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清朝末期政,商界的传奇人物,官拜二品,带红顶,穿黄马褂,他几次出资帮助左宗棠平叛剿匪,为清朝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
胡雪岩(公元1823~1885)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无能的阶段。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安徽微州绩溪人。13岁起移居浙江杭州。提起胡雪岩就不得不说胡庆余堂,百年老店,他的宗旨:戒欺、是乃仁术、真不二价,正是诚信经营,用心经营,他的经商精神流传至今。
胡雪岩出生贫穷,不太识字,打过工,做生意。后来遇到贵人,浙江巡抚王有龄,闽浙总督左崇堂等人。做军火等生意。胡雪岩凭借卓越的商业头脑及才能和人格魅力,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打开一大片天地,积累商业资本。加上他为人宽厚,仁义为基础,做出感动朝庭,得到民众好评!
1872年,由于胡雪岩辅助左宗棠有功,慈禧太后授其江西候补道,赐黄马褂,正式成为官商;到了1881年,随着左宗棠收复新疆,成为大清顶级大臣,同时胡雪岩也被授予三品布政使,赏黄马褂,二品红色顶戴,“红顶商人”之称由此而来。
胡雪岩自已的生意主要是阜康钱庄,全国有二十多个分部,粮店,纱厂和胡庆堂药店,有白银两千多万两,相当于现在几百亿。但是,胡雪岩最大的收入是替左宗棠操办军务这一块,包括军火,造船,军粮,军服,借贷等。做军队的生意,以国家的名义,他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富翁。
他对清政府贡献大,主要是太平天国义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食救济清军,在上海又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供清军津贴,受到浙江巡抚王有龄刮目相看。以此走上致富之路。
王有龄逝世后。新任闽浙总督左崇堂的信赖,被任为总管,从此更上一层楼,走上官商之路。在胡雪岩任管理赈抚局事务期间,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和修复名寺古刹,收硷数十万具暴骸等。为百姓方便出多好多贡献。为清政府解决战后财政危机,他向官坤大户劝捐。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大大提高!他还热心于慈善事业和乐善好施。得到民众好评。他还两度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这一举动中,可见他仗义和一颗爱国之心。
1883年扶持左宗棠开办轮船公司,官银私办,被官场各种势力卷入其中,排挤打压,设计相继提款,让其在短时间资金不能腾挪而破产,最后郁郁而终,一代传奇红顶商人就此落寞。
作为徽派商界领袖,清末著名资本家,清末首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的时候由于清政府国库没有银子,胡雪岩给予大量的财力,最终帮助左宗棠打赢了这场战争。
胡雪岩死于1885年几月几号哪?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的一位传奇人物,胡雪岩出身贫寒,但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发迹,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然而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倾家荡产,仅仅62岁就郁郁而终。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还记得胡雪岩因为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尚在,因为他修建的大宅子还在,更因为他的传奇的一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他为什么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商界圣人,一个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岩。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实现复国大业,范蠡的成功和惊人之处是功成身退。而胡雪岩因经商而进入官场,最后一败涂地,两个人结局截然不同。胡雪岩生于1823年(道光三年),死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倘若胡雪岩出身富豪,也就很平淡了,他在62年的路途中,经历了纷繁的政治和历史过程,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胡雪岩死于1885年11月日,葬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成为贯东西的一位红顶商人,大兴义举,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为祖国领土完整贡献一切,但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的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