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还没发明使用纸就说赵括纸上谈兵,这是不是一个古代谣言?

还没发明使用纸就说赵括纸上谈兵,这是不是一个古代谣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62 更新时间:2023/12/15 23:40:06

没错,纸是东汉中后期才发明的,赵括是战国末年人,司马迁是西汉的,但也不能归之为古代谣言。事实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原本就跟赵括毫无关系,唐宋时才有雏形,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都未曾提及,正式成为成语已是清代了,但仍然跟赵括没关系。第一次出现两者关系的,是1979年出版的《上下五千年》第四十节“纸上谈兵的赵括”。真正为众人所共知应该是后来《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词典明确地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安在了赵括身上。其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首先感谢悟空的邀请,谢谢

认为小编写的没有太大毛病,请给我一个赞,认为我写的有问题,请帮我指出来,谢谢。

在我们开始谈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小编对纸以及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做一个介绍。

第一,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我国的历史进步以及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纸的发明者东汉时期的龙庭候蔡伦,是他真正意义上将纸这个东西散播开来。退一步说,就算说纸不是蔡伦发明的,是在他之前的西汉就有(考古发现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时期),但依然算不到赵括头上,所以就凭这一点来说赵括绝对是成了一个背锅侠。

第二,赵括出生时间不可考了,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在战国时期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是竹子,帛,木头之类的,绝对不会有纸。

说到这里我认为我有必要提一下,在大多数人眼里赵括是一个只会吹牛的人,没有什么才华,但事实上绝对不是这样(具体参考中国三大背锅侠,纣王,秦始皇隋炀帝)。首先,赵括出生在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更是赵国大将军,上卿。我们要知道,在战国时期很多时候当兵都是世袭罔替的,一代是兵代代是兵,而且赵奢更是将军中的将军,所以说赵括没点真本事也不太可能。另外赵括曾在与他父亲辩论中大胜他的父亲,虽然那会他没经历过实战但起码可以说明他有这个能力基础。

人们经常认为长平之战是白起大胜赵括,赵国四十万大军被活埋,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根据史书记载,白起率军50万,赵国出兵45万,各位朋友,你们知道长平之战打完后白起带了多少人回去吗?一半可能都不到,也就是说长平一战虽然白起胜了,活埋了40万这个有争议的数字,但无法改变的是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如果赵括真的那么没用白起怎么会伤亡这么多人(秦国史书一向是报喜不报忧,水分巨大,军功爵制度,理解)?

其实赵括失败的真正的原因是确实是因为粮草不济,但绝对不是因为白起骚扰的原因,而是赵国内部问题。不要问我为什么白起不缺粮,参考秦国每到一处就地修建秦直道。正是因为军中已经缺粮,而赵王又急于求胜,再加上赵括从根本上上无法安抚大军,所以他才被迫做出了出击的决定,但结果显然令赵括意外。我估计他当时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可能想过同归于尽但绝对没想过惨败,完败。而且我们不要一直让赵括背这个锅,在当时那个年代,能让秦国换上白起(长平之战前白起不是主帅,是临时换上的),而且还让白起这样一位人屠战神级别的人物付出了过半的代价才能获得胜利,试问赵括真的那么弱,那么没用吗?

小编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个其实不是谣言,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发展而演变的必然结果。根据小编了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是被当时的文人作为引用词,后来经过演变流逝就成了现在的这个结果,再加上赵括确实有才华还惨败,所以这二者就挂了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大家,

最后,不要盲目的,带有倾向性的去看一段历史,一个人物,当你对他下了标签后,你在看他就会按照标签那个方向去发展,就比如说纸上谈兵这个不是谣言的谣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你觉得高阳写的《胡雪岩全传》怎么样?可读性强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没有看过此书,只知胡雪岩是个红顶商人,实际就是假官府之势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最后被杀。对此人此事,及今人之相似者,我都不苟同,我倒觉得像苹果的乔布斯才应该是企业家的楷模。撰写这类文学体裁的现在作家我喜欢的有三个:二月河、高阳、唐浩铭;唐浩铭写书最突出的史料详细精确,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只是情节略显

  • 文学人物传记(短}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姜太公-第一部姜太公全传作者:焦安南,李建义揭去神秘,还历史巨人的本来面貌马连礼姜太公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是古代日照人。我少年时爱读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深为姜太公怀抱打神鞭、身骑四不象、破关斩将、登台封神所吸引,认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神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见到《齐太公世家》一文,才

  • 赵括的一生,为何活成“纸上谈兵”四个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赵括,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典故就来自于其父对其母说出来的关于他的评价,概括就是其”纸上谈兵”。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言及兵事,天下莫能当。常常与父亲讨论行军打仗的事,身为将军的父亲也不能及,都难不倒他,但也没有肯定和鼓励他。其母很奇怪,就问缘由。其父忧心忡忡地说:”打仗,是生死存亡的事情,可赵括却

  • 纸上谈兵的人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纸上谈兵的人叫赵括。1、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

  •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人物传记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

  • 历史人物小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李清照的词总能带给我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她的词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但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因为她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

  • 我想读书,人物传记应该看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传记文学的描写对象,是真实的人物,其中很多是在实际生活中有重大建树的人物,具有人格魅力,足以作为读者的楷模。通常我们无法直接接触这些人物,传记文学介绍我们成为这些人物的不见面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奋斗史、心灵史。今天上榜啦为大家介绍十本优秀的人物传记,读读这些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2003年由

  • 谁能帮我写一篇1500字的人物传记啊是名人就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更悲惨的是,更大的压力,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而不是神,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但没有完全聋,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

  • 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大禹(帝)、姜尚(韬略之祖)、老子(道家)、孔子(儒家)、墨子(墨家)、韩非子(法家)、吴起(战神)、张良(谋圣)、李白(诗仙)、李时珍(药王)、郑和(航海家)…太多了。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曹操的诗今存二十余首。1、一部分诗描写汉末战乱

  • 康熙帝光复台湾为何选定施琅,朝中无良将可派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施琅能够担任康熙皇帝武力平台的主帅,归根结底还是施琅的能力和实力完全能够胜任此项重则。大清朝是以“马上的天下”,明末清初,八旗铁骑横行疆场,一直从东北打到了西南,攻城掠地,将其称之为当时中国陆地战场上的第一军队一点不为过。但是清军的强势完全在于陆战领域,在与郑氏集团的海战过程中,是明显出于下风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