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很成功的一个红顶商人,没有在辉煌的时候成功转型,没有居安思危,失败在所难免,另外,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官商勾结的基础上的,有言曰,树倒猢狲散,就这理。
胡雪岩(1823-1885)是史上著名的“红顶商人”,也就是商人兼公务员。他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慈禧太后还赐他一套黄袍马褂,是当时商人中最会当官的,公务员中最会做生意的。他出生于安徽绩溪,小时候家境贫困,8岁便去给人放牛,贴补家用。
13岁的胡雪岩来到杭州,先后在蒋老板的杂粮行、金华火腿行做学徒,虽说勤快好学,很得老板喜欢,但他总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直到有一天,胡雪岩看到来自钱庄的人手里的银票,深感震惊,一张手写的银票竟然值那么多钱!于是,他暗下决心,当官不如去钱庄!为了进钱庄,他苦练书法、心算、打算盘,越是钱庄老板在场时,他越是表现自己的心算能力,终于吸引了钱庄老板的注意,把他带进钱庄,开启了通往巨富的大门!
胡雪岩还在钱庄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落魄书生。这人名叫王有龄,出身官宦世家,但如今家道中落,穷困潦倒。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决定帮他一把。不久后,胡雪岩手上有一笔刚讨回来的500两债款,心想,我可以慢一点去报账,把这些钱拿去帮助王有龄,还安慰自己道:“我只是挪用一下,不是独吞!”
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官越做越高,从一个海运局的坐办,小小的主任,一路升到浙江的巡抚!而胡雪岩有了王有龄这个靠山,生意也越做越大,王有龄在哪做官,胡雪岩就在哪开钱庄相随。两人一个在官场,一个在商场,都混得顺风顺水。王有龄死后,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但一开始左宗棠并不待见胡雪岩。为了赢得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岩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左宗棠正为筹措军饷发愁。
当时筹饷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办厘金,就是收一种商业税;二是劝捐,广发文书通告,劝有钱人捐助。左宗棠难在厘金难筹,劝捐难为。这时,胡雪岩想了一个妙招,让太平军的逃兵来捐军饷!当时清军与太平军可谓不共戴天,但胡雪岩却能让太平军旧部给清军捐军饷,这脑洞开得不是一般的大。
为啥这么做呢?胡雪岩有三点考虑:
1.可助太平军旧部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2.太平军盘踞东南十几年,搜刮财富不少,人众钱多,有利可图。
3.太平天国一役牵涉人数太多,办不胜办,予人自新之路可以助朝廷减轻政务负担。
这一招果然好使,不仅让胡雪岩赢得了左宗棠这个新靠山,还获得了一批潜在客户,一箭双雕。胡雪岩暴富与骤败的故事揭示了现实中官、商关系中力量、地位的不对等。商人虽然有时能借助公权力谋得一些好处,但就整体而言,仍始终处于从属和被利用的地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语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虽然晚年倾家荡产,但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仍留给现代人很多启发,其诚实守信、重情重义的人格品质值得敬重,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商人的财富偶像!
他带给后人的启发:
1、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不变
2、读书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
3、看一个孩子要看他的品德,不看他的才干
4、一个人的品德基础很好一生会很稳固
5、当省不用,当用不省
6、胡雪岩的优点:勤劳、节俭、忍耐、有信用、不跟别人比跟自己比、多作工作不求回报
7、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
8、英雄不怕出身低
9、机会是会持续发展的
10、保持平和的心态、把握人生的机会、平稳顺利的发展
11、人生就要做出合理的阶段性的调整。
大家觉得胡雪岩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