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太极理解为道,两仪理解为阴阳,是这样理解的吗

太极理解为道,两仪理解为阴阳,是这样理解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21 1:18:28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到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经》。八卦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画出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字,是文字符号。它是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体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阴阳学说的问题“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阴阳什么

阴阳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原出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均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两者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医理论运用阴阳,藉以说明人的生理、病理。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人体内外环境才能稳定统一[3]。反之,阴阳失衡,一方偏盛或偏衰则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由于阴阳失调,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导致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人体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无法再继续保持阴阳两者能动的相互平衡关系

阴阳学说的含义

阴阳学说的含义: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五行理论是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运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阳”代表积极进取的一面,“阴”代表消极退守的一面。阴和阳之间的矛盾作用,推动了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产生了干变万化的世界。而且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物极必反”,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医学家运用这种思想。借以分析、归纳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寻求战胜疾病的诊断、治疗途径,就逐渐发展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渗透在中医理论体系里,是中医学最精粹的部分之一,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液,甚至男性的精液。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法则是贯通天地自然的普遍规律。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是生长衰亡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的根本方法和准绳。所以治病也就必须抓住这个根本。

《内经》根据阴阳矛盾法则,结合当时我国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最高成就。对医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比如:

从解剖的角度认为:男是阳,女是阴;背是阳,腹是阴;外是阳,内是阴;腑是阳,脏是阴等等。

从生理的角度认为:气是阳,血是阴;动是阳。静是阴等等。

在病理上认为:一旦阴阳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不管疾病怎样复杂,归纳起来不外是阴阳偏胜偏衰两种倾向,就是说阴胜就阳病,阳盛就阴病,阳气胜就热,阴气胜就寒。而且这种偏胜偏衰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反常现象。总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内经·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气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诊断上提出了根本原则,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人体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抓住阴阳这个纲进行分析,以便判断疾病是表证、热证、实证(阳证),还是里证、寒证、虚证(阴证)。

在治疗上也提出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基本法则。谨慎地诊察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而后加以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总之,阴阳学说讲的不是具体的生理、病理知识,而是用以指导人们研究生理、病理的一种思想方法。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古代的五行学说主要是用来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运动变化规律。医学上一直继承这一学说的合理因素,主要用来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跟外在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弄懂五行,首先要懂得“五行归类”。所谓“五行”,原指的是水、木、金、火、土五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于这五种物质各具有不同属性,后来人们就把凡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于一类。比如,木行的特性是生发、柔和。春季草木萌生,显现了一种生发条畅的气象。因而春在五行中就属木行。同样,由于肝脏性喜条达舒畅,象征着春和木的特性,于是肝在五行中也属于木湖天春色行。又由于中医学上认为肝和胆是表里关系。而肝又开窍于目,所以胆和目在五行中也属于木行。所以,凡是和木的特征相关的春、肝、胆、目等等就都归在本行里。这样扩展开去,万事万物就都可以按五行归为五大类。这里只是举出了五行归类的一小部分,繁衍开去还可以举出许多。五行归类表明,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和自然之间有复杂的内在联系。

其次还要懂得五行生克关系。“生”,含有滋生助长的意思,“克”,含有制约、阻抑的意思。以五脏为例,按照五行归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相生的关系:火是土之母,土是金之母,金是水之母,水是木之母,木是火之母。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正常情况下,相生中寓有相克,同时相克中又寓有相生。为此,生和克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就保证了人体内部器官运动的相对平衡。一旦这种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一脏有病,就会牵连其他脏器受害。

应该指出,中医的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学家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对于人体和自然环境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系的一种概括性理解,这种在五行生克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五脏疾病转变的理论,对后来中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汉代张仲景就根据这种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上工,高明医生的意思)的重要观点,他说:“肝脏有了病变,就要想到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脏,就应当先治脾。”后世的许多医家又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创造了许多治疗经验。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滋肾水以涵肝木”、“壮肾水以制阳光”、“扶土抑木”等治疗原则,这些经验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最主要的内容是:示人们从整体方面去把握整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并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和它跟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具体联系,这正是整个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正确和合理性(这是主要的方面),不仅为几千年中医发展所证明,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显得深刻和丰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铜钱的外圆内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在到秦半两、汉代的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外圆内方的方孔铜钱越趋成熟,成为我国古代钱币的主要造型。在金属钱币诞生之初,钱币并不是外圆内方的方孔铜钱。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从铲

  • 人死九泉指的是哪九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九泉”一词的背后却融合了我们传统的民间宗教、道教和佛教等一系列思想。了解这个词,恰好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融合性有多强。在古人看来人死不是消失而是去另一个地方很多人认为,九泉这个词好像应该来源于佛教。其实,并不是。要想了解“九泉”,我们要先从黄泉这个词说起。其实,黄泉这个词的来源简单。早在西周时

  • "圆"的寓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圆满”和“饱满”,是自古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所崇尚的图腾。满和圆合称购成汉字圆满,浸透着中华民族先民最朴素的哲学,圆则满,满则圆,心有圆满便安宁不争,便以和为贵,便能取道中庸,便不会因极端而失衡焦虑了。满圆用来形容十五圆月,在中国的文化里,常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喻人

  •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长期存在什么思想观念?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自然经济的概念来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认为,凡是自然的,就是合理的,应予肯定。而经济,希腊语是“家庭管理”,是为了获取自然供给的东西,因而是合理的。所谓自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指合乎人类和事物的本性。而分工是由于人的天赋本性不同(如男与女),所以家庭管理(即经济)肯定分工(当然是指自然分工)。中

  • 我国历史演变的哲学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刚柔易位论的思想定格个数千年,所谓中国哲学,已被人赋予了太多意义,我从道之初来阐述吧,人法天,借法自然,该刚则如千仞,柔则似飞絮,没有易位论,壮士拔剑为壮,见义不为是柔,人的品性先天生后天成,乾坤守位而不犯,人法自然该是以性为沥,守正气,争清流,激浊扬清而活。这是我的拒柔之解,个人观点一部分。中国古

  • 殡葬文化如何体现文化传承和生命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如何体现文化传承与生命价值?先说殡葬文化如何传承。前几年,广大农村人死了都要火葬,“解决死人跟活人争地问题”。这种强制性政策实行几年后,慢慢松了下来,现在人死后装进棺材埋在地里,没谁再叫挖出来,火化了再埋,看来,没人管了。那几年,死人格外地折腾活人。特别是农村人很因循守旧,这种守旧是不是殡葬文化的传

  • 学庸论语大学内容 开头是大学之道,在明明......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人们光明的德性,在于教育人们亲爱人民,在于使人们达到至善的目标。知道应该达到的目标,然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才能心静

  • 思想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如何从文学作品读出哲学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是看作品写的真实不真实,毕竟人们追求的文学作品要求与事实差别不大。太假,作品就没有了可看性。比如,人们都知道一般树枝的叶子是绿的,你硬要说成是蓝的。人们就不太相信,认为你是胡说。谢邀!思想与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并不代表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内涵。文学作品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求教:中国古代某一哲学家哲学思想中的心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心理学不是起源于中国,要说中国哲学中的心理学观点,那么最常见的就是关于人性论的争论,当然也有对人进行特质分析的人格理论,不过个人觉得把心理学往中国上套就是一个笑话!您好。哲学名著较为著名的有:《老子》、《道德经》、《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墨子》、《周易》、《周礼》、《大学》、《中庸

  • 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因素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他包括以下条件因素: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并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