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

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95 更新时间:2024/1/24 14:39:11

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哲学思想】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在《理想国》中他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的想法。有些人主张他其实没有半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但对此又有许多争论,因为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反而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从对话录里得到的证据显示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法家普罗迪科斯(Prodicus)、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狄奥提玛教导了苏格拉底有关爱的知识。一些对话录也显示出苏格拉底曾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历史记载通也将这两人视为是苏格拉底的导师。古典历史学者John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A.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苏格拉底没有著作,他的两位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给他写过卷帙浩繁的记述但两人叙述的非常不同。现在关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了解绝大多数是来自他的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对话录》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但也因此我们通常很难分清哪些思想是苏格拉底的,哪些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灵的转</B>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灵魂不灭说</B>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B>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B>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杂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名家、农家等;魏晋玄学·易学·禅宗·程朱理学·陆心学。中国现代哲学:泽东思想。西方古代哲学: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西方近现代哲学:牛顿的自然哲学,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康德哲学,黑格尔的唯心辩证主义,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海德格尔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福柯,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阿兰·巴蒂乌的事件哲学。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核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把感性认识称做“暧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称为“真理的认识”.因为在他看来,原子本身之间没有什么性质的不同,人们感觉所感知的各种事物的颜色、味道都是习惯,是人们主观的想法.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重要成果.2、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

  • 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特征在于追求万事万物的本质。从他们探索万物本质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追求质料上的本原,如水本原、气本原、火本原、原子本原等....一类追求形式上的本原,所谓形式上的本原就是使一物之为其自身的原因,追求事物背后的规则,如数本原、理念本原........等

  • 中国古代哲学家代表人物和流派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

  • 执两用中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请看上图,抢响之后,结局如何?因此,万事万物皆以中间为支点,才可平衡共生,才会兴旺发达和谐共存,故有“人心不足制等称”之民谵。治国之道也是如此,各行各业乃至平民百姓,若不以法律为准则,社会必无宁日;任何国家中央人民政府不以百姓利益为重点,百姓也会

  • 啥叫“人性化”?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就是儒学里的中庸理念。也就是承认人的天性即七情六欲,同时强调个体的天性服从群体的天性,也就是遵从礼。也可以说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通俗的说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尊爱、包容、亲切人文理念。人文化:多指是企业、团队等进行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在一切事务当中把人放在首位,形成常态化管理理念,

  • 法家为什么没有一直传承下来,反而是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实践其实骨子里一直隐含着法家的魂面子上漂亮的儒家遮掩不住里子内的法家!这个问题,我认为题主的认识有些片面。中国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最为主要的有十家,分别是;1;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

  •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能和现代职场文化相结合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普遍的讲,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难以与现代职场文化相结合,因为意识方法,与意识目的完全不相谋和,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是克己崇礼,哲学思想追求的是思辨求真,而中国现代职场文化追求的是聚力以争,丛林法则,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存在目标是推动意识文明,而现代职场文化讲究的是强人夺道,同时借用文明的斗篷行忤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儒家思想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前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稳固,上层建筑才能发展。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存在的根源,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政治思想上的表现。儒家思想的经济基础是,经世济民。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伦理价值和人的尊严有伦理思想结构。富国富民,工商民营属于适度干予自由的经济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胆大豪气,或者无力怯弱,

  • 在中国古代,商人、艺术家、哲学家有生存的土壤吗?这与儒家儒学的思想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在中国古代,商人,艺术家,哲学家有生存的土壤吗?这与儒家儒学的思想有无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无论是商人,艺术家,哲学家作为社会的人,封建社会的制度就是它的土壤,而统治阶级的主导的儒家思想就是她的肥料。为什么这么说?就要从儒家思想价值观对商人,艺术,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来看,儒家思想代表孔子谈

  • 都说古人智慧高,为什么古人没有我们现代的发达?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一个卖烧饼的大爷,居然和我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笑死我了,但听完我真的有点服,帮他买了十个烧饼。街口有个卖烧饼的大爷,整天在那卖烧饼,旁边放着一个收音机,天天听央视新闻,我好多次都觉得他好搞笑。有一次我去买烧饼,就打趣他:我说大爷,你这卖个烧饼,还天天关心世界局势国家大事,你可真牛啊!他说:我也是咱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