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记载了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撰写,历时十三年(也有说十八年)才完成。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世历代“正史”所传承。对后世的纪传体史书影响深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来源。更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东汉史学家班固曾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史记》同时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司马迁写《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当时称之为“太史公书”,或是“太史公记”。司马迁是在父亲司马谈死后三年,按照父亲临终嘱咐开始编撰这部通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
《史记》不光是简单的记录历史事件、人物,它还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朽作了深刻大胆的揭露,所以曾因此下过狱遭受过腐刑(阉割),但这并没能在精神上将司马迁打垮,反而更加激励了他的斗志,在狱中继续写作。
《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他的这部通史中,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的人物,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他还善于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及典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叙事技巧上文字都很有故事性和戏剧性及哲理性。这些都使得《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为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穷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史家修史时的必读之作。事实上,《史记》写完后,并没有立刻轰动于世,而是在司马迁死后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书拿出来让人传抄,这样司马迁的大名才得以弘扬于后世。
说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除了《史记》之外,还有什么典籍记载了三皇五帝和夏朝上古时代呢?
典籍记载虞夏经文,史记五帝纪记载十六篇经文。
儒家五经之一《尚书》,对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比较完整、清晰的典藉记载。
秦朝博士《伏生》之《尚书,虞夏篇》记载:尧典5文、舜典8文、大禹谟3文、皋陶莫1文、益稷4文、禹贡6文、甘誓1文、五子之歌6文、胤征2文共36经文。
朋友们好,我是一个喜欢用哲学思考历史,用逻辑探索真相的人。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除了《史记》之外,还有什么典籍记载了三皇五帝和夏朝上古时代呢?
除了《史记》之外,记载了三皇五帝和夏朝上古时代的书其实有很多。《山海经》、《三坟五典》等都有人回答了。我就说一本稍稍偏门的吧。
这本书名字叫《拾遗记》。作者是东晋的王嘉,字“子年”,所以这本书也叫《王子年拾遗记》。
王嘉,是当时的一个方士。所谓“方士”,就是信仰谶纬学说,擅长祭拜鬼神、炼丹长生的“高人”,也称法术之士。
《拾遗记》原书19卷,220篇,由于苻秦时期的战乱,典章散失。到南朝梁代的萧绮缀拾成文,合为一部,改编为10卷。前九卷记述了上古庖栖氏、神农氏、轩辕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夏禹等上古时期人物的故事。
不过,这本书历史上给它定位为“志怪小说”,认为它的内容荒唐怪诞,是道听途说的传闻。而且书中宣扬神仙方术,多诞谩无实,为正史所不载。
但是,这些本来就是传说,就是司马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些上古人物的事迹,凭什么说王嘉的就是“荒唐怪诞”?
其实《拾遗记》里的很多内容也是有书可参考的。比如《周易》、《八索》、《九邱》、《山海经》、《封禅记》、《春秋传》、《诗经》、《艺文志》、《西王母神异传》、《淮南子》、《尚书》、《易炜》、《三坟》、《五典》、《竹书》、《大传》、《授神》、《钩命》、《宝符》、《抱朴子》、《商书》、《九韵》、《六英》等等。
之所以不厌其烦把这些书名列车来,是因为这些书多多少少也符合题主的问题。
感谢朋友阅读,欢迎留言探讨、点赞和转发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