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是东晋谢安吗?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是东晋谢安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800 更新时间:2024/1/21 2:40:09

东山再起确实说的是谢安,但就我个人而言,谢安真实的情况和他的名声和历史地位有点名不副实,我实在难以理解谢安为何有这么高的地位。之所以说谢安东山再起,就是说他被贬以后二次出山,语出《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谢安的的头号粉丝是大诗人李白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宰相、谢安是东晋最大的门阀世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说的就是门阀谢家。提及谢安必提及“淝水之战”但这场战役的胜利实在是偶然的很,是符坚不走运。他谢安石太走运,除此之外,实在对东晋无尺寸之功,面对桓温篡位没有任何作为,幸亏恒温早死,要不让然谢安肯定是二臣。王俭说“江左风流宰相。”实在是过誉了。

淝水之战相当于,北京保卫战里的于谦。采石之战里的允文。,公元383年,符坚下令举倾国之兵讨伐东晋,冠军将军慕容垂领兵二十五万为先锋,自己领兵六十万,其中骑兵二十万。有意思的是,在国都长安修建别墅准备安置东晋皇帝司马昌明和宰相谢安。大有必胜东晋的气势。东晋得知前秦倾国来伐,也是吓的不轻,但也得硬着头皮积极迎战,宰相谢安立即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三军总指挥)谢玄为先锋。儿子谢炎与桓伊总计八万大军抵抗符坚的八十万大军。真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从谢安的安排也看出东晋的门阀制度达到了何种地步。具有过程也就不说了,反正是东晋胜的很幸运。再具体分析一下,谢安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有利的部署,既没有看出名将挽狂澜于即倒,也没看出谋士扶大厦于倾将。可以说东晋的胜利太偶然,太意外,谢安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安排,只能说是,东晋的运气,谢安的命好,偶然性的因素太大,谢安不过是走了狗屎运,仅此而已。这里要说的是,公元385年,符坚大帝被缢死在新平寺。符坚死后一个月,谢安也死了,如果符坚晚两年罚晋会如何?更进一步说,如果王猛不死,谢安会如何?有人说: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但谢安差的太远。

谢安绝对有装X的成分在,世家又很自恋,谢安则是太自恋。各大世家是相互扶持,一荣俱荣,彼此吹捧也正常,但谢安有一定本事,又加上好运道才有的后世的名声,对比之下其他世家没有他的好运气罢了,桓温之所以名声不咋滴,是因为他失败了,如果成功呢?淝水之战前东晋几乎姓谢,哥哥谢毅官拜安西将军。弟弟谢万官拜豫州刺史,弟弟谢石,官拜大都督,淝水之战中东晋方面权力最大的人、谢玄都督江北军事,领兖州刺史。淝水之战以后谢安比桓温更煊赫。淝水之战大家只知道谢家,不知道司马氏,这也正是谢安后来不敢在朝廷住。淡泊名利,护住自己的家族、跑到地方,恪守人臣之道也是谢安留下好名声的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主人公是东晋的谢安,谢安,字安石,又称谢东山。

谢安复出为什么称“东山再起”?谢安家族是东晋时期的门阀士族,其父亲做到东晋太常,其兄做到镇西将军。谢安年轻时就受到当时名人王导等人看中,谢安不想借助自己父兄的声望,多次以病为由拒绝征召,他要靠自己的实力获得提升。(浙江上虞的东山再起照)

屡次拒绝征召,有人弹劾他要禁锢他终身,于是谢安纵情山水,放浪形骸。他觉得会稽山东山这个地方不错,于是就隐居于此。

公元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被桓温派遣北伐前燕,结果他大败而回,废为庶民。至此谢家家族一个做官的也没有了,谢家家族的生存受到威胁,谢安接受征召出任桓温的司马(参谋)。

谢安在出仕后在南京附近的一座土山建别墅,他命名为东山,后人称谢东山,在淝水之战中他就是在这里指挥战役,获得全胜。这就是所谓的“东山再起”。

谢安东山再起干了哪些大事?一、阻止桓温称帝的步伐。

371年桓温北伐失利,他为了重振威名,改立了晋简文帝,皇帝一直受制于桓温,简文帝郁郁而终。晋孝武帝继位后,桓温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不过他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他要效仿前辈们加九锡,然后再称帝。谢安等人早就看穿了他,考虑他已经病重,拖延加九锡的时间,终于熬死了桓温。

二、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华夏。谢安被派遣为前敌总指挥,率领八万北府军迎战。

谢安安排好作战部署后,就和客人下起了棋,淝水之战的捷报传来时,只是看了看捷报内容,继续与客人下棋。客人却忍不住问起怎么回事,谢安只不过谈谈说了句:孩子们打了胜仗!谢玄、谢石等淝水之战的主要将领大都是谢安的后辈。(谢安对弈图)

谢安隐居的东山在哪里?和谢安有关的东山有两座,一座是浙江上虞上浦镇城区的东山,又称谢东山,是谢安41岁前隐居的地方;另外一座东山,是现在南京江宁区的东山,也称谢东山,这座山为谢安所命名,他在这里建有别墅,是指挥淝水之战的指挥所。

“东山再起”和这两座东山紧密相关。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胡雪岩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胡雪岩是清朝末期政,商界的传奇人物,官拜二品,带红顶,穿黄马褂,他几次出资帮助左宗棠平叛剿匪,为清朝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胡雪岩(公元1823~1885)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无能的阶段。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安徽微州绩溪人。13岁起移居浙江杭州。提起胡雪岩就不得不说胡庆

  • 写一段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写人物或事件均可。(4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黄月英,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人。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编辑本段]人物简介黄月英性别:女籍贯:荆州沔南白水生卒年:183---234?容貌:黄头黑色(也就是黄头发、黑皮肤)父亲:黄承彦才学:与诸葛亮相当母亲:蔡氏子嗣:诸葛瞻配偶:诸葛亮孙辈:诸葛尚,诸葛京[编辑本段]简明历史

  • 三国人物故事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这些是我知道的,不知全不全: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公开凤眼要杀人(比喻非常凶恶,或大发脾气。)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关云长刮骨疗疮若无其事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关帝庙夫

  • 《三国演义》中马谡的人物小传,怎么写? 不要网上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马谡字幼常,襄阳人氏,马良之弟也。少有韬略,随先主征战。然纸上谈兵,理论家而非实战家。先主临终,摒众人而留丞相,称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后丞相征南,问略于马谡,马谡定攻心之计,丞相深以为然,终定南蛮。后丞相伐魏,随军从征。司马懿率大军来战,丞相力排众议,以马谡为主将守街亭。王平献策,当道扎营,马谡

  • 如何评价胡雪岩的褒与贬?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胡雪岩大清朝商人名气很大!微商代表人,他的商业势力以政府权力为后台,势力范围在南方,主要产业是钱庄,军需采购、医疗卫生等行业均有涉足!胡雪岩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时势造就的。时势造就英雄,胡雪岩也不例外,他虽白手起家,但其本身对经商办创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凭借着早年间积累的人脉,一步一步创造更多的成功

  • 完璧归赵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

  • 俗话说“东山再起”,但“东山”指的是哪座山?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东山再起”,指的是晋.谢安(安石)初为佐著作郎,因病辞官,隐居东山。朝廷屡诏不仕,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年四十出为恒温司马,迁中书令,官至司徒。后因以东山起为隐士出仕的典故。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三八.《暮秋……呈苏涣侍御》有:“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诗。(俗话

  • 大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怎样一个人,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晚年的胡雪岩非常凄惨,众多妻妾都抛弃了他,唯有一个,就是那位不肯随众人离去的九姨太成为他最后的伴侣。当年,胡雪岩的妻妾们都被遣散以后,只剩她从豪华的胡宅搬出来,这个九姨太依旧像往常一样陪伴着胡雪岩,她没有因为胡雪岩以前有钱就服侍得很好,现在没有钱了,就随便一点儿或者瞧不起他。她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什么

  • 脑洞历史:假如胡雪岩跟随的是李鸿章,会有多大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跟随李鸿章,胡雪岩将不会完成民族资本家的转变,始终只是一个官僚资本家。同样有了胡雪岩的财力支持,北洋海军或许就能向福建船政学堂一样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建立自己的输血功能。说不定就能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没有作为,充其量是一个小跟班,历史上也就没有留下胡雪岩这个名字了。其原因,是李鸿章需家族控制商业,

  • 求古今中外人物好学、勤学的故事(字数最少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悬梁刺骨: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