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开放分类:道教、古典、名著、书目、书名【简介】道藏(拼音:zàng)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有某些学者认为他是模仿的佛教的大藏经而创制的。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北京图书馆收藏。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开元道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完整的道藏。【内容】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编纂历史】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按「三洞」分类,编《三洞经书目录》,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纂《玉纬七部经书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经目》和《太上众经目》。到唐玄宗时已有3744卷。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天宝七年(748)诏令传写,以广流布。至唐末五代,毁於兵火。宋开国后,曾先后五次收集整理道经,重修《道藏》。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并用6年时间编成《宝文统录》4359卷。张君房奉命主编修了《大宋天宫宝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称作《万寿道藏》或《政和万寿道藏》。后他又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编号,天禧三年(1019年)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5387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政和年间又增补至5481卷,并雕版印刷,称《政和万寿道藏》,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金朝章宗时,编刻《大金玄都宝藏》,共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大元玄都宝藏》共计七千八百余卷。这些《道藏》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者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分类】道藏中的各种典籍,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三洞: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辅: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十二类: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相关研究】由于道藏的内容太多,对一个人来说,通读一遍都很难做到,因此至今这部书还没有被充分研究。对道藏的研究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首先是从科技史学家开始的。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材料都来自于道藏。更有许多研究者从音乐、艺术、化学、气功、文化等角度去研究道藏中的文献。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藏里什么地方提到过“中华九大仙草”?
更多文章
凿壁偷光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
史记夏本纪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不像商朝有甲骨文记载下的历史,太史公的记载也多是道听途说。《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密谈,写得生动多彩,难道就没有太史公的臆想。至于龙,我是相信有的,长得怎么样无从考证。但绝没有人传说中的那么神,就是一种普通动物,只不过现在灭绝了。哥们射日那个后羿传说中是尧时代的人当然神话本身就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各个
历史上姓吴的除了吴三桂,还出过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姓的名人,书写几位共赏!学谦(19212008),上海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中共十二届、十三届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
学历史听些什么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
砸壁偷光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从前有一个人,名字我忘了,他非常爱学习,废寝忘食,日夜不愿停,不过家里太穷,买不起灯油晚上不能学习。但他邻居是一个地主,晚上灯火通明,他就把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个小洞让地主家的灯光通过小洞照进来,靠那微弱的光芒学习。由于他的刻苦,最终学业有成,金榜提名。凿壁偷光就是由此而来,望采纳。卧薪尝胆【勾践】三
闻鸡起舞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可是,祖逖小时候却zhi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祖逖还经常
如果让你放弃现在的现代化生活穿越到夏朝,你愿意去吗?你能为当时的社会做点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穿越到三皇五帝时代更靠谱,过去就是神,张嘴就能造字!一套二十四节气,足以封神!夏朝是否存在国际上还有争议,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夏朝这页却是缺失存在的记录的,乃至于有夏朝来自于神话和商周对其祖先的美化的说法甚至有夏朝来自国外的说法。但我是相信这个朝代真实存在的,就算没有夏朝的文字记载也不能绝对证
题目:大历史的失踪者,要写一篇历史作文,求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
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要抛开《三国演义》来看,因为写书的罗贯中是有的放矢,也就是是先有了目标才侧重描写的。罗贯中为何正统化刘备,奸化曹操,边缘化孙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称不称帝都是汉,曹操后人建了魏,而孙权偏安建立了吴国,而汉才是正统,这也是封建王朝最看重的东西。既然正统既定,那么正统的一方就格外NB了,按照
历史上有巴霍巴利王这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一、没有,这个是虚构人物,来源于古印度的传说。古代印度没有记载历史的传统,所有大事记都靠口口相传,马克思说过一句话,“印度人没有历史”。以前,印度历史记载没有统一的纪年,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纪年也不同,很多历史事件搞不清楚准确的年代。二、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非常发达,他们重宗教,不注重历史,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