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阴阳概述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有阴有阳
阴阳学说是指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就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阳者为阴.后来古代哲学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反两方面,就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消长的物质势力.一般的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晦暗的,都属阴.将阴阳引入医学领域,则将上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阳;对人体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阳阴阳学说基本内容:1.阴阳的相互对立2.阴阳的相互依存3.阴阳的相互消长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学说在中医中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机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用于疾病的诊疗4.用于疾病的治疗
阴阳五行是什么?它在中医理论中有什么地位?
你好:1、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2、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3、阴阳五行的关系: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4、地位:是中医学的重要的基础理论。