢?他依然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毛泽东说了一句颇为精辟的话:“存人失地,地终可得;存地失人,必人地两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