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逻辑的角度看、还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哲学都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流程的原初起点,对于后世种种哲理观念的精神实质、思想内容、模式架构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老子哲学的“无为”精神及其包含的原始历史意蕴,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中,分析老子在真、善、美、艺术等问题上持有的基本见解,并由此探讨他有关“人生境界”这个颇有中国特色的哲理问题的观念。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从“道”的本体论和“人”的存在论角度,全面深入地阐发了“无为”观念,一方面明确肯定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本质特征(《老子》三十七章;本文下引《老子》,只注章数),另一方面又从这一点出发,为“人”确立了一种旨在效法“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存在范式。从思想实质看,老子确立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存在范式,不仅浸润着深厚的原始历史底蕴,精辟地揭示出原始人绵延几百万年之久的时代精神,而且还为中国主流哲学特有的“人为情理”精神奠定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起点,使其明显不同于西方主流哲学的“认知理性”精神。[i]本文对老子人生境界观的分析,将立足于对其哲学精神的这种理解之上。从比较的视角看,在西方主流哲学中,由于认知理性精神的主导效应,所谓的“真”(aletheia,truth)总是具有鲜明的“主客二分”意蕴,一方面是指外界事物自身的本质规律亦即“真实”,另一方面又可以指主体的人在认知活动中形成的对于外界事物的正确知识亦即“真理”,从而在自身中兼有了“客观真实”与“主观真知”两重性的内涵。相比之下,老子哲学则从一个全新的维度阐发了“真”的哲理意蕴,并对后世中国哲学的“真”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老子在“道”的本体论层面上运用“真”字。他提出的“道之为物……其精甚真”(二十一章)的命题,显然是把“真”理解为“道”自身的真实本性。表面上看,这里说的“真”与西方主流哲学的“真实”概念意指客观事物自身本质的内涵是十分接近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间存在着某些深度的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子强调的“道”之“真”,首先是指“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纯真本性;因此,它不是在“主客二分”中与人的主观认知亦即“真理”相对而言,而主要是在“天人合一”中与人的存在样态内在相关。换句话说,老子之所以强调“道”之“真”,并不是要求人们通过理性思维(“智慧”)去认识和把握外界事物(包括“道”)的“真理”,而首先是要求人们效法“道”的纯真本性,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范式实现自己的存在。果然,老子也在“人”的存在论层面上运用“真”字。例如,在“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五十四章)的命题中,“真”字就不是像西方哲学那样用来描述人在“知”中的存在状况,而是用来描述人在“德”中的存在样态。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老子之所以强调“道”之“真”,并不是要求人们获得有关“道”的真理知识,而是要求人们在“无为而无不为”的存在中做到“修身德真”,亦即去除“有为”文明的扭曲异化、回归原始纯朴的“天真”本性。所以,毫不奇怪,在《老子》文本中,所谓“伪”无一例外地都是与“人为”或“智慧”直接相关,诸如“为者败之”(二十九章)、“智慧出,有大伪”(十八章)等等。结果,在老子看来,只有保持不仅“无为”、而且“无知”的状态,做到“绝圣弃智”、“见素抱朴”(十九章)、“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人才能够达到“真”的境界;反之,追求智慧或拥有知识不仅不能使人成“真”,反而还会使人变“伪”。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谈一谈老子的人生哲学的守柔和居后不争的理解
更多文章
一个喜欢语文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学习语文却没有好成绩,请问是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一、丰富生活内容,挖掘写作的源头nbsp;我们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拓、积累的素材也少。而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学生只有平时通过见闻实践,获取大量的信息,积蓄众多的素材,作文时才会感到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让学生感知事物,了解家乡,广泛接触
哲学专业难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哲学是所有学科里对分数要求最低的,只要你肯动脑筋想问题,哲学一点也不难。不过就业前景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对口的工作,所以,如果是为了文凭可以考,为了工作就考别的吧。2。一般学哲学的,要么考公务员,要么继续升学,或者拿了文凭直接上社会找工作。具体的主要工作有教师,政府公职人员,企业科学管理和政策规
哲学是研究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本质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哲学是人类高级思维的结果,是人类高级智慧的反映。哲学的本质是理解,追寻一切事物最深层次的理解。(图片来自网络)天籁之音是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就是这个意思。天籁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天籁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1,中国哲学主要讨论彼岸(形而上)世界,西方哲学主要研究此岸(形而下)世界;中国哲学重情感,西方哲学重理
中国传统哲学讨论的重要课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哲学讨论的重要课题是天人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天人关系就是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孔子是天人之学的开创者之一。《老子》、《周易》等经典的种种讨论也都是围绕天人问题展开的。孔子把天看成是不断创造生命的自然界,天带有某种神圣性,人对于天应该敬畏和感恩。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敬畏和
易经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也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它认为整个世界是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它把许多具体的事物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
太极拳吸收了古代哲学的( )和中医理论的( ),结合了我国古代( )和( ),以( )为主要内容,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太极拳吸收了古代哲学的(以柔克刚)和中医理论的(阴阳互动),结合了我国古代(修心为要的哲学思想)和(健身强体的医学理论),以(动静相生)为主要内容,以(借力打力)为施用手段,以(后发制人)为搏击要点,以(不战而屈人)为指导思想。哈哈,发挥了一下,见笑了。不是。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在原始社会中,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学体系的建立,对于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展开,也都要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起点和中心。哲学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哪些属于中国古代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儒、道、法、墨、名、阴阳的兴起)、两汉经学和谶纬(儒家正统的发展)、魏晋玄学(道家的再探索)、唐宋禅学(佛教思想开花结果)、宋明理学(佛儒道合一)、明朝王阳明心学(理学的新创造)天道观、人道观、古今观、知行观、名实观五类。先秦哲学中提出了天人、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有无、常变、心物、
庄子的 万物齐一 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万物齐一: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